当前位置:首页 >银行 >

对话《警察荣誉》编剧赵冬苓,窥见一种“现实主义归来”的路径

来源:刺猬公社   2022-06-18 10:22:49

《警察荣誉》的豆瓣评分又涨了。

从开分时的7.7分,到6月13日大结局当晚,其豆瓣评分升到了8.4分,截至发稿时已达8.5分,看势头似乎还能再涨点儿。在同档期《梦华录》恐怖如斯的威压之下,《警察荣誉》的这番表现确实让人惊喜。

6月10日,剧集收官前几天,刺猬公社(ID:ciweigongshe)与《警察荣誉》编剧赵冬苓进行了一番交流。作为一名从业多年、产出许多优质作品的编剧,除了创作心路与感触,赵冬苓也对行业的“现实主义”浪潮展开了分析,讲述了自己“触网”之前的担忧、与平台的交流过程等。

从2021年开始,《山海情》《大江大河2》《人世间》等现实题材影视作品在口碑和收视数据上都取得了十分亮眼的成绩,“现实主义归来”的论调也变得流行起来。《警察荣誉》此次的表现,也可以称之为一次有效的例证。

也正是在这次交流中,以《警察荣誉》为例,我们可以理解到一种关于“现实主义归来”的普遍路径。《警察荣誉》为什么是一部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品?近两年井喷的优秀现实主义剧集何以在年轻人群体中产生巨大的影响力?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一趋势?

“现实主义群像剧”的荣誉?

《警察荣誉》里热搜上得最多的角色,一定是让人又爱又恨的老警察曹建军。

破获大案、拿到二等功的是他;当晚就酒后驾车、两度肇事的也是他;让观众们恨铁不成钢高呼“建军你糊涂啊”的是他;最后用生命为李大为挡下子弹、让网友破防落泪的也是他。

虽说是编剧最爱的角色,最后的结局却是让人唏嘘不已,有人觉得这是完成人物弧光的“必须一死”,也有人觉得是自私、不顾被留下的妻女。

将目光聚焦在曹建军身上,我们就能体会到《警察荣誉》为何成功,为何现实。

刺猬公社认为,《警察荣誉》这部剧集虽然是靠一个个或大或小的案件搭起来的,但在曹建军杨树师徒这条线上的叙事更多是人物驱动。

在故事前期交代曹建军的人物背景时,经过几次其他角色的铺垫,他面临着的家庭现实困境才得以全盘托出,其性格、处事方式上的问题被解答,立体的普通人形象也由此建立起来。而此后的“兰亭雅舍”案与获得二等功的那次抓捕,也都是曹建军内部心理问题的外化,内外双重压力的一次次刺激之下,曹建军对“荣誉”的渴求也因此放大,观众无比清楚“定时炸弹”在哪,却只能无奈地看着曹建军锒铛入狱。

柿子是一名95后白领,作为《警察荣誉》的忠实观众,他向刺猬公社分享了自己对于“曹建军”人物结局的看法:“这部剧为了戏剧张力做了很多,我不觉得是巧合,而是合理的剧情建构。这是能理解的,因为作为艺术作品,他虽然是把一些很极端的东西都放在一个人身上了,但一切都是合理的——最现实主义的地方就在这里,曹建军就是最现实主义的。”

这无疑是一种更贴近现实生活的处理。性格与当下的困局决定着人们的选择,从观剧体验、代入感层面来说,人们在惋惜曹建军的遭遇时,实际上是在感叹现实的无情与人性的弱点。而围绕曹建军的诸多争议,也只是源自观众们不同的人生际遇与理解,客观来说,“无奈”与“和解”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故事的主题,一如生活给到人们的感触。

开播伊始,《警察荣誉》便因极具烟火气、十分贴近现实生活的特点而被人们注意到,之后充实生动的人物塑造又让人们欲罢不能。曹建军只是其中一个代表,剧中的许多人物都有类似处理,再结合有原型的各色案件,组成了更具戏剧张力、同时也更真实的剧集内容,群像剧的魅力也就在此。

群像剧绝对是最考验编剧功力的,赵冬苓在此前的采访中也表示,去探班时,许多演员对她说自己的角色真好,她认为这是对编剧最大的褒扬,“我一直希望演员在接到我的剧本的时候,无论角色大小,他们都觉得自己是主角。”

从这个角度来说,群像剧也正是对人们现实生活的映射。

这是《警察荣誉》,也是现实主义群像剧的荣誉。

现实主义≠现代题材

关于《警察荣誉》,人们有诸多联想。

有人评价这是剧版《守护解放西》,因为剧情里的许多案件都取材自现实生活;也有人说这是《机智的警察生活》,人物都如此的真实又可爱;还有人觉得这更多是一部职场剧,讲的是四位警局新人在职场立住脚跟的故事,这些都不无道理。

这确实是“警察”少见地作为一种“职业”出现在国产电视剧中,所长会想着让警察们好好保护自己,所里也会有职场的潜规则、人情世故和风言风语,新人总会有不适应的阵痛期。“英雄”被融入每一个警察的责任感里,“人性”先于“伟光正”。

如今对一部电视剧而言,"不悬浮"已经成为了极高的评价。许多都市剧看似对现实生活里的问题与不公极尽讽刺,但总会陷入披着批判的外壳谈恋爱的窠臼,用“金句”彰显“通透”,对真正尖锐的问题却避之不谈。

可以参考的一个例子是电影中“新都市电影”的区分。本世纪以来,在中国电影(行情600977,诊股)市场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杜拉拉升职记》《小时代》等电影获取了商业意义上的极大成功,依靠大都会式的城市景观、类型化的叙事与美学风格,聚焦都市青年、新中产讲述色调更轻松明快的城市故事,被部分学者归类为“新都市电影”,并非像“都市的一代”一样反思城市化,而是拥抱、接受现代化,甚至歌颂都市里的物欲横流。

