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贵金属 >

王晓红:发挥数字化平台企业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战略作用

来源:中新经纬   2021-09-01 15:23:05

中新经纬客户端9月1日电 题:《王晓红:发挥数字化平台企业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战略作用》

作者 王晓红(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长、教授)

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全球数字经济强势崛起,也为中国在数字经济时代重塑国际竞争新优势赢得战略机遇。数字经济组织方式的主要特征是以数字化平台为核心构建数字产业生态,数字化平台企业是建设数字化、智能化、国际化的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体系的重要载体,尤其在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加速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进程中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因此,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全球数字经济的竞争也是平台企业的竞争,因此,支持数字化平台企业做大做强,构建以平台为引领的数字经济产业体系,健全平台经济规则治理体系,营造创新、开放、和谐、包容的数字产业新生态,是中国参与全球数字经济竞争的重要保证。

一、平台企业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平台通过数据、算力、算法有效组合要素资源,促进供需精准对接,从而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动态平衡;通过构建数智化的产业链、供应链和创新链形成数字产业生态,对于提高国内大循环质量和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发挥了重要载体作用。

(一)平台成为构建产业生态圈的重要载体

第一,平台是产业生态圈的组织者。平台能够有效整合制造商、供应商、服务商等离散要素资源,形成以数据为核心要素、网络协同、共创分享的产业分工模式,有效提升产业的资源配置能力、协同发展能力和服务支撑能力,形成携手上下游行业伙伴共创价值的产业生态,从而为生态圈内的企业提供了发展空间,突破了单个企业依托自身资源对发展能力的束缚,尤其是降低了中小企业的研发、采购、管理、物流、交易等成本。

第二,平台有效解决供需两侧适配性问题。平台不仅集合了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数据流等要素,并通过大数据实现供给侧和需求侧的精准对接匹配,提升了供需两侧的信息对称性及产品和服务的适配性。如,依据平台所生成的大数据可以精准判断市场,做到合理安排产能、精准市场营销;准确挖掘新的消费需求,研发设计具有市场前景的新产品和新服务;准确掌握用户信用信息,匹配融资需求等,从而有效解决传统经济组织方式的产能过剩、科技成果难以产业化、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等问题,构建起制造商、营销商、研发机构、金融机构等协同、高效运营的供应链体系,促进上下游产业融合发展。

第三,平台创造了消费增长的“长尾市场”。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实现对市场的精准化、差异化推送,微商、网红直播等新的数字化、大众化营销模式通俗生动且传播力强、扩散边际成本低,由此帮助众多销路不畅的产品在细分市场中找到空间,能够有效降低中小微企业的营销成本,挖掘潜在市场需求,促进消费增长。

(二)平台成为构建创新生态的重要引领者

第一,平台是构建产业创新链的核心组织。平台具有孕育新的通用技术的能力,一项新技术通常是在开放平台上聚合大量研发者和服务提供者,平台通过不断释放技术开发、运营维护等需求形成技术创新生态圈,从而为新技术的规模化成长和产业化发展提供土壤。

第二,平台有效实现制造商与研发设计机构协同创新。长期以来,技术研发、工业设计能力不强是制约制造企业产品创新的主要瓶颈,也是中国迈向制造强国的关键障碍。究其原因,一方面,多数制造商无力支付供养专业化研发设计团队的高昂成本,由于制造商与研发设计服务提供商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难以找到匹配的研发设计机构;另一方面,研发设计机构由于难以找到订单而生存困难。数字化平台则一端链接制造商,另一端连接研发设计服务提供商,从而实现制造商和研发设计服务提供商的精准对接。

(三)平台成为创造普惠贸易的重要载体

跨境电商平台大幅提升了贸易数字化水平,降低了国际贸易门槛,使高频次、小金额的跨境贸易迅速增长,推动国际贸易由大企业主导、大宗贸易模式向中小企业广泛参与,海量品种、碎片化的普惠贸易模式转变。在疫情中跨境电商成为拉动外贸增长的新引擎,2020年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1.69万亿元,增长31.1%;其中出口增长40.1%,进口增长16.5%。尤其是随着跨境电商不断转型升级,形成了融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于一体的新一代跨境电商范式,即平台在提供跨境商品贸易的同时,还提供配套的物流、金融、信息、支付、结算、征信、财税、通关、收汇、退税及政策、法律、规则、标准等一揽子外贸综合服务,外贸企业可以在平台上完成交易和服务的整个过程,这种一站式、全链路的B2B(企业对企业)跨境电商模式形成了从商机到履约的闭环,有效解决了中小外贸企业的痛点,打通了内外贸一体化的堵点,构建起国际化供应链服务体系,形成了内循环与外循环的高效结合。

