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黄金 >

联合资信:浅谈信用评级中的财务报表调整思路

来源:金融界网   2021-08-12 18:25:56

摘要

为了让披露的主要信用分析指标和评级模型能更客观地反映企业的经营实际和财务状况,消除不同会计师事务所及管理层判断带来的偏差,加强各类型企业的横向可比性和数据表达的一致性,评级实践中存在对财务报表调整的需求。本文探讨的调整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在进行信用分析指标计算时对报表科目的重分类;第二个层次是对报表科目价值的调整。本文通过梳理国际上穆迪和标普对于财务报表调整的思路和规则,结合中国企业财务报表的披露程度和评级业务作业中的数据可得性,提出可调整的部分科目,探讨适合于中国评级行业的财务报表调整思路,以提高财务数据对信用分析的价值。由于评级实践中对报表底层数据的获取存在困难,对其核查和论证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因此第二个层次能调整的科目比较有限,如果存在对信用指标产生关键影响的科目显著失真的情况,建议在普适性调整规则以外,进行有针对性的数据收集和调整。此外,标普提出了对集团合并报表范围的调整,对于国内评级机构而言,怎样还原母公司对下属子公司的实际控制力度并按照合适的方法和路径估算合并报表的关键信用指标是下一步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一、评级机构财报调整的目的

对于国际评级机构而言,由于各国、各区域的会计制度之间存在不同的计量、确认、列报和披露规则,无法在全球基础上实现财务报表的完全可比性,因此,国际评级机构需要用同一种调整规则处理全球企业的财务报表。此外,由于传统财务分析指标的内涵或计算路径与评级实践中对这些指标的运用要求存在偏差,因此,国际评级机构还进行对某些会计科目的重分类调整和对财务指标内涵及计算路径的调整等。

对于国内评级机构而言,除了对财务分析指标的内涵有调整需求以外,由于国内参与资本市场的发债主体众多、取得证券资质并对发行人进行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众多,其执业规范性和谨慎程度参差不齐,因此还迫切需要另一层次的调整,如调减资产虚高的科目、调减想要操纵利润和净资产的科目等,即对会计科目价值的调整。

基于上述目的,本文所要探讨的调整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对报表科目的重分类,即对传统财务指标内涵或计算路径的调整(如将永续债调整至债务),第二个层次是由于审计报告中的管理层判断或会计师事务所对准则的运用和理解与其他公司存在较大偏差而对报表科目价值进行的调整(如调减无形资产评估增值)。

二、国际评级机构财报调整的思路和做法的比较研究

穆迪对报表的调整

(一)调整目的和思路

穆迪对报表的调整,主要是为了提高公司财务报表与同行财务报表的可比性,加强各国和各行业的全球做法的一致性,并促进市场参与者的透明度。具体思路包括:

1.运用穆迪认为更客观地反映基本经济学的会计原则:如应收款的出售或转让(如证券化和保理安排)具有类似债务的融资特性,应在资产负债表上予以确认。

2.调整会计原则提高可比性:例如,调整LIFO(后进先出)库存,以便同行组中的所有公司在可比FIFO(先进先出)的基础上衡量库存。

3.反映穆迪认为更适合于公司特定情况下的信用分析的估计或假设:这些调整通常涉及判断领域,如资产估值备抵、资产减值和或有负债,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二)应用

穆迪调整有可靠数据来源的科目,对成套财务报表进行全面调整,然后根据调整后的财务报表计算财务比率。穆迪的调整重点是调整金额重大的会计科目,这些调整的例子主要包括:

1.资产负债表:穆迪调整某些科目的价值,消除会计准则允许的人为影响,确认某些表外交易,并改变具有债务和股权特征的某些混合金融工具的债务与股权分类。

2.损益表:穆迪消除某些平滑的影响,确认额外的费用,将利息归于穆迪认为的新债务,并剔除不寻常或非经常性项目的影响。

3.现金流量表:穆迪对现金流量表的调整与对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的调整保持一致。例如,在现金流量表上识别并剔除不寻常的交易和事件影响。

