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贵金属 >

发展神速!五大保险资管"第三方业务"超3万亿!从起航到提速,经历了这些

来源:券商中国   2022-04-14 12:23:06

被视作资管机构“试金石”的第三方业务,在保险资管机构越发重视的情况下,正实现快速发展。

最初作为妥妥的“买方”,保险资管公司管理着母公司大量资金,不用考虑募资压力,只管做好投资就行。随着一些中小机构和市场化意识强的机构先行管理第三方资金,以及一些保险公司开始“选秀”招聘管理人,保险资管公司也普遍感受到竞争压力——自己的饭还够不够吃?如何证明自己的管理能力?能否吸引到第三方把资金交给自己管理?

也因此,近年来,纵是管理规模万亿的大型保险资管公司,也纷纷将拓展“第三方业务”视作重要方向。据券商中国记者统计,有数据可查的国寿资产、平安资产、太保资产、泰康资产,2021年末第三方业务规模合计接近2.9万亿,2021年一年增长接近6000亿元,增幅超25%;加上人保资产后,五大保险资管公司的第三方业务规模则已超过3万亿。

发展神速!五大保险资管

其中,保险资管公司扩大第三方业务的一个重要抓手是组合类资管产品,从这一业务的发展上,更能看出各家机构的蓄力。这一业务2021年末已达3.2万亿,在三大类保险资管业务中规模最大,从2万亿到3万亿,仅用了一年时间。

第三方业务增长

上市险企为主的保险机构,近年都会主动披露第三方业务管理情况,从各公司发声也可见对其重视程度。

截至2021年末,人保集团第三方资产管理规模为6211.87亿元,较年初增长33.6%。其中,在年金与养老金业务方面,管理资产规模较年初增长54.6%。

截至2021年12月末,平安资产受托资产管理规模达4.05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1.7% ;其中第三方资产管理规模达5120.72亿元,较年初增长32.7%。

截至2021年末,中国太保(行情601601,诊股)集团管理资产达 2.6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8%,其中,第三方管理资产7894.6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0.2%;2021年第三方管理费收入26.73亿元,同比增长12.1%。其中,太保资产管理的第三方资产规模为2671.2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5%。

不在上市险企范围内的机构中,国寿资产合并管理资产规模超4.4万亿元,第三方资产总规模超5000亿元;2020年末,国寿资产第三方资产总规模超过4500亿元,较年初增长40%。

泰康资产官网披露,2021年末受托管理规模超2.7万亿,其中,第三方资产规模超1.6万亿(其中养老金管理规模6400亿)。

此外,一些机构中小保险资管公司的第三方业务发展则更显突出,如华泰资产、民生通惠资产、光大永明资产等。记者从业内了解到,2021年末时,华泰资产的管理规模超5100亿元,其中华泰保险体系外的第三方业务约占到90%。

重视有加

可见的数据增长背后,是保险资管公司对第三方业务的战略重视,以及对应的连串动作布局。

国寿资产总裁王军辉在该公司2022年初工作会议上提出,希望“双极增长,构建公司多元协调发展新格局”,即牢牢把握资管行业黄金发展机遇期,坚持一方业务和三方业务并重,大力培育做大做强三方业务新增长极。

“第三方业务是检验保险资管全方面能力的试金石,是保险资管真正从内部受托走向市场化的重要标志。计划未来3-5年,公司第三方管理资产规模占比能够有较大幅度提升,努力争取超越内部受托规模。”一家大型保险资管负责人曾表示。

平安资管董事长黄勇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从2006年开始做第三方业务,一直是逐年稳步增长的状态。目前的第三方客户包括银行、保险、大中型企业、海外机构等。从比例上来看,目前第三方业务占比是百分之十几,长远目标是逐步提高三方业务比例。国际上一些知名保险背景资管公司第三方业务超过一半。

新华保险(行情601336,诊股)首席执行官、总裁李全今年3月在业绩发布会上介绍,第三方业务规模连续两年实现快速增长,业务质量和结构也有优化。其在“十四五”期间的目标之一是,保险系统外第三方资产管理规模达到新华资产管理总规模的20%以上。

李全介绍,新华资产公司专门成立了第三方业务部门,覆盖权益类和固收类业务。

一家中小保险资管公司负责人也向记者表示,该公司2020年开始倍加重视组合类资管产品,成立了专业部门,正积极组建团队,陆续发行产品。

发力全产品线,FOF为特色

保险资管发展第三方业务的形式比较多元,有专户管理、资管产品、资产证券化、养老金产品等。其中,组合类资管产品成为近年各家发展三方业务的最重要抓手,其设立数量和规模近年快速增长。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保险资管公司发行管理的组合类保险资管产品余额3.2万亿元,主要投向债券、股票等。而中保登此前披露,2020年末,组合类保险资管产品净资产规模2.14万亿元,同比增长71.21%。这意味着,组合类保险资管产品的规模2021年增幅也在50%左右。

