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白银 >

基金经理离任,又创新高!

来源:中国基金报   2022-03-13 09:22:14

铁打的公募,流水的基金经理。又是一年“金三银四”跳槽季,基金经理离任也进入高发期。

数据显示,三月以来已有63位基金经理离职,而今年以来离任的基金经理数量创历史同期新高。业内认为,伴随着基金业高速发展和基金经理受关注度的快速上升,行业人事变动更趋于频繁。在绩优基金经理“出圈”后拥有更多选择的同时一些绩差基金经理也面临着更大的业绩和舆论压力。

“江山代有才人出。”受访人士普遍如此认为。在他们看来,人才更迭是行业高质量发展中的必然因素,而蓬勃向前的资本市场将不断酝酿出新的投资机会,也会涌现出更多优秀基金经理。尽管基金经理变动依旧频繁,从变更方向上看,任职数量远多于离任数量。

多因素致离任基金经理创新高

基金经理离职及变更是行业内很常见的事,但在今年,离职的基金经理数量创出记录,引发各方关注。在受访业内人士看来,这一现象主要是基金经理群体数量扩张、明星基金经理话语权增强以及结构性市场行情导致基金业绩分化加大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Wind数据显示,截至3月11日,2022年以来离任的基金经理达到63位,较去年同期同比上升28.6%,更是高于以往任何一年的同期数据,创出历史新高水平。在2016年至2020年同期,这一数字依次分别为26位、31位 、24位、46位 、46位。就连基金经理离职异常频繁的2015年,同期也仅有43位基金经理离任。

年内离任的基金经理来自51家基金公司,其中工银瑞信基金、博时基金、汇添富基金离任人数较多,均为3人。今年宣告离任的基金经理中不乏知名基金经理,包括兴证全球基金董承非、富国基金刘博以及华安基金崔莹等。

对此好买证券投研总监曾令华表示,创纪录的密集离任主要源于基金经理总人数正在快速增加。在他看来,按照离任基金经理数量在所有基金经理中的占比来看,可能2015年的离职率更高。“总体而言,基金经理的平均任职期限在变长。”曾令华说道。

整体而言,多位业内人士认为离任基金经理的增多主要是由于行业的快速发展。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负责人刘亦千直言,公募基金行业一直以来属于高流动性行业,随着这几年行业的快速发展,基金数量和基金经理数量也在与日俱增,基金经理的变动也在加剧。

刘亦千同时表示,“近年来,优秀基金经理话语权加强,对管理产品和职业规划的自我述求导致公司内部基金经理调整加剧;部分优秀基金经理面临更多的成熟私募机构诱惑,投身私募市场;同时,去年底市场的巨幅波动使得基金管理难度加大,部分基金经理面临考核压力。多种原因导致今年以来基金经理变更加剧。”

格上旗下金樟投资研究员王祎分析道,“离任基金经理包括绩优明星基金经理、新生代基金经理以及一些绩差基金经理。”而在他看来,这几类基金经理的离职有着各自不同的诱因。

王祎进一步表示,其中对于明星基金经理来说,本身自带光环,拥有较大的资金号召力。随着基金行业发展,加上互联网的宣传,基金经理受关注度与日俱增,但近来市场热度褪去,投资人持有体验不及预期,给基金经理带来一定压力,那么“公奔私”后可通过产品设计等实现双向选择。至于新生代基金经理,近一年市场极端分化、波动加大,但仍然取得亮眼的表现脱颖而出,也因此拥有了知名度和更多选择。

数据显示,近一个月尤其进入3月份以来,基金经理变更尤其频繁,平均每天都有一位基金经理离任。此外,还有不少基金公司发布公告宣布增聘或解聘基金经理。对此王祎认为,主要是由于业绩考核、年终奖通常以年度为周期,所以在年初会有更多基金经理调整的动作。

刘亦千认为,年度对公司旗下产品线进行梳理、定位,对现任基金经理的年度考核和产品匹配、对优秀研究员提聘,通常都在农历年前后发生。

曾令华也认为,年初公募行业内的频繁变动或与薪酬、奖金等一系列比较“现实”的因素相关。

知名舵手离任后趋于加入成熟私募

从当前基金经理离任现象看,也呈现出一些显著特征。其一,从基金公司角度看,中小公募整体离任数量更多;其二,基金经理“公奔私”出现新趋势。

“中小型公募基金由于公司规模相对有限,”谈及中小基金公司基金经理变更更加频繁的原因,格上旗下金樟投资研究员王祎认为,主要是这些公司激励机制相对不完善,职业平台相对有限,团队相对薄弱的原因,基金经理个人能力如果较为突出,可能变更也相对更频繁。

