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要闻 >

2022年保险业投资策略来了!车险增速有望修复,康养或为新增长点

来源:国际金融报   2021-12-21 11:38:38

2021年,保险业负债端投资端“双杀”。一方面迎改革重整,另一方面保险股估值创下历史最低水平,公募基金持仓也降至历史冰点。

回顾2021年,保险业负债资产两端面临何种考验?展望明年,保险业将有哪些新增长点?《国际金融报》记者从多家券商发布的2022年投资策略报告中了解到,业内人士中长期仍看好本轮由市场需求引领的渠道改革、产品升级。同时指出,康养产业的协同发展、互联网的线上获客能力以及科技赋能将为行业带来新增量。

负债端致保险股估值走低

“长端利率、权益市场、新业务价值增速是影响保险股估值的三大核心因素。”中信建投证券分析。从大环境来看,今年以来,疫情反复、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增强、行业信用环境整体收紧,长端利率高开低走,险企投资端表现承压明显;权益市场震荡下行。除此之外,在“去杠杆”政策导向下,民营房地产企业流动性阶段性紧张,今年2月华夏幸福爆雷进一步拖累险企投资端表现,上市险企总、净投资收益率普遍同比有所下降。

广发证券研究显示,保险股自2021年初以来股价大幅跑输市场,估值创下历史最低水平,公募基金的持仓也降至历史冰点。

年初至今,保险板块(申万二级行业分类)跌幅达38.65%,而同期上证指数涨幅达5.03%。今年在诸多负面因素冲击下,保险股持续探底。不过,记者注意到,自12月以来,五大上市保险股均有小幅上涨。截至12月15日收盘,中国平安收报50.7元,自12月1日以来股价上涨5.14%;中国人寿收报29.92元,股价上涨1.25%;中国人保4.72元,上涨1.93%;中国太保27.53元,上涨1.62%;新华保险39.07元,上涨3.06%。

中信建投证券分析师赵然表示,回溯保险股价的演变历史,2017年后的负债端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速与险企累计增速契合明显,当前负债端基本面仍处改革中、当期业绩承压,是导致险企PEV(内含价值)处于低位的重要原因,随着上市险企负债端基本面改革的推进,业绩表现拐点的出现将成为保险板块反弹的核心影响因素。

人身险:供需关系重构,业绩承压

负债端方面,首先来看人身险市场的一组数据。根据银保监会披露的数据,今年1-10月,人身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共计27654亿元,同比下降1.59%,较上月降幅扩大0.19个百分点;五大上市险企寿险业务增速持续放缓,平安人寿、中国人寿、人保寿险、太保寿险、新华保险五家寿险公司合计实现原保费收入13989.11亿元,同比下降0.53%。

人身险保费承压。在广发证券看来,供给端方面,人口红利下滑(代理人密度达到成熟国家水平)、监管持续趋严(全国“双录”等),叠加保险比价平台对低端代理人的冲击,多重因素交织导致代理人环比逐季下降,对2022年新单增长造成明显制约。

2021年上半年末,国寿、平安、太保、新华个险代理人数量分别为115.0万人、87.8万人、64.1万人、44.1万人,较年初分别减少16.5%、14.3%、14.4%、27.2%。截至2021年第三季度末,国寿、平安代理人数量分别为98.0万人、70.6万人,较年初分别减少28.9%、31.1%。

而在代理人渠道业务增长受限回落的同时,东方证券研究显示,拥有众多优质客户资源的银保渠道业务规模企稳回升。受疫情影响,2020年传统线下代理人展业严重受阻,银保渠道凭借自身客户基础及银行账户优势,全年实现保费稳健增长,同比增速达12.61%,远高于代理人渠道的4.27%,银保渠道占比也自2017年以来首次回升。

需求端方面,因国内外疫情的反复导致居民的预防型储蓄增加,保险服务作为可选消费品受到明显压制,另外“惠民保”的普及也在居民预防性储蓄背景下对大额的重疾险造成一定挤出效应。

“当前重疾险的杠杆率较低、储蓄能力不足,因此供需错配较为严重。”中信建投证券表示,本轮由市场需求引领的渠道改革、产品升级,虽然短期造成上市险企的业绩压力,但渠道升级的长逻辑仍然正确,中长期市场空间依然看好。

财险:车险回暖,强者恒强

相较于人身险,财险为刚需性险种,增速受疫情影响不大。财险市场方面,首先来关注车险综改一年多的情况。

目前来看,车险改革阵痛期已告一段落,呈现回暖态势。根据银保监会最新披露的保险业经营数据,今年1-11月,3家上市财险公司合计实现保费收入7886.11亿元,同比下滑1.1%,较前10月累计降幅1.91%收窄0.81个百分点。财险业务恢复增长趋势明显,三家增速均有所上行。

其中,平安财险、人保财险、太保产险分别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2433.2亿元、4052.28亿元、1400.63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7.29%、1.58%、2.97%。

车险改革倒逼险企推进转型升级,通过降低费用率从而实现降本增效,在一定程度缓解改革压力,平安、太保、人保费用率分别由2020年的38.6%、37.6%、32.7%降至2021年上半年的29.0%、29.2%、25.4%;由于疫情降低出行等原因,赔付率提升幅度不及费用率下降幅度,平安和人保综合成本率均降低,太保则维持稳定水平。