(三)调整规则

【专项研究】浅谈信用评级中的财务报表调整思路

标普对报表的调整

(一)对集团合并报表的调整

1.在分析集团的信用时,首先明确在母公司的合并财务报表中如何界定子公司和关联公司的经营结果。这主要是基于标普对集团的看法,包括标普根据集团评级方法得出的对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关系的看法。

2.通过一些会计方法反映一个公司与另一公司的关系:将其作为投资进行处理,以权益法进行会计处理,或将其完全合并等。通常,标普使用与母公司合并财务报表相同的合并范围。这是因为会计合并和标普的集团评级方法的基本分析原理都依赖于“控制”的概念,“控制”指的是母公司决定集团成员的策略和现金流量的能力。

3.标普对公司与特定子公司或关联公司关系的分析因素主要包括战略重要性、是否有控制权、所有权百分比、可能的财务支持以及是否有其他所有者(如有,其他所有者拥有什么权利)。母公司控制子公司现金流量并从中受益的能力也可能会推动标普决定是否接受会计合并。

4.根据以上分析,标普可能会调整集团的财务报表,以更好地反映标普对公司与其子公司或分支机构之间的业务和财务联系的潜在经济驱动因素以及由此产生的收益和义务。如果该集团包括业务模式和信贷动因迥然不同的业务,标普也可能会调整其财务报表。例如,标普可能会拆分零售母公司受监管的银行业务,以更好地理解、分析和反映两个独立业务的信用质量,即使两者为同一集团的一部分,标普将用集团评级方法来进行处理。

5.在某些情况下,由于子公司存在重要少数股东,财务报表中使用的完全合并可能无法反映标普对集团实际基础杠杆或现金流量受控的看法。在这些情况下,标普将使用其他合并方法(例如按比例合并)来估算关键信用指标。

(二)调整主要原则

标普在调整报告财务数据时应用了四个关键原则:调整后的债务原则,调整后的收入原则,调整后的现金流量和调整后的利息原则。表1~4列示了各关键原则每一项的常规调整。此外,标普可能会在每次计算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特定的调整。

【专项研究】浅谈信用评级中的财务报表调整思路

【专项研究】浅谈信用评级中的财务报表调整思路

【专项研究】浅谈信用评级中的财务报表调整思路

【专项研究】浅谈信用评级中的财务报表调整思路

(三)具体调整规则

1.非受限现金和流动投资

在以下情况下,标普视同无法获得现金和流动投资:

持有不可兑换的货币,与公司的借款货币相同

受制于分配限制(例如,以托管方式持有的现金和投资)

受限于子公司中(因为标普认为现金可能不会在短时间内从该子公司转移以偿还集团中的其他债务)

要求为返还现金或清算资产时应缴的税款提供资金

代表第三方(例如政府,客户等)持有的

在极少数情况下,标普可能会从可获取的现金中剔除保证日常业务运营所需的现金,如拥有异常大量“现金”的超级市场,或具有高于典型数量的“笼中现金”的赌场。

数据要求:可获取现金的数量,期限,归属,流动性和其他特征。

计算:标普通过减少可动用现金的数量来减少债务。

2.租约

计算:

(1)对于适用于IFRS 16的公司——

债务调整:标普将报告的租赁义务金额包括在调整后的债务中。

利息费用调整:如果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将其列为现金流量表的投资或融资部分,则标普将其分类为经营现金流量。

(2)对于适用于US GAAP ASC 842的公司——

债务调整:标普将报告的租赁义务金额包括在调整后的债务中。

损益表和现金流量指标调整:标普将报告的经营租赁成本分配至利息和折旧费用。EBITDA通过增加利息和折旧费用而增加。EBIT通过增加利息支出而增加。通过增加折旧费用(标普将其作为租赁资本返还部分)来增加CFO。FFO因经营租赁利息支出(作为现金利息)而减少。

