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要闻 >

应对气候风险:我国保险业发展空间巨大

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2021-06-06 22:23:50

气候变化正在受到广泛关注,金融保险行业也不例外。银保监会副主席肖远企在近日举办的2021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表示,当前,保险应对气候风险的覆盖率还非常低,过去十年全球气候灾难引起的损失中只有30%被保险覆盖,剩余的保险缺口大概有1.7万亿元美元,实际缺口应该更大。

应急管理部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自然灾害以洪涝、地质灾害、风雹、台风灾害为主,地震、干旱、低温冷冻、雪灾、森林草原火灾等灾害也有不同程度发生。全年各种自然灾害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701.5亿元,这一数字在2019年为3270.9亿元。

在此背景下,应对气候风险的保险保障需求正在增长,但与发达国家成熟市场相比,我国保险市场的渗透率较低。相关数据显示,2010年至2019年,我国保险公司承担了4%的主要台风和洪灾损失,远低于日本保险业的67%。

匹配绿色发展产品投资同步推进

“与其他金融机构不同,保险的作用是直接对冲风险,是一种对风险重新分配的中介,可以实现风险分散。而且保险资金的长期性,能够更好地匹配绿色发展所需要的长期融资需求。”肖远企指出。

近年来,保险行业也在此展开积极探索。《金融时报》记者了解到,中国人保完善绿色保险产品体系,共计开发了100余款保险产品。2020年,风电设备产品质量保证保险提供风险保障1108亿元,太阳能光伏组件长期质量与功率保证保险提供风险保障120亿元,环境污染责任险为7716家企业提供147亿元风险保障。

中国太保则持续加强对气候变化及巨灾风险的研究和投入。例如,开发“风险雷达”系统对接气象台、地震局等机构,可以提供当天实况及未来10天全国范围内降雨、台风、雷暴、地质灾害以及城市内涝的自然灾害信息及量化评估。其中,“台风预警模块”自动跟踪台风路径变化,在风圈以及降雨区域内筛选受影响的预警客户清单,使用巨灾模型测算台风预期损失,指导各机构开展临灾应急准备工作。据悉,自发布应用以来,中国太保已完成37万余份风险查勘报告,提出31万余条风险改善建议,建立24万余个客户风险档案,有效提升了企业风险意识和防范能力。

另据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统计,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国内保险业绿色投资已达到1万亿元左右,大致相当于行业已投资资产的5%。比如, 2020年,中国人寿出资设立“中国人寿—电投1号股权投资计划”,募集规模12.51亿元,募集资金用于支持清洁能源发展。

应对气候变化风险我国险企应更积极

在产品端和投资端同步推进的情况下,保险公司还需要在业务经营过程中对气候变化风险予以更多重视。

近期发布的“2021安联风险晴表”报告显示,对包括银行、资产管理公司、私募基金、保险公司等在内的主要金融企业而言,环境社会治理和气候变化方面的风险较为突出。安联保险集团全球企业和特殊风险部金融机构全球主管大卫·范登·伯格表示:“在解决环境社会治理问题方面,金融业领先于许多其他行业,尽管如此,这一问题仍将是未来数年构成风险的一个重要因素。”

穆迪发布的相关报告指出,国内保险公司对不断上升的环境风险的应对正在不断演变。虽然一些大型保险公司在实践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行业整体在将环境风险纳入其业务战略和运营方面仍落后于某些地区的同业。大多数财险公司将巨灾风险敞口视为风险管理的核心,但与某些地区的同业相比,其考量气候变化带来的潜在巨灾损失恶化的主动性较低。在业务规划和调整承保策略方面考虑气候变化因素比较迟缓的保险公司,更易面临盈利和资本压力。对于业务高度集中于灾害多发省份或高度依赖农业保险的保险公司而言,迅速采取行动尤为重要。

上述报告还指出,在碳转型风险评估和管理方面,多数国内寿险和财险公司也落后于成熟市场的同业。逐步退出燃煤投资是成熟市场同业为增强投资组合对减碳政策演变的弹性而采取的最佳实践之一。其他可供国内保险公司选择的最佳实践还包括跟踪被投资方的碳排放敞口,积极与被投资方互动,以推动其向低碳排放商业模式转变。

在金融保险行业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过程中,虽然存在诸多挑战,但其中的巨大机遇更加值得关注。

“对气候变化,在金融领域,我们目前可能更多的是看到它对我们带来的不利影响。但其实对金融行业来说机遇更多,应对气候变化将会为金融行业创造难以想象的比较空间,或将大幅外移金融生产可能性曲线点,把金融生产可能性曲线点要向外移,扩大金融长期增长的最大可能性边界。”肖远企表示。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