在光大证券看来,随着改革深入,一些中小险企的经营压力逐渐凸显,若不能成功转型则将面临退出车险市场的窘境。2021年前三季度,平安、太保、人保车险业务市占率合计达68.5%,较2020年的61.8%提升6.7个百分点,市场集中度增加,强者恒强。

再来看非车险方面。

非车险占比提升,存量风险持续出清。光大证券报告显示,中国平安、中国太保、中国人保2021年前三季度非车险占比分别为32.0%、44.1%、47.1%,相比2020年分别变化了+0.7%、-23.4%、+8.1%,除太保外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三家非车险总占比(三家非车险保费之和/三家财产险保费之和)相较2020年提升0.7个百分点至42.0%。平安和人保主动出清存量风险,2021上半年信保业务保费收入分别同比下滑52.3%和73.1%,风险敞口大幅缩小。

中信建投证券认为,非车险行业属于“非标准化”产品,险种的承保能力(获取业务能力、定价充足率)及理赔服务、风控能力是险企非车业务竞争的壁垒。头部险企在非车方面经验丰富、数据积累较厚、理赔风控队伍搭建完善,具有先发优势。非车领域依然遵循“规模效应”,头部险企强者恒强逻辑持续。

康养产业将成新增长点

今年险企人身险和财险表现整体低迷,明年表现将如何?

开源证券预测,寿险方面,低预期下寻找最快边际改善公司受到寿险转型所带来的队伍规模下降、产能增速较低以及产品结构导致的价值率下降影响,2022年各上市险企NBV(新业务价值)同比仍将承压,无法修复至疫情前水平。上市险企人力规模或进一步下降,中国平安、中国太保当前人力规模或更接近底部,或更早出现负债端复苏。

财险方面,车险增速有望修复,若2022年乘用车销量保持稳定增长,上市险企车险保费表现或优于行业。头部险企具备定价、数据优势以及一定的规模效应,能够更好管控费用率、平衡保费增速与综合成本率,或将有所受益。意外及健康险、责任险与农险2021年保持高增长,主要受居民保险意识有所提升、百万医疗险件均较低以及监管政策推升责任险与农险需求,开源证券预计同比增长有望持续,进一步带动财险板块整体增长。

国泰君安也表示,寿险行业正值转型阵痛期,预计2021年全年及2022年开门红业绩均承压,短期人均产能不足以弥补行业人力快速下滑,预计新业务价值在2022年前难见拐点。

新的一年,对险企来说,新的增长点会在哪里?

光大证券认为,康养产业的协同发展、互联网的线上获客能力以及科技赋能将为行业带来新增量。“2022年行业能否突破瓶颈从而实现修复,将取决于其能否迎来新增量。”

康养产业方面,一是第三支柱政策频繁出台,未来发展空间巨大。根据中保协预计,我国未来5-10年将有8-10万亿元养老金缺口,以第三支柱规模未来10年达到10 万亿元为发展目标,保险公司第三支柱保费收入有望达8000亿元。二是健康管理服务时代到来,惠民保的挤压只是暂时的,介于低高端市场之间的中端医疗险市场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三是在康养产业协同发展背景下,打造“产品+服务”闭环可增强客户粘性。保险+养老社区可提升险企差异化竞争力,同时在服务中促进保险产品的销售。

互联网保险方面,随着互联网用户数量以及普及率不断提升,有利于保险公司突破疫情防控的限制,通过线上渠道触达海量客户,进一步打开下沉市场。互联网保险政策监管趋严,预计大型险企经过短期调整后长期将受益。

科技赋能方面,国内上市险企正在推进科技赋能,预计未来随着平台运行效率提高,用户体验感更优,客户粘性将增强。

从负债端整体来看,兴业证券认为,沿着客户-渠道-产品-投资的供需链条,顺应客群需求的供给改革是开启第二增长曲线、扭转过去粗放式扩张下增长疲态的关键。从客户-渠道-产品-投资这一供需链条,我们发现客户群体的需求在持续向年轻化、学历收入提升的维度转变,疫情也给予了短期的消费意愿冲击,进入渐进式的恢复阶段。

而反观供给端,渠道粗放模式不可持续,专业化改革才能匹配客户变化,而从海外经验来看转型的过程任重道远;产品和服务多元化或是提升客户吸引力的发展方向;而支持产品和服务竞争力最终仍然要落脚于投资端,大类资产配置选择获取收益的时代已经逐渐转为通过久期和权益投资来获取收益,在资产收益率下行、新会计准则和资本金监管方式实施的大背景下,险企投资能力的竞争愈发显性化。

投资端方面,中金证券认为,2022年行业投资端将面临一定压力。一是保险公司再配置固收资产收益率的降低将拖累净投资收益率:寿险公司平均每年有占总投资资产14%的固收资产(包括债券和非标)到期、占总投资资产8%的新增资金需要配置,预计2021年平均利率的下降将导致再配置固收资产收益率的降低,从而使净投资收益率小幅下降。二是中金策略组对2022年A股市场的预测为中性偏积极,考虑2021年较为优秀的股票投资表现,认为2022年行业总、综合投资收益率亦将承压。

另外,预计房地产行业资产敞口引发的市场担忧有望减弱。此前市场较为担忧各家保险公司房地产行业资产敞口的潜在风险,预测各家公司房地产行业的资产敞口占总投资资产的比重在3%-6%之间,且多以商业不动产为主,随着各家公司加强披露和市场沟通将有助于减轻投资者担忧。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