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贵金属 >

航运指数:集装箱港口拥堵压力大幅回升

来源:东证衍生品研究院   2022-07-14 15:24:24

报告摘要

报告日期:2022年7月13日

★北美拥堵升级,重心持续向美东转移

劳工谈判加上需求反弹,是近期美国拥堵恶化的主要诱因。为了应对应对劳工谈判的不确定性,部分货物转移到美东和美湾港口,美东海域等泊运力回升至历史高位。另一方面,劳工谈判也造成了旺季备货的提前,加上国内疫情管控在6月逐步放开,亚洲集装箱出口边际回升,对美国港口造成一定压力。此外,美国交运行业劳动力和运输设备紧缺的现状并没有得到有效改善,就业和设备持续约束下,集装箱进口需求回升将继续推动港口拥堵恶化,即便四季度迎来淡季,需求回落,拥堵也很难迅速改善。

★欧洲罢工风险高悬,拥堵难有改善

今年以来,欧洲集装箱进口需求开始走弱,然而港口状况却出现恶化。北海海域等泊集装箱船同比增幅达到20%左右。欧洲拥堵,前期受俄乌冲突影响,近期则在于罢工扰动。工人和政府或交通部门短期内达成协议的难度较大,罢工扰动将是常态。此外,夏季休假高峰或造成劳动力进一步收紧,莱茵河水位下降限制内陆运输,港口拥堵恶化风险增加,而班轮公司对挂靠港口调整也将促使汉堡港、鹿特丹等港口的压力外溢至欧洲其他港。

★国内关注沿海台风及疫情变化

三季度国内港口拥堵值得关注,但影响相对有限。亚洲已经迎来强台风季节,台风对港口运营的影响不可忽视,码头如果临时关停将加重局部海域拥堵。另一方面,近期国内疫情有所反复,虽然尚未看到管控政策的升级,但不排除疫情进一步恶化、管控升级的可能。

全球集装箱拥堵状况还面临进一步恶化的风险,将加剧供应端收缩,集装箱供需结构仍然偏紧,运价下方存在支撑。但由于海外需求预期转弱,旺季需求幅度和持续时间可能不及去年,运价大幅上涨难度偏高。运价短期维持偏强震荡。

★ 风险提示

疫情管控大幅放开,美联储加息出现变数,俄乌局势变化等

报告全文

6月以来,海外集装箱船舶拥堵局势再度恶化。北美地区,拥堵持续向东部和湾区转移,最新数据显示,美国东海岸运力已经突破历史高位;欧洲方面,拥堵运力持续在高位徘徊。欧洲和美国港口拥堵恶化逻辑有所不同,但预计港口压力在短期内还将继续回升。

1

美国:旺季引发拥堵升级,重点关注美东港口

劳工谈判加上需求反弹,是近期美国拥堵恶化的主要诱因。美西码头劳工合同在7月1日正式到期,虽然关于新一轮合同的协商流程提前在5月10日开始,但截至7月上旬,谈判仍未取得任何进展。ILWU和PMA多次声明双方无意举行罢工,但这种声明并无约束力,加上合同到期后,“禁止罢工”条款随之失效,罢工的可能性无法排除;此外,参照2014年的谈判情形,即便不会出现罢工,工人一旦消极怠工,也将对港口形成直接冲击。因此,在新合同签订前,美西港口的正常运作难以保障。一旦局势恶化,美西港口效率恶化必定对供应链造成进一步冲击。为了应对供应链的不确定性,部分货物转移到美东和美湾港口,北美拥堵结构也由此大幅调整,调整的节奏在6月开始进一步加快。另一方面,劳工谈判也造成了旺季备货的提前,加上国内疫情管控在6月逐步放开,亚洲集装箱出口边际回升,对美国港口造成一定压力;6月中下旬开始,美国港口总体的拥堵程度明显反弹,预计在旺季结束前,拥堵状况不会出现明显缓和,但旺季需求的高度决定了拥堵的恶化程度,值得重点关注。

