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铂金 >

2021光伏行业的技术主线与相关上市公司

来源:金融界上市公司研究院   2021-02-05 09:24:16

作者:王汉星

金融界网2月3日消息 从近期已公布的光伏企业2020年业绩预告中可以看出,光伏辅材整体表现较好,玻璃、胶膜、光伏逆变器厂商业绩同比增幅明显,与此同时,组件厂商变现出较为明显的分化趋势,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经济效益是光伏行业的核心增长逻辑,尤其在面对当前产业链上下游对于利润空间的挤压,以及新能源平价化的大趋势,光伏行业尤其是电池组件厂商的马太效应将会愈发明显。

从过去一年光伏行业内主要龙头企业的经营战略方向来看,凭借高投入抢占市场份额是主旋律,主要反映在上市公司的产业链协同、一体化布局、以及先进产能扩充等方面。从硅料、电池片、辅材等领域的发展现状来看,国内光伏产业链的主要利润环节偏向上游,因此无论是企业自身的全产业链业务布局,或是与上下游主要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谋求双赢局面,进而通过实现规模效应在集中度不断提升的市场中率先抢占优质资源是行业内比较清晰的发展主线。而这条主线的背后隐藏的是中国光伏产业的主要技术路线。

大尺寸硅片

谈到2021年光伏行业的主要技术发展趋势就不得不先提及大尺寸硅片。把时间回溯到一年前的2020年2月,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发布了2019年光伏技术路线图,其中提到硅片大尺寸趋势明显;常规156.75mm规格将退场;166硅片2021年将超过60%;210硅片的占比也将提升。如前文所说,光伏行业的核心在于经济效益,而随着硅片尺寸的增加,在制造端 方面可以提升硅片、电池和组件生产线的产出量。同时在产品端,可以有效提升组件功率。 在系统端,可以减少支架、汇流箱、电缆等成本。从而摊薄单瓦成本。

1

制图:金融界上市公司研究院

目前国内光伏企业现有的158电池片产能相对过剩,光大证券(行情601788,诊股)研究报告显示,2021年电池片和组件产能过剩情况将进一步加剧,且166电池片相较158电池片的溢价也将不复存在,因此光大证券认为2021年将成为158产品活跃在光伏行业的最后一年,166产品出货量占比有望超过50%,而大尺寸180/210组件的出货量将显著提升约在30%-40%。

事实上从部分光伏企业披露的2020年业绩预告中也可以看出,老旧产能的大量退出对部分组件厂商过去一年的利润水平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由于2020年前的设备很难通过改造直接升级至210大尺寸设备,因此如果未来210大尺寸成为市场主流,老旧的小尺寸存量设备均需要逐步更换至210大尺寸设备。

硅片的大尺寸化趋势不仅仅体现在理论上,去年11月以来,包括隆基股份(行情601012,诊股)、晶科能源、晶澳股份、天合光能(行情688599,诊股)、东方日升(行情300118,诊股)阿特斯等在内的光伏行业主要组件厂商均对大尺寸硅片进行了布局。2020年11月,隆基、晶科、晶澳联合举办182技术论坛,预计2021年三家102组件产能合计将达到54GW;11月27日,天合光能、东方日升、阿特斯、环晟光伏、通威股份(行情600438,诊股)、润阳光伏科技、中环股份(行情002129,诊股)、上机数控(行情603185,诊股)共计八家企业联合署名发出《联合倡议》。《倡议》称,在210-220mm尺寸范围内,选择SEMI标准中确定的硅片尺寸:210+/-0.25mm作为唯一尺寸,同时依照这个硅片尺寸修订SEMI以及光伏行业协会已有的组件尺寸标准;同月,天合光能分别与上机、中环签订2份210大尺寸硅片订单,合计年采购量约为16GW;天合光能与通威股份联手投资150亿进行一体化布局,加码210尺寸布局;通威股份定增2.14亿股,募集资金约59亿元扩产210大尺寸电池产能。

