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白银 >

金融改革开放蓝图清晰 粤港澳大湾区保险前景值得期待

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2021-03-18 14:23:39

今年,“粤港澳大湾区”再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从2017年的“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到2021年“扎实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粤港澳三地携手,大湾区规划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对于保险业来说,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未来会有哪些新期待?

保险需求有待释放

根据香港保险业监管局的资料显示,2019年,有34.5万宗内地民众新造保单,保费约434亿港元。同年,内地访客长期有效业务保费收入总额超逾1800亿港元,内地访客长期有效业务累积保单超过200万张。另一项调查也显示,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保险渗透率只有6%左右,仅为发达市场的一半,对保险产品需求强烈。

毕马威中国的一份调查报告也显示,就我国目前的保险深度及保险密度,相较发达的经济体仍有极大的提升空间。其中,2019年总保费收入占全国约23%的大湾区更是存在庞大的保险需求有待释放。面对诸多机遇与挑战,大湾区在发展时需要把握各项政策利好和机会,实现三地协同发展。

从保费规模上看,粤港澳大湾区已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最大的保险市场之一。从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的数据来看,截至2019年末,珠三角九市的平均保险深度及保险密度分别为5.46%和0.74万元/人,而大湾区平均保险深度及保险密度分别为8.80%和1.40万元/人,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84%和0.27万元/人)。然而,大湾区内部发展不均衡,个别珠三角城市的保险深度及保险密度未达全国平均水平,大湾区内部庞大的保险需求尚待释放。

毕马威中国团队在上述报告中指出,预期将有更多大型海外金融保险集团考虑在大湾区开设机构,更多国内的金融保险集团到香港特别行政区开设机构;保险公司需要创新产品去面对大湾区居民更特定更特殊的保险需求。

保险合作机制被期待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行长白鹤祥在其提案中建议,鼓励和支持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建立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建设的工作机制,支持各类总部型、功能性金融机构集聚发展,支持创建科创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探索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应用、金融“单一通行证”机制以及“新股通”“保险通”“碳市通”互联互通安排等改革创新。

粤港澳大湾区保险互联互通的相关机制,每一步进展都备受关注。白鹤祥提及的“保险通”,也是近年来全国两会上的一个热点议题。

资料显示,“保险通”的提议最早来自香港监管部门。根据最初设想,“保险通”将仿效债券通、沪港通、深港通模式,采取封闭管道让香港保险公司在大湾区试点,销售结构相对简单、保障成分比较高的产品,而保单期满红利和理赔金必须全数返回内地,有效防范非法活动,并且避免资金外流。

2020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等四部门发布《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提出,研究内地与香港、澳门地区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协议框架下,支持两地保险业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设立保险售后服务中心。

今年两会期间,港区全国政协委员、德勤国际高级顾问陈清霞提出,随着粤港澳大湾区人口流动、商贸往来不断增多,保险业更需先行一步,准备解决方案迎接需求。她认为,推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既是新时代推动形成新发展格局的尝试,又是支持港澳两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重大举措。保险业作为新冠肺炎疫情中较不受负面影响的行业,发展“跨境互联互通”有助于促进大湾区及国家保险业发展。

显然,对于保险业而言,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发展是全新的机遇。《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建立资金和产品互通机制”的任务和方向。但是,粤港澳大湾区容纳了广东、香港和澳门三种不同的保险监管体制,在一个试点内兼容三种体制并不容易,需要很多制度上的创新、探索。

内地险企竞相布局

2020版全国重疾表中单独制定了粤港澳大湾区重疾表后,广东银保监局随即发布了“粤港澳大湾区专属重疾表”,这也是我国首张区域性重大疾病经验发生率表。有了独立的重疾表作为定价基础,多家内地保险公司响应号召,陆续推出相关产品。

2020年11月,横琴人寿推出粤港澳大湾区重大疾病保险,此后,太平人寿、太保寿险、人保财险等保险公司相继推出相关产品。

据记者了解,粤港澳大湾区重疾险产品仅在大湾区内地城市销售,广东居民、在大湾区居住、就业的外省居民和港澳居民只要符合年龄、健康等要求均可投保。与全国版重疾险相比,粤港澳大湾区专属重疾险在定价费率上有一定优势。此外,各家险企在产品设计上还有不少创新。

“无论被保险人在内地还是在港澳地区,只需要我们公司认可医院的专科医生和港澳地区注册的专科医生确诊疾病,满足合同约定的条件,就可获得赔付。”推出粤港澳大湾区多倍重大疾病保险的新华保险(行情601336,诊股)相关负责人说。

的确,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越来越清晰,吸引着内地众多险企纷至沓来。对于未来愿景,这些机构也有着自己的考虑和设想。新华保险有关负责人介绍,未来将继续加大保险资金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投资,包括基础设施、现代产业、重点项目和企业的投资运用,发挥保险资金长期稳定优势,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就在两会期间,泰康之家·鹏园在深圳举行开工奠基仪式,建成后将有助于纾解大湾区日益严峻的养老压力。同时,泰康还与大鹏新区管委会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支持大鹏新区生命健康产业发展,进一步巩固大鹏新区在生物医药、生命健康、生命科技等产业的创新领先地位,助力“健康湾区”建设。

作为诞生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寿险公司,横琴人寿负责人建议从以下几方面推动大湾区保险的互联互通,一是整合粤港澳三地服务资源,为客户提供更全面更优质的服务;二是在监管机构认可的情况下,内地保险公司与港澳保险机构共同研究开发新产品,诸如重疾保险和医疗保险等,供粤港澳三地居民购买;三是建设跨境保险创新服务中心,提供粤港澳三地保险产品咨询、销售和理赔等服务;四是借助金融科技的力量,在监管机构允许的情况下,实现简单保险产品在互联网途径的互联互通。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