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外汇 >

郭树清:城乡建设不仅是规划建设部门的职责,也是全社会包括金融系统的责任

来源:中国证券报   2021-10-21 09:23:45

“今年河南特大暴雨洪灾中,保险业承担损失比例达到11%,较2020年应对长江流域洪水灾害时的7.8%有明显提升,但相比发达国家,还有很大提升空间。”人民银行党委书记、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10月20日在2021年金融街(行情000402,诊股)论坛上表示。

我国保费规模世界第二

郭树清介绍,我国保费规模已是世界第二,但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仍须提高,险种的针对性和多样性不够。我国巨灾保险以地震为主要灾因,亟待将台风、洪水、干旱等纳入覆盖范围。

他强调,保险业作为管理风险的行业,要在风险事前预警、事中管理和事后应对上,提升专业化水平。保险业参与灾害风险管理,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是在全社会的观念上,要改变政府包揽的灾害管理与救助模式,将保险纳入国家灾害救助和应急管理体系,推动保险业深入参与灾前预防、资金筹集、灾后补偿、恢复重建的各个链条。

二是在企业发展战略上,避免“就产品说产品,就费率说费率”,主动“跨前三步”,甚至“跨前五步”。保险业可与农业、地质、气象、水利和应急等部门加强行业联动,联合或资助专业机构开展灾害机理和灾害预防研究。

三是在行业经营机制上,推动形成多层次的风险分散渠道,加大再保险供给,提升风险的转移和分散能力。

推动建设宜居城市和美丽乡村

谈及切实改进城乡人居环境,郭树清表示,中国的现代化速度引起世界赞叹。但是,今年的几场暴雨导致若干城市和村镇陷入严重内涝,崭新的地铁灌进洪水,正在手术的医院失去电源,原来号称“水景房”的河边高档住宅只能坐船出入,手机没了信号,移动支付大概也不再好用。这些突发事件暴露出城市防洪排涝和通信医疗等公共事业的一些致命短板。城乡建设不仅是规划建设部门的职责,也是全社会包括金融系统的责任。

郭树清表示,城乡建设和管理是一件综合性、战略性很强的工作,金融机构要花大力气调查研究,推动建设富民便民的宜居城市和美丽乡村。可以预料,今后几十年,建筑业都还将是一个支柱产业,与其密切相连的还有生态环保产业,有望成为一个新兴的支柱产业。而且这些产业肯定会随着科技进步而不断转型,朝着精细化、绿色化方向发展。金融服务“三农”的涵义也在发生巨大变化,无论是为农村进城的“新市民”安居乐业提供金融服务,还是支持城里人到农村从事现代农业及相关产业,都是为“三农”服务。

金融业要积极支持乡村教育数字化建设

郭树清表示,教育公平是最大的公平。为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接受良好教育,有几点需要金融界共同研究。

其一,支助乡村教育。农村教学点在学人数总量不大,但集中着最低收入人群子女,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主要目标人群。金融业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发挥资金和技术优势,支持乡村教育数字化建设。

其二,服务“新市民”。很多人到城里买房,第一动机就是让孩子在城镇接受更好教育。农村生源流失与城镇学校“大班额”现象形成鲜明对比。要让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随迁学龄儿童有学上、上好学。

其三,发展职业教育。工信部、教育部调查显示,到2025年,制造业十大领域技能人才缺口近3000万人。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离不开职业教育,金融机构可发挥积极作用。

其四,支持服务“双减”。减轻学业负担的同时,要提升体育、美育和生活自理能力等综合素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这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金融机构要关注教育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向相关企业、机构、团体和居民个人提供服务,支持教育高质量发展。

发展基础设施要努力实现“三个可持续”

郭树清表示,前段时间,一些地方出现“拉闸限电”,反映出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和节能减排等诸多方面的矛盾。

他表示,发展基础设施,要努力实现“三个可持续”。一是生态环境可持续。能源、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占用资源多,也是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需要稳步提升绿色智能化水平,节约利用土地、岸线、廊道等资源。二是经济社会可持续。要结合人口、产业和城市布局,尊重规律、充分论证、科学规划。三是金融财务可持续。不能贪大求洋,脱离实际需求搞建设。更要统筹考虑建成以后的运营维护费用,而且要切实提够正常的折旧费用。必须综合考虑运营和维护需要的人工、材料等中间投入成本,以及若干年后报废的重置成本。要特别注意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建成后长期“晒太阳”问题,更要防止其最后因无人使用而彻底废弃。

在推动实现“双碳”目标方面,郭树清表示,2020年,我国煤炭占能源消费的比重高达56.8%。2030年前碳达峰意味着未来一个时期我国仍将保持化石能源消费的刚性增长。要从实际出发,推动实现“双碳”目标。其一,正确看待碳减排。要不断提高能源效率,稳步降低单位GDP能耗。先做到有效防治大气污染、守护蓝天白云,在此基础上相对减少碳排放。其二,密切关注世界生态科技突破,积极探索低碳、零碳等新能源,开展碳捕集、封存技术研究和应用,但不能脱离实际,更不能盲目跟风。其三,平稳过渡,不搞“一刀切”和“运动式”减碳。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