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银行 >

对国常会降息降准预期及市场情绪的一些思考

来源:覃汉投资笔记   2022-04-08 16:22:52

注:下文为根据4.7晚9点电话会议整理的纪要。

各位投资者晚上好,我是国泰君安(行情601211,诊股)固定收益分析师石玲玲。今天向大家主要汇报一下4月6号晚上国常会的主要内容和我们的看法,延伸出我们对下一阶段货币政策走势的看法和核心逻辑。

今天汇报内容主要分成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国常会表态后,货币政策会出现哪些变化,会不会有降息降准,历史上降息降准是不是必须要有国常会先定调;第二个部分是,结合我们长期跟踪的数据情况,向大家汇报近期市场情绪变化和主流机构现券净买卖情况。

第一部分,降准降息是不是必须要国常会提前预告?我们的结论是不尽然。提前预告的话,降息降准会比较快落地,但没有预告不代表没有降息降准的空间。

昨晚国常会之后,债券市场投资者对后续货币政策会宽松的看法其实是比较一致的,但是大部分人比较犹疑、或者说存在很大分歧的点在于,这次会议并没有明确提到要降息降准,那么后面到底会不会降息降准呢?如果宽松是确定的,那会以什么形式展开呢?

我们统计了2018年以来历次降息降准的规律,然后发现,2018年以来大多数的降准都会在降准前一次的国常上会提前预告,但并不是每次降准都会“预告”,这个不是必然的;而且,有时候国常会有“预告”了,也不代表一定会降准;但是,如果国常会明确的“预告”了,那后面降准落地的速度就会很快。降息的话,历史上基本不会通过国常会进行预告,都是在没有“预告”的情况下“意外”实施的。

比如说,不预告情况下降准:2018年4月、2018年10月、2020年1月这三次降准,国常会都并没有提前“预告”,都是由央行直接宣布的。再比如说,预告了却不降准的:2020年6月,虽然国常会提了“综合运用降准、再贷款等工具”,但央行并未降准。

另外,我们发现,如果国常会提前“预告”了降准,那么后续央行降准落地的速度就会很快,比如,2018年6月从国常会“预告”要降准,到央行“宣布降准”,只间隔了4天;2018年12月,从国常会提降准到央行宣布降准,间隔了11天;2019年9月间隔了2天;2020年3月间隔了3天;2021年7月间隔了2天;2021年12月比较特殊,不是国常会最先提的,是总理在会见IMF总裁的时候提到了要“适时降准”,从总理提降准、到央行宣布降准,也只间隔了3天。可见现在基本上,从政策层提、到官宣,基本上之间隔两三天,很少超过一个星期。

以上是降准的一些情况,降息的话,往往是在没有任何“预告”的情况下意外实施。比如,2019年11月MLF降息,当时猪通胀还很严峻,国常会和其他政策部门都没有提前透露要降息这件事情。再比如,2020年2月MLF降息也没有“预告”,但因为是疫情期间,降息之前的那次国常会提到了“用好专项再贷款政策;提供优惠利率贷款,由财政再给予贴息”,因此那次降息基本是在预期内。

然后到最近的一次,2022年1月MLF降息,也是没有“预告”的,而且在降息前的一次国常会上,还提到“坚持不搞大水漫灌”,所以那个时候市场都以为不会再有降息降准了,但偏偏央行又是没有太多征兆和提示的情况下再次降息,所以2022年初的这次降息其实是略微超出市场预期的。

其实通过上面的这些历史经验的总结和分析,我们也能看出,虽然这次4月份的国常会没有明确提要降息降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后面没有降息降准空间了。我们还是要从最近政策层表态变化来具体分析。