利息费用调整:通过将当年和上一年的平均经营租赁债务乘以报告的加权平均经营租赁折现率,可以增加利息支出。

折旧费用调整:折旧费用因报告的经营租赁费用与计算的利息费用之间的差额而增加。

(3)对于尚未采用或未按照上述租赁会计准则进行报告的公司——

债务调整:对于经营租赁,标普将未来租赁付款的现值添加到债务中,并使用7%的折现率计算。由于第五年以后的最低租赁付款通常以“此后”的形式总计披露,因此标普的方法假设第五年以后的年租金等于第五年的付款额,并且“此后”期间的年数等于“此后”金额除以第五年金额,四舍五入到最接近的年份。此假设的上限为30年。

债务调整:对于融资租赁,如果尚未包括在报告的债务中,标普会将报告的融资租赁义务添加到债务中。

总资产调整:标普将重新分类为债务的经营租赁的金额加上总资产,以近似折旧资产的成本。

损益表和现金流量指标调整:与租赁相关的费用分配给利息和折旧费用。EBITDA通过增加利息和折旧费用而增加。EBIT通过增加利息支出而增加。通过增加折旧费用(标普将其用作租赁资本返还部分)来增加CFO。FFO因经营租赁利息支出(作为现金利息)而减少。

利息费用调整:利息费用乘以7%的折现率乘以本年和上一年租赁付款的平均净现值得出的乘积。

3.资产弃置义务

资产弃置义务(ARO)是与公司报废有形长期资产有关的法律义务。ARO的例子包括堵塞和拆除油气井的费用,核电站的退役,处理或储存核燃料的成本以及对采矿和废物处置场进行封顶和恢复的费用。

标普在扣除任何专用的退休基金资产或准备金、残值和预期的税收优惠后,在债务中添加了ARO。标普使用适用于ARO的税率(例如,报告的递延税项资产)或当前公司税率来计算预期的税收收益。

标普通常使用报告的ARO数据,但是如果标普认为公司的任何假设不现实,也可能会进行调整。这些假设可能包括放弃资产的最终成本,资产报废的时间以及用于计算资产负债表价值的折现率。在某些情况下,公司通过向产品价格增加附加费来为ARO提供资金,否则ARO将由第三方(例如与国家相关的机构)支付。在这些情况下,通常不会进行债务调整。

所报告的ARO增值类似于非现金利息,类似于PRB利息费用。因此,标普将应计费用(扣除任何专用ARO资金的报告收益后的净额)重新分类为利息支出。

数据要求:ARO数据(来自财务报表或标普的估计);为ARO预留的所有关联资产;ARO利息成本(以及是否计入运营或融资成本);所报告的为ARO资金预留的资产损益。

计算:债务调整——在债务上加上净ARO(净ARO是报告或估计的ARO减去为ARO预留的任何资产乘以1减去公司税率或减去报告的递延税项资产)。

EBITDA调整和FFO调整——将ARO利息成本添加到运营成本中。

利息费用调整——从报告的运营费用中扣除ARO利息费用(扣除ARO基金收益)(如果包括在内),并增加利息费用。

4.资本化开发成本

标普从EBITDA、FFO和CFO中扣除了当年资本化的开发成本。但是,如果没有可用的数据,标普可以使用财务报表中报告的相关年度摊销来代替当年的开发成本。标普将资本化开发成本与摊销之间的差额调整至EBIT。

在现金流量表中,标普将资本化的开发成本从投资重新分类为经营现金流量,减少了经营现金流量和资本支出,因此自由现金流量保持不变。

软件开发成本:尽管美国公认会计准则通常将开发成本视为支出,但它有一些特殊的例外情况允许将支出资本化,这与IFRS相似。这些例外包括为内部使用而开发的软件和为出售给第三方而开发的软件。对于主要开发软件以销售给外部方的公司,标普使用针对技术软件和服务行业的部门调整来确定如何处理资本化软件开发成本。对于业务模式通常不涉及向外部第三方出售软件的公司,标普通常假定所有资本化的软件开发成本都供内部使用。因此,对于这些公司,标普不调整EBITDA和FFO中的相关成本。

