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银行 >

上海发布重磅规划!大力培育体育领域“独角兽”企业和上市公司

来源:中国证券报   2021-11-20 12:23:48

11月19日,上海市体育局发布《上海市体育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规划》开篇提到,体育产业是绿色产业、朝阳产业和幸福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

《规划》提出,在2020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达1621.62亿元、居民人均体育消费达到2995.9元的基础上,到2025年,上海体育产业总规模比2020年翻一番,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2%左右,人均体育消费占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保持4%以上,年度重大体育赛事经济贡献达到200亿元左右。

人均体育消费已达2995.9元

《规划》指出,“十三五”时期,上海体育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总体发展水平走在全国前列。

产业规模方面,2016-2020年,全市体育产业总规模从1045.87亿元增长至1621.62亿元,年均增长率达11.6%,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20年全市体育服务业占体育产业总产出的比重为79.7%,居民人均体育消费达到2995.9元,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市场主体方面,2016-2020年,全市体育产业主营单位数量从8910家增至28426家,增长3.2倍。一批国内外知名体育企业落户上海,大型国有企业围绕体育产业加码加力,民营体育企业迅速崛起。截至2020年底,全市共有国家级体育产业示范基地3家、示范单位8家、示范项目7个,市级体育产业示范基地4家、示范单位22家、示范项目21个。

此外,《规划》认为,上海体育产业的赛事引领、产业集聚和平台辐射等核心能力有所增强。竞赛表演业等体育服务业逐渐成为引领本上海体育产业发展的主要业态。其中,亚太地区最大的国家级体育用品展会——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连续四届在上海举办。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建立体育资源交易平台。

尽管如此,《规划》指出,从宏观上看,上海体育产业发展总体水平仍处于起步阶段,体育产品与服务有效供给不充分,体育要素市场基础较薄弱,社会力量建设体育健身设施保障机制有待加强,体育场馆、体育人才、体育版权等体育资源有待进一步开发。产业主体不够丰富,骨干体育企业的竞争力有待提升。体育消费结构仍需改善,中低端体育消费激发不够,高端体育消费存在外流。体育市场监管体系还不健全,体育产业相关管理标准滞后于其发展,体育健身、体育培训等领域仍有待规范。

产业规模比2020年翻一番

围绕体育在上海推动高质量发展中新的增长点和在创造高品质生活中重要风向标的定位,《规划》提出,到2025年,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绩,为增强上海城市竞争力、影响力和吸引力提供重要支撑。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市体育产业总规模比2020年翻一番,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2%左右。

《规划》强调,到2025年,上海体育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健身休闲业、竞赛表演业占体育产业总规模的比重稳步提升,高端体育装备制造业、数字体育快速发展。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凸显,创建一批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培育3-5个符合市场规律、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市级体育产业示范集聚区。体育消费规模进一步增长,人均体育消费占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保持4%以上,提高体验性消费比例。产业优势进一步增强,国际著名体育机构数量全国领先,年度重大体育赛事经济贡献达到200亿元左右,基本建成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适配的国际体育赛事之都。

为实现目标,上海提出将激发市场活力。深化“放管服”改革,强化公共服务、产业培育和市场监管等职能,支持各类体育企业在沪发展壮大。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打造体育产业发展的良好生态。引导具备条件的运动项目社会化、市场化、职业化发展,培育运动项目产业链条,以产业手段促进运动项目发展。

培育“独角兽”和上市公司

产业发展方面,上海就体育产业发展能级、空间布局、要素流动、市场主体培育等诸多方面,均制定了相应规划。

在提升产业发展能级方面,上海将进一步完善以健身休闲业和竞赛表演业为引领,以体育智能制造业为亮点,以场馆运营、体育培训、体育中介、体育传媒等业态为支撑,具有上海城市特点的现代体育产业体系。其中提出,支持举办“三大球”、棋牌、电竞等职业联赛,打造职业赛事高地。加大上海马拉松、上海赛艇公开赛等自主品牌赛事培养力度。创新体育金融服务,支持设立体育产业投资基金。

在完善产业空间布局,上海将融入全市各项重大战略任务,规划建设一批重大项目,依托体育特色资源、体育场馆设施、体育产业基地等,因地制宜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体育产业集聚区、体育服务综合体等,促进体育产业项目落地、功能集聚、能级提升。其中明确,到2025年,实现全市16个区都市运动中心全覆盖。

在推动产业要素流动方面,上海将着力促进体育领域资金、人才、会展、数据等各类资源汇聚流通,积极引导商业资本拓展体育产业新蓝海,进一步提高体育产业竞争力。其中提到,鼓励高端制造、科技研发、服务贸易类体育企业落户上海,推动国内外知名体育企业总部集聚,发展体育总部经济。

在培育多元市场主体方面,上海将树立企业是体育产业发展主体的意识,扶持体育企业发展,形成“顶天立地”的大企业和“铺天盖地”的中小企业良性互动的体育产业生态。值得注意的是,《规划》强调,上海将加快培育和吸引一批体育研发创新、装备创新、服务创新、消费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在内的创新型企业。支持拥有或正在研发硬核技术的“瞪羚”体育企业发展壮大,支持符合条件的创新型体育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融资。

对于体育龙头骨干企业,上海将鼓励本市国有企业开拓体育产业板块,支持本市国有体育产业集团跨地区开展业务。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大力培育体育领域“独角兽”企业和上市公司。对于中小企业,上海将创新体育中小企业融资服务,支持金融机构提供体育特色金融服务产品。支持设立各类体育产业孵化平台,培育一批体育产业众创空间,引导体育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