整体来看,目前A股光伏行业上市公司大尺寸硅片基本分为182和210两大阵营,其中182阵营的主要组件厂商包括隆基股份、晶澳科技(行情002459,诊股)、晶科等,210阵营的主要组件厂商包括天合光能、东方日升、中环股份、通威股份、上机数控等。而在行业火热布局大尺寸硅片的同时,其中仍然存在一些技术难题,这些难题包括了组件热斑、光伏跟踪器的兼容性、载荷裂片等,机遇之下的风险依旧不容忽视。

异质结电池技术

说完了大尺寸硅片,光伏行业内的另一大技术趋势则是HJT异质结电池技术。HJT电池是一种可以低成本实现的高效晶体硅太阳能(行情000591,诊股)电池。该电池是以高寿命的n型硅为衬底,在经过制绒清洗的硅片正面依次沉积本征非晶硅薄膜、p型非晶硅薄膜,从而形成p-n异质结。

根据华创证券研究报告显示,2014~2019年PERC量产效率从20.1%提升至22.5%,保持着每年0.5%的效率提升速度。目前,通过技术的升级优化,PERC/PERC+的量产效率已突破23%,或可进一步向23.5%靠近,但效率挖潜空间正逐步接近极限。现有异质结中试线平均量产效率已普遍接近24%或达到24%以上。此外,HJT双面率高、弱光性能好、光照稳定性高、温度系数低、无PID现象,具有一定的发电增益,从度电成本角度出发,HJT相比PERC可以 溢价20%,从效率角度出发,HJT效率高出PERC1.5%以上则可体现出性价比优势。

与大尺寸硅片类似,异质结电池技术的产业化过程中也存在瓶颈,目前的主要瓶颈体现在设备上,其中PECVD和PVD价值量占比最高,技术难度最大,是提升HJT电池效率和降本的核心环节。与此前反复提及的光伏行业经济效益相一致,异质结电池技术如果无法在设备端实现降本增效,则很难成为主流。目前HJT电池的量产成本依旧高于PERC电池,因此不具备经济效益,华创证券研报数据显示,全进口HJT设备单GW投资金额约为8~10亿元,而全国产设备单GW投资金额约为5~6亿元,短期有望进一步降至5亿元以下。预计未来设备进一步降本空间主要在设备性能提升和进口零部件国产化。

A股光伏行业上市公司中与异质结电池技术关联度较高的标的公司包括捷佳伟创(行情300724,诊股)、迈为股份(行情300751,诊股)、通威股份、山煤国际(行情600546,诊股)、东方日升等。其中2020年5月30日,捷佳伟创与爱康科技(行情002610,诊股)签署2GW异质结电池项目合作协议,聚焦PECVD和新式TCO镀膜设备的共同研发。

迈为股份自研PECVD采用准动态镀膜工艺,已在通威合肥异质结中试线运行半年以上。2020年8月,迈为股份中标安徽宣城高效硅异质结项目的一条整线,中标信息显示迈为股份PECVD 各项指标优势突出,产能最高可达8000片/小时,转换效率24%以上。

通威股份的第一片异质结电池片于2019年6月下线,2020年1月生产的电池片效率达到23.36%,目前已提升至24%,通威当前拥有3条异质结产线,共计450MW产能。

山煤国际2020年8月21日公告拟与湖州珺华思越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宁波齐贤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合资公司山煤国际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实施主体开展10GW高效异质结太阳能电池产业化一期3GW项目。

东方日升在2020年上半年首批实现158.75mm 9BB异质结电池量产,最高量产效率高达24.2%,大幅度减低异质结电池的制造成本,完成MW级订单的批量交货,是业内首个实现9BB异质结半片低温焊接封装工艺的组件厂。

综上所述,每一次技术的突破都会大幅降低光伏行业的生产成本,从而驱动行业的持续增长。目前A股光伏行业上市公司在大尺寸硅片与异质结电池领域的研发与布局已处在积极推进的阶段,两大技术主线对于未来光伏度电成本的进一步下降有着重大意义,但与此同时,经济效益永远是光伏行业乃至整个新能源领域的核心衡量要素,如何在技术研发的同时保证降本增效的持续性是光伏企业当前所要思考的首要问题。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