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市场 >

互联网从消费端向产业端挺进:菜鸟样本

来源:泽平宏观   2021-09-09 13:23:33

互联网从消费端向产业端挺进:菜鸟样本

文:任泽平特别鸣谢:彭阳

对本文数据整理有贡献

导读

随着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互联网未来将向产业端挺进,从服务消费者转向服务实体经济。

核心观点

近20多年,中国互联网在传媒通讯、文化娱乐、零售消费、生活服务等消费互联网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互联网的用户数量和国民渗透率全球领先。

此刻的中国互联网,处于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上:从消费走向实体产业。

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要求,“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各领域的深度融合所带来的生产效率的提升以及生产模式的改变,将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这也与经济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互相契合。

因此,互联网未来商业形态的演进方向,将迈向产业互联网的新阶段。在生产、流通、消费的经济活动中,如果说消费互联网侧重将消费活动数字化,那么产业互联网则侧重将实体产业的生产和流通数字化。

产业互联网将为互联网企业与实体企业带来深远的变化。以流通领域为例,中国2020年社会物流总费用14.9万亿元。流通领域的数字化,拥有广阔的战略纵深。以菜鸟为代表的产业互联网企业走进产业源头,帮助实体企业将物流供应链数字化,从而降低物流成本,降低库存,未来甚至实现按需生产,实现生产全链条的统筹规划。

正文

1 供应链的地位、历程、现状

1.1供应链的定义

2017年,《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提出供应链是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提高质量和效率为目标,以整合资源为手段,实现产品设计、采购、生产、销售、服务等全过程高效协同的组织形态,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自此上升为国家战略。根据在消费端、产业端的侧重,其发展方向有所不同。

消费互联网的发展方向是降低消费端成本与发掘消费需求。消费互联网侧重消费者视角,消费端成本方面,将制造商与消费者以最低成本连接,可降低中间商成本,消费者能以更低到手价购入商品,制造商也通过更多的生产获取更高收益;消费需求方面,利用数字化技术,可对消费者行为进行分析预测,发掘消费者潜在需求,提供定制化推荐服务,最终扩大消费端的需求总量。

产业互联网的发展方向是降低生产端成本与精准匹配产能。产业互联网侧重生产者视角,生产端成本方面,将原料供应商与制造商连接,减少信息不对称、物流等方面的成本,制造商已更低的价格购入原材料;匹配产能方面,基于消费互联网提供的需求情况,制造商可按需定产,解决库存周转问题,同时根据企业实时经营状况,金融机构可与制造商及平台方配合,进行真实、即时、有效的风险评估,精准给予制造商资金,实现产能的精准匹配,解决供给侧错配问题。

1.2 我国供应链的发展历程

我国供应链的发展与经济、科技进步息息相关,随着经济体制和商业形态的不断变化,我国消费品的供应链发展自改革开放后经历过三个阶段。

供应链1.0时代:多级批发零售模式,成本高、效率低、满足省市级供需调配。九十年代初,传统的供销体系结束,中国社会消费品的供应链向市场化重构。从供应渠道看,这一阶段受生产限制,厂商将商品直销至各省的一级批发市场,一级批发市场将商品分销至市区级的二、三级批发市场,再由各类小型零售门店(如个体超市、乡村小卖部、夫妻店等)批量进货,消费者上门购买;从物流方式看,该阶段物流发展处于初期,商品通过铁路/公路集中运输至各地批发市场后,零售门店以卡车/人力车等方式完成进货。由于涉及供应商多,物流效率有限,供需在省、市层面上调配,整体上呈现出成本高、效率低、供需满足至省市级的特征。

供应链2.0时代:仓储式超市/连锁店模式,成本降低、效率提高、满足地区级供需调配。九十年代中后期,随着仓储式超市、连锁便利店等新型体系进入中国市场,带来了新的供应链模式。从供应渠道看,仓储式超市/连锁便利店店的功能类似于小型批发市场,从厂商/批发商处直接进货,直接配送到门店,消费者可按需选购;从物流方式看,随着需求逐步集中,连锁店与超市实行计划式采购,根据公司内部的统计系统,根据每日门店的消费情况进行调配,避免了商品滞销和库存堆积问题。商超/便利店模式将批发市场细分度从省市级下沉至地区级,通过有规划的内部物流管理系统,满足地区层面的供需平衡,整体上看,呈现出成本降低,效率提高,供需满足至地区级的特征。

供应链3.0时代:电商模式,低成本、高效率、满足个人级需求。随着电商的兴起,社会消费品零售进入互联网时代。从供应渠道看,互联网将厂商/代理商与消费者直接连接,流通环节逐步扁平化,基于信息优势、库存优势、店租等价格优势,电商市场在总量急速发展的同时开始呈现出多元化和去中心化趋势,代理商的空间逐步被压缩,随着近年团购、直播等新模式涌现,厂商与消费者通过物流实现了直连;从物流方式看,该阶段物流发展迅速,三方快递公司与电商物流涌现,精准到户的快递配送逐渐成为主流,每个人的需求都可被精准满足,整体上看,呈现出成本低、效率高,供需满足至个人的特征。