从数量来看,目前暂未有2021年全年数据,据中保登披露2021年上半年情况,累计完成组合类产品登记336只,其中包括固定收益类产品211只、权益类产品72只、混合类产品53只。截至2021年6月30日,中保登累计完成组合类产品发行前登记543只。

发展神速!五大保险资管

据券商中国记者统计,去年上半年,组合类产品登记量居前的是中意资产、泰康资产、华泰资产,登记产品数量接近或超过30只;阳光资产、百年保险资管、民生通惠资产、光大永明资产、人保资产、新华资产等登记数量在20只左右,也较多。

经历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保险资管公司的组合类业务产品线也已较完善。例如,中国太保2021年年报披露,太保资产面向机构客户,完善现有策略体系产品,做强传统优势产品,固定收益和流动性产品业务规模持续上升,逐步建设具有太保资产特色的全风险收益阶梯FOF产品线。

李全也介绍,2021年末新华资产的组合类产品数量达到了百只,差异化期限和风险收益特征阶梯分布的产品线进一步完善,目前其组合类产资管产品规模超2660亿元。

“FOF是我们的一种独特产品,因为买基金过去也是保险投资的一部分,我们在自己投资过程中也培养了对基金非常熟悉的专业团队。”李全说。

从2020年情况也可对组合类保险资管产品的类型做一定参考,其中,固收占大多数。2020年末的2.14万亿规模中,固定收益类产品规模1.77万亿元,占比82.68%;权益类产品0.24万亿元,占比11.43%;混合类产品0.13万亿元,占比5.89%。

业外机构投资者“贡献”一半

保险资管的第三方业务面向的客户,大部分是机构投资者,包括保险公司同业,也包括银行理财子公司、信托公司、证券公司等类型多元机构。

据记者了解,在资管新规之前,银行理财资金即成为保险资管产品的购买方,在资管新规后,银行理财子公司也开始陆续购买保险资管组合类产品。

某大型保险资管负责人对记者表示,目前银行理财子公司对其产品的购买规模已经超过了千亿,所涉产品类型既包括固收类也包括权益类产品。

黄勇在记者采访时表示,资管新规后,银行理财子净值化转型压力大,亟需低波动、绝对收益特征的产品,保险资管的能力优势能够满足银行理财的配置需求,为理财子公司提供更加多元化的产品和投顾服务,目前80%的银行理财子公司已经是平安资管客户。

据李全介绍,凭借在固收方面的特长,新华资产的组合类资管产品吸引了大量机构投资者客户,达到100多家。

据了解,组合类保险资管产品投资人中,业内、业外投资者的资金量大体相当。以2020年末来说,保险业内机构持有规模1.08万亿元,业外机构持有规模1.02万亿元。

个人业务小步慢行

从组合类资管产品来说,这一业务还是唯一可以面向个人合格投资者私募发行的保险资管产品。据记者从业内采访了解,2020年政策放行后,自2020年下半年开始,泰康资产、华泰资产、大家资产等保险资管公司陆续开始尝试面向高净值客群的个人类业务,总体上还是小步慢行。

泰康资产有关负责人近日介绍,其在这一类业务上坚持“稳扎稳打”的思路,陆续推出了一批面向个人合格投资者发售的专属产品。此外,公司还与主要银行的私人银行部门开展组合类保险资管产品的合作,为高净值客户提供资产管理服务。

而据记者采访了解,目前保险资管公司个人业务的主要形式,则是通过TOF等方式实现的“间接对私”。其中一种业务架构是,一款信托计划向高净值人群募资,由保险资管公司作为信托计划的投顾,信托计划资金投向保险资管产品,而这款“定制化”性质的保险资管产品设计初衷即是面向高净值人群。

据悉,采用这种方式的考虑在于:一方面,保险资管公司相对缺乏面向和服务个人投资者的经验,而个人客户和机构客户的特征以及对系统、销售甚至投资者保护等方面的要求都有较大差别。另一方面,私募产品有200人的投资者上限,因此其规模相对于过往保险资管公司的产品来说,普遍较小;而资管机构发行to C产品募资之后,再作为一个投资者投向保险资管产品,则利于产品发行规模。

与此同时,记者也了解到,目前各保险资管公司在高净值客群业务上的进度不一,在一些大型保险资管公司和市场化中小保险资管中,也有机构暂未启动个人业务。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