(四)平台企业成为创造就业的重要载体

平台企业具有开放、共享和个性化的特点,就业门槛低、层次丰富、吸纳力强,并催生了大规模自由职业群体,为不同文化程度、技能禀赋的劳动者,尤其是女性、老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共享经济发展报告(2020)》显示,2019年平台带动的就业约7800万人,增长4%;以新就业形态出现的员工623万人,增长4.2%。

(五)超大规模平台具有数字基础设施的公共产品属性

超大规模平台已经成为公共服务产品的重要提供者。平台为畅通物流发挥了重要作用。疫情发生后,多地果蔬肉蛋、工业原材料等生产生活物资流通受阻,平台通过整合运力、配送调度保障了抗疫物资运输。

二、平台企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关键基础领域创新能力薄弱,创新型人才匮乏。中国数字技术创新主要在应用端,基础研究投入仅占研发总投入比重5%左右,与美日欧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基础软件、核心元器件、高端芯片、集成电路等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95%的高端专用芯片依赖进口,在半导体、操作系统、云计算等底层技术方面与美国差距更是显著。数字领域技术人才缺口较大,尤其是高精尖技术人才、领军人才严重匮乏。

第二,产业互联网发展滞后,存在“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现象。中国信通院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服务业和工业的数字经济渗透率分别为37.8%和19.5%,低于发达经济体46.7%和33.0%的水平,且低于全球39.4%和23.5%的平均水平,与美国形成了鲜明的差别。美国是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双轮驱动,尤其是云计算和企业服务成为新一轮增长的驱动力。

第三,数据开放共享不足,难以有效开发利用。由于在数据产权、知识产权保护、交易机制、共享机制、个人隐私保护等方面法制保障体系不健全,平台企业沉淀的海量数据(行情603138,诊股)资源在开放共享和有效利用方面一直存在较大障碍,已经对企业经营和消费者隐私保护造成较大影响。

第四,监管难以适应其快速发展需要。由于监管法律法规不健全,造成平台垄断、野蛮生长、损害实体经济利益以及消费欺诈、个人信息泄露等问题突出。对于新业态新模式既存在监管真空地带,又存在过度监管。如,互联网金融领域由于缺乏监管和规则,导致高杠杆率、高利贷、金融诈骗等问题不断出现。同时,由于新技术应用场景迅速扩展导致监管部门缺位。

三、充分发挥数字化平台企业作用

第一,增强平台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要切实发挥新型举国体制和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作用,突破芯片、底层架构等关键核心技术瓶颈。在数字技术领域的国家重大战略规划、科技专项、技术标准等方面提高平台企业参与度,推动大科学装置等国家基础科学研究资源向平台开放,鼓励平台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对于企业内设研发机构同等享受税收、补贴、人才等优惠政策。

第二,实施数字人才战略。鼓励企业大力吸引海外创新型领军人才,加大吸引留学人员、海外华人华侨回国创业和各国高精尖人才来华工作力度。增加高等院校、职业学院等相关学科设置,扩大招生规模,发挥社会培训机构和平台企业的力量,大力开展职业培训,加快改变专业技术人才短缺的困境。

第三,不断扩大产业互联网应用场景。中国超大规模消费市场和完备的产业体系为培育具有世界竞争力的平台企业提供了市场基础,应提高平台企业与消费、产业及医疗、教育、文化、政府等公共服务部门的融合渗透能力,鼓励平台企业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发挥其在推动产业数字化中的支撑作用和高效整合创新资源的优势,面向传统企业提供信息服务、数据资源、软硬件支持、供应链支撑等全链条服务,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第四,构建平台数据开放共享的有效机制。平台沉淀的海量数据流是核心战略资源,如果能够开放共享将惠及产业、消费者、科研机构、监管部门,尤其是为促进技术创新、产业创新、消费模式创新、管理方式创新提供基础支撑。为此,应加快建立健全数据确权、交易、管理、使用、安全评级、个人隐私保护等相关法律制度,促进各行业共享平台数据资源,构建平台主导的数据产业链。

第五,加快完善平台监管体系。以推动平台规范经营、健康发展为着力点,不断完善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等法律法规实施细则,明晰平台企业经营行为合规边界,对于侵害消费者权益和实体经济利益,影响市场公平竞争的做法加大处罚力度。加强平台自律,引导平台依托大数据手段不断提高治理水平,营造和谐共生、创新包容的健康产业生态。(中新经纬APP)

王晓红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本文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