这种内容倾向的影响体现在电视剧上,我们也能看到许多类似的都市题材电视剧,整体表现为用浪漫粉饰现实的参差,脱离现实的表达方式等。

现实主义不等于现代题材,因为现实主义需要看透生活的本质,而不仅仅只是流于表面的反映。事实上,许多现代都市剧都是现实主义的缺位,而现实主义是对大众构想中都市生活的祛魅。

以《警察荣誉》的故事背景为例,八里河的特点在于这是一个由农村转为城市的边界地带,区域内的许多居民都面临着观念转变上的困境。这样的观念差异让许多案件的冲突都显得颇具时代特色,这也是中国大地上许许多多的城市都面临着的底层问题。

马林诺夫斯基在为费孝通所著的《江村经济》写的序里说:“在这个村庄和其他许多村庄的废墟中,‘内部冲突和耗费巨大的斗争最后必将终止’,‘一个崭新的中国将出现在这个废墟之上’。”

真正触达最广大人们内心深处的,不是一线城市里光鲜的OL服饰,不是玻璃大楼和水泥森林,而是现实纷争与无奈,这也是现代化的精巧注脚。城乡观念上的转变,或许还会是很长一段时间中的重要母题。

“在任何一个时代,现实主义作品都有强大的生命力,”赵冬苓告诉刺猬公社,“人总是希望文艺作品关照着自己,关照着自己的生活。这两年随着主管部门的提倡,也随着影视创作繁荣,包括影视市场一步步的成熟和健全,我觉得现实主义题材的回归和兴起一定是一种强有力的潮流,还会涌现更多的现实主义题材作品。”

说了这么多,强调了现实主义作品的诸般优势与难处,刺猬公社希望在这里表达的实际是对创作者的肯定。正是由于这类型影视剧需要对生活、对社会发展有极高的洞察能力与深刻认知,故而在创作现实主义作品时,创作者的体验积累和阅历极为重要,并不是简单的理论知识与创作公式便可完成。

热播剧《人世间》的编剧王海鸰此前在接受采访时曾说过,想让一个剧作与众不同,不是靠编剧技巧,而是靠细节。技巧是可学的,不可学的是细节,这就要靠剧作者的积累。赵冬苓也在筹备《警察荣誉》的过程中花费了大量心力去基层派出所采风、寻找故事素材。

现实主义作品对“细节”和“积累”的要求尤甚,这也在根本上就决定了这类型作品需要更具经验的创作者来主导。

这便是如今“现实主义归来”的前因。

一种“现实主义归来”的路径

柿子提起了自己看过的《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这是一部出品于1998年的电视剧作品,以极具市井气的方式讲述北京大杂院里那些平民老百姓(行情603883,诊股)的普通生活。

这种类似的现实主义剧集在21世纪初其实很多,但随着后来港台文化的流行、互联网的发展以及海外文化的影响,大家被各种更新奇的内容吸引,绚烂的光影让视觉刺激的阈值不断上升,占据主流的不再是这些关乎现实的故事。

早期的互联网平台是“流量叙事”,讲究效率,转化、变现是重中之重,来回折腾好几年,偶像剧、甜宠剧倒是越来越卷。

平台之间总是带着强竞争性,野蛮的打法确实会让人心生顾虑,对于许多已经有过成功作品的行业前辈而言,“触网”需要一些观望的时间,互联网的口味是否还像电视时代一样,也需要更多的讨论与实践探索。

赵冬苓回忆起自己最早给电视台写作品,而到后来,随着时代变化,影视剧最主要的出口转到了网络平台。她最开始和网络平台打交道时,周围的人都对自己有许多担心:“你这种老编剧怎么能够符合现代观众的口味?特别是现在网络平台的观众,基本上都是一些年轻人,就觉得我肯定会被淘汰了。他们都觉得你在编剧界也是有一定地位的,你的作品拿到平台去,让一些二十几岁的年轻人来评头论足,赵老师你怎么能受得了?”

但赵冬苓觉得,假如自己要跟上这个时代的变化,就必须走这一步。如今《警察荣誉》的热播便是自己的证明,平台纷纷开始接触她的作品,也能和网友也打得火热:“《警察荣誉》大多数观众也是年轻人,我看网上有人说赵老师都快70岁的人了,还能和我们年轻人同频。”

平台在一部优秀剧集的诞生中自然也扮演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赵冬苓在《警察荣誉》播出以后发了条朋友圈:“爱奇艺看到这个作品以后就再没有撒过手,最让我高兴的一点是,没弄一帮‘二把刀’来给我提意见。”她认为这是一次非常舒服的合作,之后也还有几个合作项目陆续推进。

这是长视频平台发展至今对创作规律更深刻的认识,也成为了优质内容生产的重要推动力量。

如此便形成了一种“现实主义归来”的路径。互联网视频平台发展至今,自身的优质积累与行业能力已经能够支撑其与更成熟的创作者之间建立信任关系,而现实主义作品由于其创作门槛的存在,则更加需要这样的投入,这也就产生了一种“滞后”,但如今或许可以说是已到丰收期。

此前在微博上有种论调,大致意思是,为什么要看现实主义,看小人物在大时代里沉浮的故事,看看镜子不就够了吗?

面对这个问题,刺猬公社认为,许多人觉得现实主义只是批判、讽刺、表现,过于悲观、冷淡、克制,但现实主义作品是要告诉人们,这个世界有多大,人生远比你想象的要厚重。看自己,是必要的内省;看别人,能收获更多触动。

还有许多优秀的现实主义剧集将会涌现,这或许会是影视行业新一轮健康繁荣期的重要节点,值得报以更高的期待。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