目前拥堵根本仍然来于内陆运输对港口的约束——劳动力和运输设备紧缺的状况没有明显改善。就业方面,交通运输和仓储行业职位空缺数高达58.5万,处于历史高位。其中,卡车司机实际缺口仍然非常巨大,而铁路运输就业与疫情前相比还存在16.5%的差距。另一方面,设备紧缺也未得到有效缓解。港口集装箱堆积的情况并未持续缓和,与年初相比,洛杉矶港等待转运的进口集装箱个数增加了50%,滞留超过9天的集装箱占比超过40%,而这一比例在年初仅为20%左右,大量集装箱堆积造成底盘紧缺,也造成其在港内周转的时间有所延长;此外,由于交运仓储劳动力紧缺的持续扰动,底盘在港外的周转时间近期也出现小幅反弹,洛杉矶和长滩的底盘池内,40英尺和20英尺的底盘在港外滞留接近10天和8天。因此就业和设备持续约束下,集装箱进口需求的回升导致了港口拥堵的快速恶化,即便四季度迎来淡季,需求回落,拥堵也很难迅速改善。

2

欧洲:罢工风险高悬,拥堵难有改善

今年以来,欧洲集装箱进口需求开始走弱,然而港口端的状况却出现恶化。北海海域等泊集装箱船同比增幅达到20%左右。欧洲拥堵反弹的原因与美国有所不同,前期受俄乌冲突影响,近期则在于罢工扰动。3、4月,俄乌冲突以及国内疫情影响下,班轮公司大量取消了挂靠欧洲港口的航次,由此导致部分空箱周转不畅,在港口严重挤压、妨碍港口运作。5月以来,欧洲多地陆续出现罢工情况,导致港口运营进一步恶化。英国铁路工人、西班牙卡车司机、比利时、法国航空、德国码头接连发生罢工事件,罢工诉求很简单——通胀下寻求涨薪。欧洲和美国通胀形势同样严峻,由于欧洲通胀更多地受供应侧扰动,包括供应链中断、能源紧缺等,因此欧央行政策空间相对有限,通胀居高不下将是常态。但欧洲受到地缘冲突影响,年初以来经济表现疲软,前景并不乐观。工人和政府或交通部门短期内达成协议地难度较大,罢工扰动将是常态。

此外,欧洲后端联运同样困难重重。一方面,欧洲交通运输就业缺口仍然较大,加上7-8月即将迎来夏季休假高峰,码头和运输工人紧缺的现状预计还会进一步恶化。另一方面,内陆水运在欧洲集装箱运输中占比约15%左右,特别是莱茵河在鹿特丹、安特卫普、汉堡港等重要海港与腹地的联通之间起到重要作用,但7月以来莱茵河考布检测点水位降到过去20年的季节性低位,杜伊斯堡和杜塞尔多夫附近的情况类似,河道水位过低将限制船舶通行、造成内陆水运运力的紧张,由此或加剧港口集装箱的拥堵。

罢工扰动、短期劳动力进一步收紧以及内陆水运运力紧缺,港口拥堵恶化风险增加,而班轮公司对挂靠港口调整也将促使汉堡港、鹿特丹等港口的压力外溢至欧洲其他港,基本港或无一幸免。

3

国内:关注台风和疫情引发拥堵的可能性

三季度国内港口拥堵值得关注,但影响相对有限。亚洲已经迎来强台风季节,台风对港口运营的影响不可忽视,码头如果临时关停将加重局部海域拥堵。但由于国内集装箱码头的高效性,拥堵通常能够快速缓解,台风影响周期通常不超过2周,因此国内拥堵的影响程度和持续性相对有限。另一方面,近期国内疫情有所反复,虽然尚未看到管控政策的加严,但不排除疫情进一步恶化、管控升级的可能,但相对乐观的是,国内疫情复现3-5月的概率不高。

综合来看,全球集装箱拥堵状况面临进一步恶化的风险,或加剧将加剧供应端收缩,集装箱供需结构仍然偏紧,运价下方存在支撑。但由于海外需求预期转弱,旺季需求幅度和持续时间可能不及去年,运价大幅上涨难度偏高。运价短期维持偏强震荡。近期主要关注国内疫情变化、美国劳工谈判以及欧洲罢工和天气的变化。

4

风险提示

国内疫情大幅恶化、美西码头联合罢工,欧洲罢工持续僵持等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