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要闻 >

静悄悄的黎明,国际航运市场的分化与展望

来源:CFC农产品研究   2022-05-12 11:25:31

距离上海3月底实施静态管理,已经一个多月时间,进入5月,上海疫情控制正走向曙光。

我们在《【建投航运专题】天地大冲撞上海疫情对航运的深远影响》里已经聊过:

在这段时间内,上海疫情对港口、陆上运输造成了持续且直接的影响:陆上运力不足造成货物进出口堵塞,导致长三角生产的货物、生产原料的运输出现阻塞,形成了供应链冲击,并扰乱了长三角的正常生产秩序。

上述影响减弱了班轮公司与贸易商的信心。停工、原料不足等生产因素方面的影响削弱了贸易订单的需求。贸易订单需求减弱推动了我国进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的下跌。

其中集装箱出口运价较进口运价跌幅更为显著。这一情况源自于本轮疫情对长三角供应链、生产秩序冲击明显,本轮疫情从生产端直接显著影响我国的出口贸易需求。

与涉及我国的国际航线运费偏弱的状况不同,美欧国际航线运费快速走高,分化明显。我们将其归于以下两个原因:

美国消费需求旺盛:美国消费者支出增长速度处于高位,甚至高于收入增长速度。此外,为避免货运成本上升、交货延迟的影响,进口商积极补充库存。

另一大驱动力(行情838275,诊股)在于供应链危机的进一步发酵。商品从中国仓库运送到美国所需时间大约比平常还多出74天。欧洲也一样面临船舶延误情况,从中国出发的集装箱船平均延误4天。

供应链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严丝合缝,船舶和集装箱在时间及地点两个维度必须严格进行匹配。航线的延误会造成船舶无法满载运行,进一步加重业已紧张的运力。

疫情得到控制与生产秩序完全恢复当中仍存在一定的窗口期,窗口期的长短将决定我国国际航运市场回暖的时机。生产秩序恢复后,在生产进出口订单需求将获得较明显的恢复,推动我国航线的运费,并有望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公路运输、港口周转等方面的恢复有望大幅减轻我国港口目前的拥堵情况,提振各班轮公司的信心。而近日马士基等外资船公司沿海捎带业务申请获批,或进一步增加班轮公司对我国航线的关注程度。

在我国航运运力逐步恢复前提下,对于国际港口的影响是复杂的,一方面航线延误将得到控制,有望从运力角度减轻供应链压力,但另一方面,由于到港船舶的增多,港口拥堵的情况可能进一步加剧。国际航运市场的运费可能获得进一步的推动。先前提到的涉及我国的航线运费与其他国际航线运费的分化有望大幅缩减,推动我国进出口贸易发展。

一、前言

距离我们发布《【建投航运专题】天地大冲撞上海疫情对航运的深远影响》已经过去了三周,本轮疫情对我国航运市场的影响持续发酵。根据上海发布资料,5月10日上海新增本土确诊病例228例、无症状感染者1259例,新增病例数量较之前几日进一步减少。从各类新闻消息来看,上海疫情或正走向黎明。本文意在回顾并梳理本轮疫情对我国国际航运市场带来的影响。

二、国内航运市场集装箱进出口运价下跌

从上海开始静态管理的3月底到目前的5月中上旬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国内航运市场在集装箱进出口运价上普遍出现下跌。而进口运价和出口运价的跌幅上出现了一定的分化:进口集装箱运价指数整体相对稳定(跌幅2.6%),而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大幅下跌(跌幅6.7%)。

【建投航运专题】静悄悄的黎明,国际航运市场的分化与展望

我们在前期的文章里已经反复提过:

上海疫情对港口、陆上运输造成了直接的影响:陆上运力不足造成货物进出口堵塞,导致长三角生产的货物、生产原料的运输出现阻塞,形成供应链冲击,扰乱长三角的正常生产秩序,对宁波、上海的进出口直接造成影响。

上述影响减弱了班轮公司与贸易商的信心,停工、原料不足等生产因素方面的影响削弱了贸易订单的需求。贸易订单的需求的减弱造成了我国进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的下跌。

而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的跌幅更大反映了本轮疫情对国内生产秩序造成的影响。本轮疫情引起了停工、公路运输不畅(工厂没有集装箱/卡车,无法发货至上海港,难以自上海港获取生产原料),推动出口贸易订单需求的减弱,对国内生产端影响明显,从而造成了上海港口的集装箱出口运价快速下行。

【建投航运专题】静悄悄的黎明,国际航运市场的分化与展望

三、与其他国际航线运费的分化

在我国集装箱运费持续走低的情况下,进入2022年,尤其是3月下旬上海疫情影响大幅扩散的情况下,美欧国际航线的集装箱运费快速拉高。

国际航线集装箱运费的一大驱动力在于美国的旺盛消费需求:

根据国际船舶网消息,美国消费者支出增长速度处于高位,甚至高于收入增长速度,推动进口商补充库存,避免货运成本上升、交货延迟的影响。据美国零售商联合会预计,今年上半年全美港口进口箱量将达到1350万标准箱,较去年同期增长5.1%。

另一大驱动力在于供应链危机的进一步发酵。供应链危机造成了港口等待时间的延长,船舶延误,以及传导出的运力问题。

上海疫情对港口周转时间的负面影响我们在前期文章里已经反复提及,在此不再赘述。周转美国各大港口拥堵情况依旧严峻。港口周转时间的延长自然造成航线时间的延迟,加拿大皇家银行(RBC)最新发布的报告指出,商品从中国仓库运送到美国所需时间大约比平常还多出74天,欧洲也一样面临船舶延误情况。从中国出发的集装箱船平均延误4天。

而航线的延误将造成复杂的传导效应,例如空箱短缺将使得欧洲商品无法运往美国东海岸。

供应链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严丝合缝,船舶和集装箱在时间及地点两个维度必须严格进行匹配,否则就会造成船舶无法满载运行,也就需要更多船舶和集装箱移动同样数量的货物,进一步加重业已紧张的运力。

上述两大因素造成了美欧这一主要国际航线运费的强势。

【建投航运专题】静悄悄的黎明,国际航运市场的分化与展望

五、航运市场未来展望

前文已经提过,上海疫情控制目前正朝着良好方向发展,上海港以及长三角的交通运输有望尽快恢复正常。在上述前提下,我们做出以下展望:

疫情得到控制与生产秩序完全恢复当中仍存在一定的窗口期,窗口期的长短将决定我国国际航运市场回暖的时机。

生产秩序恢复后,在生产进出口订单需求将获得较明显的恢复,推动我国航线的运费,并有望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公路运输、港口周转等方面的恢复有望大幅减轻我国港口目前的拥堵情况,提振各班轮公司的信心。而近日马士基等外资船公司沿海捎带业务申请获批,或进一步增加班轮公司对我国航线的关注程度。

在我国航运运力逐步恢复前提下,对于国际港口的影响是复杂的,一方面航线延误将得到控制,有望从运力角度减轻供应链压力,但另一方面,由于到港船舶的增多,港口拥堵的情况可能进一步加剧。国际航运市场的运费可能获得进一步的推动。

先前提到的涉及我国的航线运费与其他国际航线运费的分化有望大幅缩减,推动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发展。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