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要闻 >

农商行核心系统迭代易说难行 常熟银行换“心”告捷成首例

来源:证券时报网   2022-07-12 10:22:10

很多农商行的上一代核心系统,上线投产至今已有十余载。近两年,受疫情影响,非接触远程线上服务和多元化推出企业融资工具等硬性要求,都对农商行核心系统的敏捷创新能力提出极大挑战。在新的竞争形势和展业环境下,这些老核心系统的短板正不断暴露——业务处理性能、产品快速推出、客户差异化定价、高并发业务量处理、多法人支持等多个方面,均尤为吃力。

当技术限制了业务的脚步,迭代换“心”就成了箭在弦上。

然而这并不容易。要知道大多数农商行的核心系统甚至都没有独立性,长期依赖省联社统一开发建设和维护。另外,先天条件注定了很多农商行在IT方面人员储备薄弱。

数据库怎么部署?系统架构怎么设计?前端柜面系统如何升级改造?行内业务中台和业务系统怎么对接?难题接踵而至,升级或者说再造一个新核心系统,对于很多农商行来说是“掉层皮”的事情。

证券时报记者深度调研了几家农商行核心系统的迭代经历,试图完整地还原一场不被人所知、但却极其重要的农商行自我救赎。只有了解了这些经历,才会明白“数字化转型”这一宏大叙事落到农商行个体上,究竟是如何实现的。

当技术制约业务

在百度上搜索“农商行核心系统”这一组关键词,会发现不少不同区域、不同规模体量的农商行近几年都做了同一件事情——投产上线新一代核心系统。为什么?说白了就是技术跟不上业务。

某上市农商行的一名科技部人员从技术角度,具体指出了很多旧核心系统存在的技术瓶颈。“不便还是很多的,比如我们的实时交易处理、核算功能和总账模块是耦合在一起的,这导致了一旦遇到系统故障,系统的联机处理性能就会下降;每月月末集中跑批就会出现拥堵,一些报表及数据只能延时提供;很难处理高并发量,比如批量代发代扣等;不支持读写分离,没有完整的数据清理和备份机制;没有形成统一的热点账户处理机制,业务量一大就会导致后台锁表。”该科技人员列举的问题林林总总。

综合另外几名来自农商行科技信息部门和运营部门的专业人士的答复,证券时报记者总结出几个旧核心系统存在的共性问题:

首先,是原有系统无法灵活调配资源来支持新业务品种的快速上线。对此,一名专业人士将其描述成“系统不具备产品工厂机制”。每年年末,业务部门都会推出新的业务品种,都需要3个月左右的开发和测试时间,时间成本和资源成本高。

其次,是日终批量处理效率低,结息日、年终等特殊时点耗时久,影响下游数据统计报送。系统不支持集群化部署,无法进行性能横向扩展。大量的报表生成交易所需批量处理时间拉长,这就造成了第二日因“系统升级”等原因而无法正常运行的状态。

再次,是现有系统架构无法适应业务发展。比如,账户结构缺少集团客户/账号管理,母子账户等;缺乏多法人/租户架构,不支持独立多法人模式,无法满足村镇银行多法人的系统架构要求。

最后,是上一代系统建成时间较久,对外服务接口都是根据行内新外围系统的建设需要不断拼凑而成,导致服务接口庞杂,有些银行的接口甚至多达上千个,亟待整合清理。

以上种种,都跟上一代核心系统没有采取开放式架构有关。从一开始,这些系统就不支持分布式架构,使得资源只能部署在小型机上,做不到集群化部署,软硬件成本较高,系统扩展性差。

开启一场宏大攻坚

“你知道升级核心系统要花多久时间吗?”一名完整经历过核心系统升级的农商行科技管理部人士在接受采访时反问。他所在的农商行,于2020年末完成了核心系统改造。据介绍,此次核心系统升级,一是解决上一代机器老化问题,选用更高性能机器与储存;二是核心数据库升级版本,将单机模式改为双机高可用模式;三是核心系统应用由原来的单机模式升级为三台服务器应用负载均衡模式。

上述反问的答案是12个月,而这还只是一场普通的、非换血式的升级。该人士告诉证券时报记者,调研、招标、需求、开发、测试、培训、演练、备份、迁徙等一整套工作走下来,一年就过去了。但这还算快的,因为严格来讲,上述升级还不涉及核心系统的全面改造。如果要将如今耳熟能详的“分布式数据库”全部应用于核心业务系统,那么重构的范围会更大。

常熟银行(行情601128,诊股)就刚刚完成了这样一场换“心”大改造——将其核心系统切换至国产原生分布式数据库上,取名为“合芯”4.0项目,并定义为“改造和重塑全行IT支撑体系的关键举措”。

从前期论证到项目落地,“合芯”4.0共经历了项目群实施方案策划、招标采购、整体设计、开发联调、数据迁移、测试与验收、投产演练、上线发布等流程,从2020年9月开始,历时18个月。

“不容易,我们光前期访谈就开展了37场,梳理了306条反馈信息。因为总行的职能部门、小微金融条线,还有下属村镇银行都有需求,都要摸底。光是针对优化建议、新需求、痛点问题的反馈就多达181条。摸底完了以后,我们就要开始分析、评审需求。我们还邀请了阿里云、江苏润和、星耀蓝图等公司的专业人员参与了技术论证支持。”常熟银行相关内部人士告诉证券时报记者。

据其总结,常熟银行系统再造的复杂度体现在三方面,一是此次核心建设涉及母行与村行两套核心系统的分别部署,涵盖超过8000多个参数项、20万个参数值的配置(包含常熟753个、村镇502个),联调难度大;二是需要适配对接的外围系统就多达130个,包括与行内交易中心、产品中心、客户中心等业务中台的无缝对接,同时还涉及各个中台定位实现相应功能的剥离;三是还需要支持前端柜面系统的升级改造,单此一项就涉及500多个交易重构和1100多个交易平移,改造范围大。

“我行下定决心做新核心也是不容易的,这个项目建设道路是曲折的,途中遇到了大量的难题。”常熟银行一名高管直言。他表示,首先,新核心要想实现微服务化功能模块的灵活组合与复用,需厘清全行200套系统功能和业务流程间的逻辑;其次,业务中台与核心如何适配、如何划定边界,搭建科学架构的难度还是很大的;再次,分布式、微服务化、国产数据库、双库互切、数据分库、国密算法等等,新核心项目涉及的技术关键词太多了,对任何一家没有前例可以借鉴的银行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

迎难而上取得了成果——常熟银行成为全国首个在分布式核心账务系统上搭载国产分布式数据库的农商行。目前比较有代表性的性能指标显示,常熟银行核心系统吞吐能力大幅提升,业务处理能力从120TPS提升到了极限性能5500TPS;并发能力大幅提升,核心系统并发能力由60提升到2500的数量级;联机批量处理能力提升,老核心无法处理一个批次超过50笔的批量业务,新核心支持单批次十万笔以上批量业务处理;日终批量处理时间大大缩短。

换“心”,农商行初步攻坚成功。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