数据要求:在报告期发生并资本化的开发成本金额(不包括内部使用软件的资本化开发成本)。相关资本化费用的摊销金额。

计算:EBITDA,FFO和CFO调整——减去该期间的资本化开发费用或摊销额。

息税前利润调整——减去(或增加)该期间支出与摊销之间的差额。

资本支出调整——减去该期间资本化的金额。

5.应收账款和其他资产的证券化,出售和保理

数据要求:已出售或证券化的应收账款,以及所有未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且需要根据标普的准则进行调整的其他证券化资产的期末金额。

计算:资产调整——已出售或证券化的期末贸易应收款总额(即截至资产负债表日的未收款应收款)加到应收款中。虽然证券化的资产通常是应收款,但标普也可以将其他资产的证券化添加到总资产中。

债务调整——将期末证券化资产的数量添加到债务中。

CFO调整——从证券化开始,对证券化金额随后的变化或证券化到期日起现金流量变动进行调整。如果受益权益被列报为投资现金流量(US GAAP),标普将其重新分类为经营现金流量。

6.资本化利息

数据要求:该期间的资本化利息金额。

计算:利息费用调整——加上该期间资本化的利息金额。

FFO、CFO和资本支出调整——减去列报为投资现金流量的资本化利息金额。

7.财务担保

数据需求:资产负债表内外的财务担保价值,不包括任何税收优惠。

计算:债务调整——将与财务担保相关的表内和表外债务等值的金额(扣除任何税收优惠)添加到债务中。如果实际保证金净额低于担保金额,标普可能不将全部担保金额加到债务中。例如,如果提供担保的公司得到被担保方的反担保,且被担保方被标普评定为投资级类别,则适用于这种情况,则标普将较低的金额添加到债务中。

8.情境调整

会计失真:在极少数情况下,标普可能会进行调整以将标普认为是会计失真的交易排除在财务指标之外。如在调整EBITDA时剔除重大诉讼准备金的变化,因为该变化会导致对应报告期非常重大的损益。

诉讼和其他或有负债:在标普对这些负债进行调整时,标普将风险敞口的估计或实际金额(扣除任何适用的税收减免)加到报告的债务中。

三、结合评级实践和数据可得性的报表建议调整思路和规则

(一)调整思路

由于信评所能获取的数据有限(审计报告、发行人提供的极少部分明细数据),不像审计师一样能接触到最底层的账目明细数据,因此,下面列示的调整,以数据可得性为基础,调整有可靠数据来源的科目,再进行指标计算。

需要说明的是,国内评级机构普遍通行的调整,如将永续债、其他应付款中的有息债务等纳入全部债务进行指标运算的此类调整,下文不再赘述。

(二)调整规则

1.应收票据

原始列报:

【专项研究】浅谈信用评级中的财务报表调整思路

调整原因:对于大量使用票据结算的公司,收到票据时在现金流中不体现,票据自然到期时,一般计入经营活动收到的现金。但如果票据大量贴现或背书,则会让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失真,从而直接影响现金收入比等指标,甚至影响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当大量背书票据支付工程款时,该指标比实际情况小)和构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科目(当大量背书票据支付工程款时,该指标比实际情况小)。

调整规则:①如果需要准确还原,首先需确认发行人贴现时的记账方式及融资贴现票据到期时是否会模拟经营现金流入和融资现金流出;其次,如果能够提供全年不满足终止确认条件的票据贴现金额、提供全年背书支付原材料购买款金额和背书支付工程款的金额,则能完全还原现金流情况。②若发行人无法提供上述资料,则可以将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的“已背书或贴现且在资产负债表日尚未到期的应收票据”金额加总到“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中来模拟经营收现(存在偏差,偏差来自于发行人的记账方式和贴现时是否附带追索权)。

2.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

(1)原始列报——评估增值时(增厚利润):

【专项研究】浅谈信用评级中的财务报表调整思路

(2)原始列报——从成本模式转为以公允模式计量时(增厚所有者权益):

