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财经 >

GDP增长6%以上不低了!李克强总理120分钟答记者问,涉及中美关系,强调就业优先、教育医疗改革…

来源:券商中国   2021-03-12 09:23:20

3月11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本次记者会持续时间近两个小时,会上,李克强围绕就业、宏观政策调整、技术“卡脖子”、保市场主体、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改革、中美关系、对外开放等热点问题作出回应。

来看本次记者会精选要点:

1、今年在制定宏观政策的时候,依然坚持就业优先的政策,把就业放在之首,其他政策都要有利于就业。

2、去年我国没有搞量化宽松政策,今年也就没有必要“急转弯”,还是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可持续性,着力稳固经济。

3、在稳定杠杆率的同时,引导金融企业合理让利,使中小微企业融资更便利、融资成本做到稳中有降。对各类风险隐患,也会及时防范化解。

4、今年要扩大门诊费用跨省直接报销的范围,到明年年底前每个县都要确定一个定点的医疗机构,能够直接报销包括门诊费在内的医疗费用。

5、去年香港受到了多重冲击,希望香港各界能够携起手来尽早战胜疫情,实现经济恢复性增长,改善民生,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中央政府会继续全力给予支持。

6、下一步要加大基础研究的投入,还要继续改革科技体制。要让科研人员有自主权,很重要的是要让科研人员有经费使用的自主权,不能把科研人员宝贵的精力花在填表、评比等事务上,还是要让他们心无旁骛去搞研究。

7、不管你们(青年学生们)将来从事什么职业、有什么样的志向,一定要注意加强基础知识学习,打牢基本功和培育创新能力是并行不悖的。树高千尺,营养还在根部。把基础打牢了,将来就可以触类旁通,行行都可以写出精彩。

8、科技要自立自强,科学家要发奋努力,这和国际合作、同行交流是并行不悖的。封闭不会有前途,断链对谁都没有好处。中国愿意在保护知识产权的基础上,同各国加强科技领域的合作。

9、中美双方还是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地进行对话沟通。我们希望中美有多领域、多层次的对话,即便一时达不成共识,也可以交换意见、增信释疑,这有利于管控和化解分歧。

10、对于在城市的农民工子弟,只要拿到居住证,一定要让他们有受教育的机会。决不能因为家境、区域不同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机会公平中,教育公平是最大的公平。

11、我们会进一步主动对外开放,继续缩减外资来华“负面清单”,继续推动服务业对外开放。很多外企关心中国的营商环境,我们要继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通过多种努力,在扩大内需当中不断扩大开放,让中国成为外商投资的重要目的地、世界的大市场。

今年宏观政策依然坚持就业优先

在谈及就业问题,李克强强调,中国有14亿人口,劳动力资源可以说是最丰富的资源,中国人民又能够吃苦耐劳,只要有就业门路就会多挣,“民生在勤,勤则不匮”。相信中国人民会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来逐步迈向共同富裕。

李克强表示,去年在疫情肆虐的时候,当时很多街面上都见不到行人了,多数店铺都关了,当时我们最担心的就是出现大规模的失业。去年在制定宏观政策的时候,因为不确定因素太多,没有制定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但是反复权衡,还是制定了就业目标,也就是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因为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发展之基,也是财富创造的源头活水。最后实现了城镇新增就业1186万人,也实现了经济全年增长2.3%,居民收入相应增长,都好于预期。

李克强称,今年就业压力仍然很大,城镇新增劳动力约1400万人,其中高校毕业生909万人,创历史新高,还要保障退役军人就业,还要为两亿七八千万农民工提供打工的机会。所以今年在制定宏观政策的时候,依然坚持就业优先的政策,继续推动“六稳”,实现“六保”,还是把就业放在之首,其他政策都要有利于就业。

“今年我们确定新增城镇就业的目标是1100万人以上,希望在实际执行中还可以更高一点。”李克强称,要一方面继续鼓励增加相对稳定的就业岗位,另一方面也要广开灵活就业的渠道。现在中国的灵活就业正在兴起,已经涉及到两亿多人。有的人一个人打几份工,很辛苦,所以我们应该给他社保补贴,特别是要用机制性的办法来解决可能出现的职业伤害问题,提供基本的权益保障。这也有利于灵活就业市场更加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

GDP增长6%以上不低了

政府工作报告将“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作为2021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之一。对于6%以上的GDP增速目标是否有些低,李克强认为,今年经济是在恢复性增长的基础上前行,有很多不可比的因素,且世界经济复苏不确定性依然很大。(对经济增速提出6%以上)不是在定计划,而是引导预期。希望把预期引导到巩固经济恢复增长基础,推动高质量发展,保持可持续性,尤其是和明年、后年的目标相衔接,不能造成大起大落,否则会扰乱市场的预期。

