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白银 >

信托业上演“资产荒”阵痛难题:大资管时代与银行基金竞技“标品”,投资者却仍百万哄抢“非标”

来源:金融界网   2021-02-03 14:22:15

金融界网2月3日消息 酒香从来不怕巷子深,对于一贯对于信托产品有需求的投资者而言,2021年想抢到合意的资产太难了。

金融界了解到,集合信托产品的“哄抢”现象层出不穷。有业内投资者称,100万元起步的小额客户基本都买不到非标信托产品了。

监管在压降,供给缩小需求火热,带来的直接效应就是“秒光”。

有投资者吐槽,现在好资产都成了卖方市场,想买到产品还得在机构留下300万资金。

信托业的“资产荒”

对于今年信托业的“资产荒”,其实不难理解。

“物以稀为贵嘛”,一家信托从业人士表示。目前,监管要求信托业生产更多标准产品,减少融资类信托等非标产品,导致后者在市面上额度变少,因而哄抢总在发生。

对于融资类信托产品,投资者的偏好由来已久。

过去的融资信托业务主要包括工商企业信托,房地产信托和政府信托,这类信托有几大明显特征,高回报,高认可度和高购买率。但监管的高压政策,导致各家信托公司都制定了减少融资类规模的任务。

但大量资金仍在寻找高回报的产品,接下来向何处配置,信托业又将如何留下这部分投资者呢?这是一大难题。

行业变天

业内称,信托变天,投资者教育是一大步,再难也得拼。

2020年5月,银保监会发布的《资金信托新规》中,要求将信托资金投向非标资产的占比压缩在50%以下。压缩融资类业务,对于投资类信托中的金融类产品是一大机会,而配置标准化资产的比重也将越来越高。

从业界形态来看,为了顺应监管要求,去年2020年金融类信托成立市场规模8823.34亿元,成立规模占比位列第一位,但投资者的哄抢目前仍局限于非标产品,对于信托中配置股票、债券等标品信托的接受度相对较低。

对于信托业而言,更大程度地发展标品信托也是一种挑战。

一方面,信托机构因为一直更加擅长做非标化的贷款融资业务;另一方面,标品信托的风险是二级市场的投资风险,对能力要求也较高,而信托的投研团队相较券商、基金等来说并不高。

业内仍看好转型大势

业内整体对后续信托转型充满信心,但多数认为,信托业转型也将充满挑战。

从资本市场角度来看,市场看多热情存在,因此这对于信托业也是一种机会,而且有利于其转型的平稳过渡。

但标准化、净值化的转型要求意味着信托业正式进入了“大资管”领域,与银行、券商、基金公司同台竞技,但秀肌肉能力暂且不够,因此信托业开展标品投资优势并不大。

很多信托公司暂且采取的策略是从债券开始,因为债券与传统非标业务在评判融资主体的信用风险方面具有相似之处,难度不会太大。

但越往后,信托机构越发需要从长远打算。

业内人士建议标品信托的投资选择可以借鉴基金产品,从发行公司、管理人、产品本身三个维度考察。信托业也应该有意识地在品牌影响力、管理规模、资源配置、投研体系上下功夫。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