在王祎看来,为降低基金经理流动率,非头部基金公司一方面应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和职业发展规划,同时培养投研团队和人才梯队,加强团队的支撑和实力。

好买证券投研总监曾令华认为,经过这几十年的发展,基金经理的品牌效应对购买基金的作用越来越大了。中小基金公司的突围还是要靠业绩,相应的中小基金经理对业绩的容忍期限就更短一些。因此,这些公司人才流动更频繁也是正常情形。

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负责人刘亦千补充道,平台硬约束和激励机制不及大中型公司是中小型公募基金经理变相对更为频繁的核心原因。他同时判断,“这将成为一个行业普遍现象,更考验中小基金公司管理团队的管理智慧、公司文化和激励机制设计。”

另一方面,就公募基金经理离任后的去向而言,与此前相比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从不完全观察来看,”刘亦千分析,剔除内部工作调动的,从基金公司离职的人员来看,流向更好公募平台或者流向成熟私募机构的更多,前者与行业内竞争加剧,龙头效应显著有关系,后者与私募市场更加成熟有关系。而基金经理离职自我创业的现象较前几年有所缓解。

王祎也发现,“公奔私”的基金经理出现一些新特征。过往较多基金经理自立门户,创立自己的公司、品牌和团队,目前出现明星公募基金经理离任后加入成熟私募公司的趋势。他进一步表示,随着近几年私募基金的发展,成长出了一大批由过去“公奔私”团队创立的私募基金公司,目前他们已经具备规模优势、团队稳定、品牌有认可度的私募基金公司,这一批公司能够为“奔私”的基金经理提供较好的平台和团队支撑。

从今年以来离任的多位明星基金经理去向来看,的确验证了这一趋势。例如,基金业协会网站显示,原博时基金基金经理葛晨近日加盟高毅资产;董承非选择睿郡资产作为投资生涯的下一站,即由兴证全球基金两位前任高管联合创立的百亿私募。

优秀人才将持续涌现

尽管基金经理离任数量持续上升,知名基金经理接连离开公募行业,仍然会有优秀基金经理不断涌现出来,共同推动公募向前发展。

尽管基金经理变动依旧频繁,从变更方向上看,任职数量远多于离任数量。Wind数据显示, 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截至3月11日,行业新聘基金经理数量达到116位,在历史同期处于高位水平。也就是说,在1位基金经理离任的同时,约有两位新聘基金经理上岗,行业新人层出不穷,表明基金行业大发展背景下行业向心力正持续吸引人才

按照新聘基金经理的公司来看,华夏基金、嘉实基金、安信基金、泰信基金、博时基金以及海通资管、华安基金、南方基金等11家公募基金管理人今年以来都有3位(包含)以上新基金经理上任。今年以来都有5位新基金经理上任,其余65家公司新基金经理在1-2位不等,涵盖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债券型基金、QDII型基金等多类基金产品

这些新聘基金经理中,除去几位外部引进的有基金管理经验的人才外,绝大多数基金经理为刚开始管理基金的新舵手。而在2020年同期,新基金经理仅为49人,2019年同期则为76人,2018年同期为87人。

考虑到新聘基金经理密集上任,针对明基金经理离任带来的影响,曾令华直言并不太担心。“其一,明星基金经理往往规模大,而对于投资者而言,买入规模较大的基金的意义在减弱;其二,投资具有时代特色,每一个时代都会有能够把握时代脉动的优秀投资人诞生;其三,某种程度上,明星基金经理离任给了投资者再买入明星基金的机会,因为他们的规模大概率会缩水。”

展望未来基金行业人才格局,刘亦千表示很乐观。他认为,一个有着长期发展前景的优秀行业必然会吸引越来越多优秀人才的加盟。“江山代有人才出”毋庸置疑,一定会涌现出越来越多的优秀投资人士。

刘亦千坦陈,“明星基金经理的离任当然会给具体基金公司带来短期压力,但行业的发展前景在,基金公司的投研机制在、投研体系在,新的人才流入反而为行业的发展带来新新的理念、新的方法,推动行业不断蝶变向好。其长期发展前景只会越来越好。”

在王祎看来,目前公募是明星基金经理光环突出和新生代崭露头角并存的格局。中国资本市场还处于快速发展的成长阶段,并且随着中国经济发展,产业升级迭代,以及国际环境变幻,中国资本市场在发展过程中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我们相信这个过程中,资本市场将不断酝酿出新的投资机会,和抓住这些投资机会的优秀基金经理。在此背景下,作为帮助投资人打理资产的基金经理,应该保持积极开放的心态、学习进取的状态,跟上市场和时代的步伐,更好地为投资人实现投资目标。”王祎乐观说道。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