“6%以上不低了。现在我国的经济总量达到100万亿元,增长6%就是6万亿元,这要放到’十三五’之初,需要8%以上经济增速才能达到。而且6%以上是开了口子的,实际过程中也可能会增长得更高一点。”李克强称。

李克强表示,去年面对罕见的巨大冲击,我们及时果断采取措施,但也保持定力,没有搞“大水漫灌”。新增财政资金规模2万亿元,绝大部分都是用于市场主体和民生急需,主要是减税降费,保基本民生。而且采取了直达机制,就是把这些“救命钱”最快7天时间直达基层。现在看,这些政策的规模、力度是合理的,准备的储备政策后来也没有用。

谈及今年的宏观政策基调,李克强表示,去年我国没有搞量化宽松政策,今年也就没有必要“急转弯”,还是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可持续性,着力稳固经济。

“现在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还在恢复元气中,由于经济恢复增长,我们要合理调整政策,但调整是适度的,有些阶段性政策退了,同时又用一些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来冲抵影响,保持保民生、保就业、保市场主体的力度不减。在稳定杠杆率的同时,引导金融企业合理让利,使中小微企业融资更便利、融资成本做到稳中有降。对各类风险隐患,也会及时防范化解。”李克强称。

不能把科研人员宝贵精力花在填表评比上

谈及技术“卡脖子”问题,李克强坦言,我国在基础研究领域存在着不足。要建设科技强国,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必须打牢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这个根基。目前我国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还不高,尤其是基础研究投入只占到研发投入的6%,而发达国家通常是15%到25%。下一步要加大基础研究的投入,还要继续改革科技体制。

“要让科研人员有自主权,很重要的是要让科研人员有经费使用的自主权,不能把科研人员宝贵的精力花在填表、评比等事务上,还是要让他们心无旁骛去搞研究,厚积才能薄发。”李克强称。

值得注意的是,李克强还在记者会上寄语青年学生群体。他表示,不管你们将来从事什么职业、有什么样的志向,一定要注意加强基础知识学习,打牢基本功和培育创新能力是并行不悖的。树高千尺,营养还在根部。把基础打牢了,将来就可以触类旁通,行行都可以写出精彩。

继续推进“放管服”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市场主体的活力是推进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李克强表示,今年我们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还是要继续围着市场主体转,这就需要继续推进“放管服”改革,让市场主体不仅生存,而且活跃。

李克强表示,去年推进改革很突出的一点,就是制定和实施宏观政策时,围绕市场主体的需求来考虑,助力市场主体脱困、激发活力,来撑起中国经济的基本盘。市场主体培育起来,就可以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的五年,我们的市场主体增加了6000万户。去年在疫情冲击下,后期快速恢复增长,现在市场主体总数已经达到一亿三千万多万户,而且去年个体工商户又新增1000多万户,从8000多万户增加到9000多万户,带动两亿多人就业。

“去年我们说留得青山就赢得未来,今年说留得市场主体的青山常在,就能够生机盎然,使中国经济的活力和韧性充分体现。”李克强称,转变政府职能很重要的是要把市场主体应有的权限给他们,让他们去发挥。对于审批环节,我们要继续减环节、减材料、减费用、减时限。一方面为市场主体减负,另一方面让他们松绑,放开手脚去竞争。同时,创新监管方式,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同时,李克强强调,支持“互联网+”、物联网这些新业态,但是对于坑蒙拐骗、造假失信,或者利用新业态的旗号去搞诈骗、非法集资的,就要坚决打击,因为把市场搅乱了,没有公平,竞争就不可能持续,就不可能展现更强的活力。

将更大力度的财政支出投入教育医疗

教育医疗改革是民生领域备受关注的问题,李克强在记者会上透露,今年政府总支出比去年略有增加,要更多地向量大面广的民生领域倾斜,特别是义务教育和基本医疗。如果下半年经济持续向好,那么会下更大的力度把财政支出,包括债务支出投向这些领域。

李克强表示,今年要下决心,加大对县乡教师培训的投入,让他们能够在职便利地提高学历,职称评定要采取倾斜政策。对于在城市的农民工子弟,只要拿到居住证,一定要让他们有受教育的机会。决不能因为家境、区域不同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机会公平中,教育公平是最大的公平。

在医疗改革方面,李克强表示,现在县乡基层的医疗机构和力量还比较薄弱,很多人有病往大城市大医院跑。今年要多措并举加大对县乡医院、卫生院的投入,对于扩大门诊费医保报销和常见病药品报销范围、降低药品和高值医疗耗材价格等,都要采取一些让群众切实感受到的措施。这也有利于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防止因病返贫致贫。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