1.3 传统物流产业现状:供需错配挑战

物流行业总量上:行业增速明显放缓。物流行业自电商兴起以来发展迅速,截至2020年底,我国物流业总额300.1万亿人民币,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4.7%。2003-2020年,物流业总额年化增速14.58%,但近10年来看,物流行业增速逐年放缓,自2015年来年化增速在7%附近徘徊,将2020年2月起数据平滑处理后平均增速约7.3%,仍处于均值附近。

互联网从消费端向产业端挺进:菜鸟样本

物流行业需求上:消费升级,个性化需求增加。随着零售物流发展,厂商与消费者的距离逐渐拉近,结构逐渐扁平化。消费者端在可选消费品种类、数量、价格上均得到满足,以冷链为例,2013年来,我国冷链运输车保有量同比增速平均维持在20%以上,显著高于传统运输工具,体现出消费者对消费品有更快、更新的需求。电商端在获取消费者的行为数据后,通过大数据分析为消费者画像,提供了定制化的推荐服务,发掘了每个消费终端潜在的需求。

互联网从消费端向产业端挺进:菜鸟样本

物流成本:纵向看下降后平稳,横向看较发达国家改善空间较大。纵向来看,自1992年以来,我国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的增长率整体呈现震荡下降的趋势,但自2016年来维持在14.5%附近,分项上运输成本和保管成本的降低是过去物流业总费用下降的主因,自2016年起则难以进一步优化。横向来看,以美国为例,美国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常年控制在8%附近,我国该值在2016年前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但2016年后趋于平稳,对比来看,我国物流行业费用率仍有改善空间。

互联网从消费端向产业端挺进:菜鸟样本

互联网从消费端向产业端挺进:菜鸟样本

2 供应链即将进入4.0阶段:产业互联网模式,从消费端向产业端挺进

传统的消费互联网是追求规模效益、流量变现,而产业互联网是从降低生产成本、匹配产能出发,从经济发展的政策角度和行业角度来看,产业互联网是新的赛道,也是新的责任。

政策角度: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关键。2017年以来,我国战略决策由高速度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型,《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成为我国能否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性问题。为落实高质量发展,实现实体经济升级和竞争优势构建,在供应链能力上需进一步提升,基于我国物流行业需求端已被深度挖掘,个性化、定制化需求难以靠传统的方式精确满足,供给端错配明显,物流费用、商品库存均制约实体经济发展,未来互联网向上游挺进,供应链打通至原材料端,实现互联网+实体经济的融合,是落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步骤。

行业角度:物流行业同质化竞争严重,亟需开辟增量发展道路;互联网行业构建现代流通体系,转向实体端为大势所趋。物流行业来看,快递物流企业同质化竞争严重、服务缺乏差异化,导致倾销性的价格战层出不穷,影响物流网络的稳定性。应在消费互联网之外,开启产业互联网的第二增长曲线,从服务消费环节转而走进产业,帮助生产者降低成本,实现增量价值。互联网行业来看,不可否认,在互联网飞速发展、大数据加持的背景下,互联网在消费端已做到精确至每一个人的需求进行预测推荐,为经济发展做出了极大贡献,但在生产端的侧重相对薄弱,库存、物流、融资等产业侧的问题亟待改善,基于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构想,通盘筹划统一市场、交通物流、商贸流通、信用体系、金融支持是目标,而互联网技术在向产业端发展时并无技术边界限制,未来互联网企业应对发展模式做出根本性的转变:从外延式增长,到内涵式增长;从“流量-转化-变现”,到“精益化运营-降本-合理分润”;从干轻活,到干重活;从面向消费者,到面向实体产业,形成消费互联网与产业互联网双轮驱动的模式。

3 产业互联网的实践

3.1 硬件软件合力赋能供应链向上游产业发展

消费互联网经过多年发展,“工厂-消费者”环节已有显著成果,但相较于发送点之间的提速,“工厂-发送点”环节的改变相对不明显,为了将“原材料-厂商”环节与已发展成熟的“厂商-消费”环节打通,在硬件、软件上均需下沉投入。

硬件方面:将仓库、物流中心下沉至产地,帮助生产者与市场直接连接。在消费端,仓储多数下沉至区域中心级别,难以精准覆盖位于郊区的工厂和农村的农田,在产业端为精确指导上游企业生产、降低商品仓储成本,对仓库、物流中转均有较高要求。菜鸟在全国和海外布局,8年间以数百亿元的投入,为产业互联网准备了遍布全球的物流设施,推出了“5美元10日达”,帮助国货用一杯咖啡的钱就能送全球,运费仅是国际快递的十分之一。在产业源头的基建布局方面,截至2021年6月,菜鸟产业互联网已挺进全国30多个制造业产业带和农产品(行情000061,诊股)原产地,开设70多个原产地仓,建立了涉及西南、西北等地区1000个县,3万多个乡村层面的快递配送站,搭建起了物流的“毛细血管”,实现了“最先一公里”环节的流通提速。