其实从2021年四季度下半程到现在,也就是2021年11月到现在,这四个月的时间里,市场情绪和政策走势基本上是一脉相承的,整体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2021年11月中旬到2022年1月底,宽松预期持续发酵,利率大幅下行。其实我们回忆一下那个时候,7月份意外降准之后,市场宽松预期越来越淡,甚至很多人觉得没有再次宽松了,所以利率大幅调整了20bp左右的空间,然后10月下旬的时候,市场其实还沉浸在9-10月的那波大调整之中,宽松的预期已经修正的快要没了。然后这个时候,在11月17号的国常会上,明确要通过央行开展2000亿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贷款,也就是在那个时候,10年国债触及高点2.93%之后开始回落。

然后就到了12月3号,总理会见IMF总裁时,提到要 “适时降准”,然后就是12月份的降准、LPR利率调降,这个时候其实市场对OMO/MLF降息的预期已经变得非常强了。在然后,这种乐观情绪一直延续到了2022年1月17日MLF降息落地,包括1月18号国新办金融数据发布会,释放了非常强烈、积极的宽松信号,央行领导明确的说,“货币政策工具箱开得再大一些”,“不要等到哀莫大于心死”等等这些很强烈的话,这个时候是市场的宽松预期走向极致的时候。

第二个阶段是2022年1月底到3月11号金融数据公布,宽松预期降温,市场交易利好出尽。1月份降息落地之后,大概交易了一周左右,市场就逐渐开始交易利好出尽的逻辑,加上2月份公布的1月份金融数据特别好,然后那之后不久广州、杭州这些城市,房地产政策松绑,市场对宽信用的担忧就变得越来越强,后面3月1号公布的2月份PMI数据,还是很强势,包括两会期间释放的信号也是宽货币和宽信用都有,市场情绪比较纠结,大家对多空的看法就变得越来越模糊,包括股市大跌导致基金赎回加剧,然后债市就持续在调整。

第三个阶段是2022年3月11日到现在,宽松预期再次升温。这个阶段的拐点,其实就是在公布2月份金融数据之后,大家知道2月金融数据非常的差,虽然紧接其后公布的1-2月经济数据很强,但市场基本上是不太相信经济数据的情况,都觉得宏观数据和微观数据背离,可能宏观数据有一些水分。

后面关键的变化就是,3月16号金融委强烈的表态,表示“货币政策要主动应对、积极出台对市场有利的政策”,市场就更加认为1-2月数据的复苏只是短暂的假象,数据质量并不是很扎实的改善,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市场逐渐逆转了持续了一个半月的悲观情绪。随后就是3月21号国常会、3月31号央行一季度货币政策例会,这两次会议都没有释放过多的宽松信号,直到昨天晚上的政治局会议,市场情绪其实还是比较纠结,但是看宽松的人是明显更多了。

我们认为,其实现在无论是市场情绪还是市场行情,都和2021年11月的时候比较像。一个是,那个时候和现在,市场都是刚经历过一轮20bp左右的调整,而且这两次调整带来的结果也很相似,就是之前赚的钱,亏回去很多,市场整体的感受是非常差的;二是,这两个阶段,国常会上,政策都传递出要边际宽松的信号,市场降准降息预期开始边际走强;三是,两次国常会都没有提降息降准,但都提到了要创设新的货币政策工具,2021年11月得时候是提出要增加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2022年4月这次,是说要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金融支持消费和有效投资、科技创新和普惠养老两项专项再贷款等等。所以结合以上三点来看,我们觉得这次国常会释放的宽松信号还是比较明确的。

具体来看的话,其实有两个点特别需要关注。

第一个就是,这次国常会对经济的表述更加悲观。提到了“国内外环境复杂性不确定性加剧、有的超出预期”、“市场主体困难明显增加”、“新的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从数据看,3月份官方PMI、EPMI、财新PMI数据全面低于预期,国内疫情、海外地缘冲突、全球大宗商品涨价,都对经济造成了负面冲击,未来政策都需要考量这些因素。

