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财经 >

庞世之:医是基础 养是核心 保是支撑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   2022-08-08 18:22:58

近年来,推进医养结合已经成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途径,是优化老年健康和养老服务供给、增强老年人获得感和满意度的重要举措。近期,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卫健委、教育部、民政部等11个部委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在总结近年来试点经验的基础上,从加强居家社区服务、机构服务、服务衔接、支持政策、人才培养、服务监管六方面提出了15项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我国医养结合的政策、服务、标准、人才、信息等体系,为各地加大服务供给、打通堵点绘出“路线图”。

医养结合通过优化整合医疗资源和养老资源,既有助于减轻医院病床压力,节约医保资金,也有助于提升养老机构运营质量和效率,为机构、社区、居家老年人提供优质、便捷、高效的健康养老服务。2015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原卫生计生委等九部门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加快推进医养结合工作,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健康养老服务需求。相关政策不断完善,各地积极探索贴近我国国情的模式,取得积极进展。一是养老机构与医疗护理结合。较为普遍的模式是在养老机构中设置康复护理医院、医务室和老年病医院等医疗机构,增设专业的医疗团队,以便老年人及时获得专业的医疗诊断与救治。2017年11月,国家卫健委取消了养老机构内设诊所、医务室等的行政审批,改为备案管理,简化办理流程。部分地方尝试通过PPP等公私合营模式新建养老和医疗结合机构,养老和医疗同时规划、同时建造并同时运营。二是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签订医养合作协议,医疗机构定期安排医护人员参与养老机构的巡诊,并提供相应的医疗服务;养老机构则负责提供其他护理康复服务。三是居家和社区医养结合。整合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与卫生服务中心的相应功能,向老人提供居家上门的康复指导训练、体检等服务。有的还引入移动互联网和远程医疗,为老年人提供专业、及时的养老和医疗综合服务,真正实现了专业化居家养老。

截至2021年底,全国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机构建立签约合作关系的达7.8万对,兼具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两证齐全的医养结合机构6492家,共有175万张床位,养老机构以不同形式提供医疗服务的比例超过90%。设有老年医学科的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4685个,建成老年友善医疗机构的综合性医院5290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5431个,设有临终关怀(安宁疗护)科的医疗卫生机构1027个,医养结合服务质量明显提升,老年健康支撑体系逐步完善,老年人生活质量逐步改善,对健康养老服务的满意度不断提高。

医养结合的最终目的是要处理好养老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其中,医是基础,养是核心,保是支撑。“医”包括慢病管理、急诊救治、康复护理、安宁疗护等医疗服务;“养”即养护服务,包括健康干预、日常照护、身体调养、生活照料等满足生理心理层面的服务;“保”即指通过医疗保险、长期护理保险、商业健康险、养老保险等,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多层次保障,确保养老保障可及、可支付。医养结合的推进,需要政府牵头有力引导,充分调动多方资源,建立健全综合治理机制。一是补齐基础设施短板。通过采取差异化补助等多种措施,推动养老机构改造增加护理型床位和设施,支持社会力量建设专业化、规模化、医养结合能力突出的养老机构。二是强化医疗服务强弱项。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抓手,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紧缺人才培养,壮大失能照护服务队伍,通过整合预防、医疗、保健、护理、健康管理、健康促进的一体化服务,稳步提升失能、慢性病、高龄、残疾等行动不便或确有困难老年人的养老服务供给水平。三是畅通配套政策堵点。着眼于解决“最后一米”的体制机制障碍,通过完善价格政策、加大保险支持、盘活土地资源、落实财税优惠等,多维度加强政策支持。四是健全经费保障措施。厘清“医”和“养”的边界,完善医疗保险报销制度,明确医保资金只能用于疾病诊治、医疗康复、医疗护理等医疗服务内容,积极推广长期护理保险,充分发挥商业保险的风险分担作用,同时建立低保衔接制度。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医养结合服务资源不足的矛盾还将长期存在。推动医养结合,破解“老大难”问题,化解养老焦虑,为广大老年人提供专业规范、方便可及、综合连续的健康养老服务,才能让老年人更有获得感。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