【专项研究】浅谈信用评级中的财务报表调整思路

(3)原始列报——从存货或固定资产转为以公允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时(增厚所有者权益):

【专项研究】浅谈信用评级中的财务报表调整思路

调整原因:投资性房地产公允模式计量模式下,为企业操纵利润和所有者权益规模提供了空间和可能性,因此,如果租金回报率显著低于同类型投资性物业,建议对该科目的数据进行调整。

调整规则:①对投资性房地产的价值进行调整:按照同类型物业的平均租金回报率或该投资性房地产的未来租金收益折现来确定价值。②在确定投资性房地产价值的基础上,调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或所有者权益相关科目。

3.无形资产

原始列报——评估增值入账时(增厚所有者权益):

【专项研究】浅谈信用评级中的财务报表调整思路

调整原因:某些企业在没有增资、收购或处置的前提下,于报告期末对无形资产进行评估增值,借此扩充资产和净资产,以达到降低负债率的目的,但无形资产作为一个历史成本计量的科目,该背景下的调整显失公允。此外,在股东用无形资产进行增资入账时,不同的机构、不同的评估方法和不同的假设条件得出来的资产价值也有很大差异,如果在评级过程中遇到某项大额无形资产评估增值入账时,应进行必要的专业核查。但资产评估是一个很专业的事情,建议如果该无形资产对报表影响大,应该向利益非相关方的第三方评估公司进行咨询,以确定合理价值。

调整规则:①对于没有缘由的期末无形资产评估增值,建议对无形资产原值和资本公积科目直接调减相应的增值额;②对于增资入账的无形资产,在判断准确的公允价值之后再相应调减。

4.租赁

原始列报:

【专项研究】浅谈信用评级中的财务报表调整思路

调整原因:随着新租赁准则的使用,不再区分经营租赁和融资租赁,原经营租赁业务由资产负债表的表外纳入表内,与原融资租赁核算方法合并统一,报表上的权利义务比较明确。原融资租赁项下的“长期应付款”调整到“租赁负债”,因此在计算长期债务时,应加上此科目。

调整规则:租赁负债纳入长期债务中核算。

5.应付账款反向保理

(1)原始列报——子公司应付账款打包做专项计划

【专项研究】浅谈信用评级中的财务报表调整思路

调整原因:供应链ABS中,将供应商对某集团各子公司的债权打包卖给专项计划,虽然在集团合并报表中仍然列示为应付账款,但其性质由灵活性较强、具备商业信用的应付账款变更为具有刚性兑付义务的应付专项计划款项,因此需调整至债务中进行核算。

调整规则:将已被反向保理的应付账款加入到短期债务进行核算。

调整难点:被反向保理的应付账款在审计报告及其附注中不做披露,如果企业不提供真实情况,难以主动发现此保理安排。

(2)原始列报——关联公司应付账款打包做专项计划、集团作为共同债务人

【专项研究】浅谈信用评级中的财务报表调整思路

调整原因:此种安排下,集团作为共同债务人,实际上履行的是担保责任,但根据实践,很多审计报告未披露此项或有负债。

调整规则:应将集团作为共同债务人承担的债务部分作为或有负债进行考虑。

调整难点:审计报告未披露,企业如不主动告知,很难发现。

6.隐含表外债务的长期股权投资

原始列报:

【专项研究】浅谈信用评级中的财务报表调整思路

调整原因:公司与其他合作方(多数为基金)设立非并表企业进行项目管理或对外投资时,该设立的公司由于不并表,仅在合并报表上作为长期股权投资核算,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合作方(该长投资产的其他股东)往往并非真正的股权投资,而是债权投资,该部分债务的最终承担者即是公司,但合并报表仅反映资产,不反映债务,是真正的表外债务。

调整规则:获取该长期股权投资对应公司的报表,核查其他股东的出资份额和该公司的实际负债金额,两者相加即为需要调整到合并报表层面的表外债务金额。更进一步,可了解并明确这些债务产生利息的计提方式和记账形式,再对利息做进一步调整。