软件方面:发挥互联网优势,实现全链路数字化。在消费端,互联网的作用由最初的第三方平台开始,在大数据加持下实现了需求发掘、推荐的功能,在产业端则需要基于互联网的无边界性实现全链路数字化,在生产环节,为企业优化生产线,菜鸟主导研发的“精准射频识别技术”可以以全球领先的99.8%准确率实现精确识别、统计所生产货物的出入库情况,提高企业出入库环节的时间成本;在物流环节,结合消费端的数据指导,可以智能预测销量、智能分仓,实现企业在产能、库存、运输环节的最优化,同时为服务日益增长的跨境需求,菜鸟与海关合作实行数字化清关,2020年,通过海关跨境电子商务管理平台验放进出口清单同比增加63.3%,清关效率的提高降低了“海淘”产品的运输时间,在海关的支持下,菜鸟国际率先打通了跨境商品的退货渠道,提高了消费者对“海淘”的消费意愿。

3.2 产业互联网助力上游行业产消匹配

消费互联网主要服务的是电商包裹,表现为C2C、B2C的形态,消费者形成订单后由物流承担配送服务,而产业互联网将打通上游生产环节,实现产消匹配。

从制造业来看,产业互联网可指导工厂进行精准生产。产业互联网从电商/物流平台进入生产车间,根据消费者现有需求和大数据技术预测的未来需求,指导工厂按需生产,结束现在工厂只生产、商业只销售的“双盲局面”,在需求侧总量不受影响的情况下精准调控产能,实现供给侧的合理匹配。

从农业来看,产业互联网可实现产销运一体化,提高农户收益。农副产品与制造产品的最大区别在于农副产品受保质期影响明显,随着消费者需求升级,对农副产品的产地、品种、新鲜程度均有较高要求,在传统情况下,农户需要将采摘后的产品运输至所在地区的集中仓库,再集中调配物流进行运输,对产品的新鲜度影响较大,还需面对订单和采摘在时间、数量上的错配压力,整体来看运输损耗较大且难以改善。在产业互联网助力下,仓库将下沉至每一村落,实现“产地仓”,如云南哀牢山腹地的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借助田间地头的“产地仓”,通过产销运一体化的产业互联网,农产品可以在当地就能被分级销售,不仅降低了产品采摘、贮存、运输环节的损耗,还以终端售价将产值留在农村本地,实现了农户个体和农村整体的增收。

整体来看,供应链由消费端向生产端的挺进,在企业端实现了生产成本的降低与产能的合理分配,加强了企业的竞争力,同时将产值更大程度地留在原产地,实现业绩增收;在消费端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升级;在互联网端开拓了新的赛道,实现了市场增量,最终达到“产消匹配”、“产网融合”、“产建一体”、“产链共赢”。

4 未来展望与建议

展望未来,供应链由消费端转向消费端与生产端“双轮驱动”是大趋势。从商业模式看,产业互联网的未来,是互联网从原材料阶段介入,实现生产、流通环节的全局调控,每一个商品都可以全程追溯到生产的源头。从经济发展看,未来企业将生产经营活动互联网化,以数字化风控和实时经营情况为基础,实现对企业信用的动态评级,与金融机构结合,有望开拓“银行-企业”的融资渠道,使金融机构获取最真实的信息,对企业做出合理评级,企业以秒级的速度获得授信融资,实现资金与产能的精准匹配,脱虚向实,真正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实现供应链向产业端发展,需要企业、政策、金融协作发力。

企业层面,贯彻中央推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宏大构想,真正支持实体经济。互联网企业在供应链中实现了全链的调控,随着全供应链顺利运行,企业所承载的社会责任亦在增加,需要在权衡各方利益,贯彻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构想,做到真正支持实体经济运转,实现各方共赢。

政策层面,鼓励市场创新与完善监管体系并重。市场经济下,政策应给予企业合理的激励机制与试错空间,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也应完善贯彻相关监管体系,从数据安全等领域着手,确保数字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保护国家信息安全。

金融层面,助力产业互联网相关基建建设。为真正发挥产业互联网功能,前期需做大量基础设施投资,将仓库、物流中心下沉至工厂内部与田间地头,是在“动脉血管”的基础上构建“毛细血管”,工程量巨大,作用上升至国家经济层面。从投资回报看,该类投资外部性强,收益主要体现在带动长期经济发展方面,显性回报相对有限。对产业互联网的投资需要算好经济大账,以长期回报为目的,可结合基建REITS等新产品模式,助力相关设施在全国铺开。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