第二个点是,这次国常会明确了就业和物价两个指标。国常会明确表示,所谓的“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主要就是考察就业和物价。之前市场一直也没有想清楚,所谓的合理区间,到底怎么衡量,是什么?这次央行给出了明确的两个指标,我们就从这两个指标来看。一个是,从近期数据看,俄乌冲突已经一个多月了,全球原油价格猛涨,确实对经济复苏有影响,但国内PPI下行趋势还是相对确定的,也就是说国内通胀压力有,但是通胀压力并不大,没有海外这么严峻;但是,不乐观的其实是就业数据,3月份BCI招工前瞻指数、还有官方制造业PMI从业人员指数,环比都出现了大幅回落,这就说明,现在国内的就业压力还是比较严峻的,疫情又这么严重,带来的扰动是很难估量的,这些问题的存在,也需要政策持续发力。

整体而言,虽然本次国常会没有明确的提降息降准,但历史上,降准不一定有预告,有预告也不一定降准,降息更多是没有预告情况下意外操作;从近期的情况,无论是从实体经济数据,还是市场情绪,还是说政策的表态来看,债市在经过过去这一个半月、接近20bp的调整之后,宽松预期是明显在走强,综合以上信息来看,我们是觉得后续降息降准的空间其实都还有,对债市可以乐观些。

第二个部分,向大家汇报一下最近机构情绪和净买入卖出情况。

我们每周都会更新情绪面定性指数和数据库,这部分大家可以找我们私下沟通。

第一方面,市场情绪指标。上周买方、卖方情绪都在回暖,买方机构情绪指数51.7,在前一周49.4的基础上有所恢复,回到荣枯线以上;卖方机构情绪指数51.5,较上周的50.3边际上行。从原因来看,一方面是3月疫情反复拖累经济,PMI大幅走弱,另一方面是1-2月经济数据大超预期,各机构对持券过节都有忧虑,因此买方机构情绪回暖更多。

另外,上周10年国开债的隐含税率回落到8.27%,已经低于2006年以来的均值的1.5倍,位于历史9.7%分位,可见市场需求还是很强,但需要警惕后续反转风险。

第二方面,机构行为指标。我们统计二级市场现券净买入卖出的情况:过去8周,基金公司从净卖出、到净卖出规模加大、转为小幅净买入、再到大幅净买入,整体上基金公司情绪还是很乐观的。保险公司最近两周是从净买入变为净卖出,情绪相对悲观一些。另外,3月份在避险情绪下,外资净流出的情况已经边际好转,3月份境外机构净流出867亿元,但4月这3个交易日已经买回来106亿了。另外,理财子还是持续买入。

但是从银行角度来看,最近五周,国有大行、股份行、城商行在二级市场净卖出利率债的幅度明显加大,3月份这三类机构合计净卖出了5600亿国债和国开债,4月份仅这三个交易日就净卖出了3800亿元,但利率仍然表现得比较坚挺,说明其他机构的买入情绪还是很强的。

第三方面,久期和杠杆情况。从我们测算的久期来看,上周保险、基金、券商仍然在小幅降久期,中长期纯债的久期也边际下降,但整体幅度都不算大。从杠杆水平来看,截至4月2日,银行间杠杆率回升到108.46%,比过去四周的杠杆率都要高,市场加杠杆的情绪在明显加强。但是从换手率和招标倍数来看,整体情况并不是很乐观,还是有需要警惕的地方。

第四方面,机构负债成本情况。2月份银行负债端压力增大,同业存单净融资明显增加,存单利率大幅上行。但进入3月份中旬以后,存单利率持续下行,我们之前也分析过,存单利率上行到2.60%左右基本上就阶段性见顶了,目前存单净融资的情况越来越好转;另外,二三月份的时候,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有明显的抬高,但最近几周已经边际回落,商业银行二级资本债和同期限国开债的利差,也从二三月份的持续走扩,变为持续收窄,这些都说明现在商业银行负债压力正在逐步缓解,赎回压力也在持续减轻。这些对债市而言都是利好。以上是我们每周跟踪的数据库里一些比较重要指标的情况,感兴趣的投资者可以单独沟通。

以上就是我们对近期货币政策、机构行为、市场走势的看法,感谢各位收听今晚的中国债市电台,我们下次再会。(完)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