7.资本化利息

原始列报:

【专项研究】浅谈信用评级中的财务报表调整思路

调整原因:资本化利息尽管在会计处理里面进入资产而非费用,但它与费用化利息一样,属于企业为获得融资而付出的成本,所以计算与利息相关的指标时,应该将其还原到利息成本中。此外,公司付息是非常刚性的,利息的发生也多与经营活动相关,因此建议将原本划归到融资活动中的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在计算与经营活动现金流对负债的覆盖倍数等相关指标时,作为抵减项参与运算。

调整规则:①涉及利息覆盖倍数的偿债指标,均使用费用化利息+资本化利息(目前国内评级机构已通行);②在涉及到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的相关指标计算时,将其扣减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或用“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科目替代)。

8.非经常性损益

原始列报:

非经常损益列报在利润表的众多科目中,建议参考中国证监会发布的《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关于它的认定:

【专项研究】浅谈信用评级中的财务报表调整思路

调整原因:非经常性损益与公司正常经营业务无直接关系,以及虽与正常经营业务相关,但由于其性质特殊性和偶发性,会影响报表使用人对公司经营业绩和盈利能力做出正常判断。

调整规则:①考虑到非经常性损益可能存在于利润表某科目的二级科目中,企业对这些科目的明细不一定披露到位,如果对净利润进行扣非的核算,可能数据获得性上比较困难。如果直接设置扣非净利润,数据准确性难以保证。②EBITDA是评级模型中的重要指标,但某些年度的非经常性损益可能使得该指标波动较大,建议在计算EBITDA的过程中,扣减能获得到数据的非经常性损益科目,列示为调整后EBITDA。

四、总结和思考

穆迪和标普的多数调整更倾向于本文提到的第一层次的调整,即对报表科目的重分类、对传统财务指标内涵或计算路径的调整,其中不乏与其国情和企业业务实际相关的雇主养老金计划的调整、资本化研发成本的调整等,但无论是穆迪还是标普的调整,主要还是围绕债务、利息、利润和现金流几方面展开。债务方面,主要是还原不应该终止确认的资产和债务(如应收账款和其他资产的证券化、出售和保理等)以及将租赁义务和财务担保纳入债务核算等;利息方面,主要调整思路是将资本化利息重新纳入费用化利息后再参与利息相关的指标运算;利润方面,当期利润需扣减不寻常和非经常性的项目,以剔除容易引起会计失真的相关交易对净利润的影响;现金流方面,主要是将普通债务形成的、计入融资活动的利息和租赁形成的、计入投融资部分的利息重新分类至经营活动。

通过梳理穆迪和标普的调整思路,结合中国企业财务报表的披露程度和评级业务作业中的数据可得性,本文提出的报表调整思路既有第一层次的调整,也有第二层次的调整,但第二层次的调整比较有限。尽管在评级实践中可以根据尽调访谈、经营数据比对等方式合理怀疑某些科目被粉饰或操纵,但要给出相关科目的真实价值,仍然需要获取及核查大量的明细数据和凭证,而这些工作对于评级机构而言存在很大的难度。因此,具备普适性调整规则并能准确调整其价值的会计科目并不多,如果存在对信用指标产生关键影响的科目显著失真的情况,评级机构进行有针对性的数据收集及调整更符合业务操作实际。

此外,标普对于集团合并报表调整的第一步是审视合并范围,这实际上涉及到了另一重要问题——母公司对下属子公司的实际控制能力。标普发布的调整规则中提到:“对于存在其他重要少数股东的子公司,标普可能会使用其他合并方法(例如按比例合并)来估算关键信用指标”。要做到以实际控制能力来甄别子公司是否应该纳入合并,需要清楚了解母公司对子公司的实际经营管理情况以及掌握非常详实的底层数据才能做出判断,这在当下国内的评级实践中是有难度的。所以,对于国内的评级机构而言,怎样还原母公司对下属子公司的实际控制力度并按照合适的方法和路径估算合并报表的关键信用指标是下一步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