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要闻 >

十月资金缺口近1.2万亿!降准?继续OMO操作?央行该何去何从?

来源:金融界网   2021-09-27 16:21:59

金融界网9月27日消息 9月15日央行进行了等额续作6000亿MLF,随后受双节因素,居民取现需求上升影响。于9月17日增加逆回购投放量,这是自2月4日-2月7日投放14天逆回购后,再次重启14天逆回购。且为了“维护季末流动性平稳”,央行连续7个工作日维持14天逆回购投放。

央行月末逆回购净投放量放大,满足跨季资金需求

对此,业内称央行重启14日逆回购操作,是受限于8月份财政持续从资金面“抽水”,银行间超储率降至0.9%影响。同时,9月是虽是财政支出大月,但政府债务发行放量且叠加上双节资金需求,央行加大向市场投放,只为缓解资金面短期“趋紧的结果”而非“宽松的原因”。

具体而言,央行在9月13日-9月18日公开市场逆回购投放2400亿(其中1000亿为14天跨节跨季资金)、逆回购到期500亿元,MLF投放6000亿、MLF到期6000亿,当周逆回购净投放量为1900亿。在9月22日-9月24日央行公开市场逆回购投放3600亿(其中2400亿为14天跨节跨季资金)、逆回购到期900亿,当周逆回购净投放量为2700亿。

近两周逆回购净投放量的放大,有效对冲政府债发行带来的资金缺口,以及满足跨季资金需求,市场有望平稳跨季运行。这也使得逆回购存量升至2月中旬以来最高,接近跨春节假期前夕的存量水平,10月假期之后逆回购到期量较大。

十月资金缺口近1.2万亿 长期资金流动性预期收紧

据海通证券(行情600837,诊股)研报显示,Q4资金缺口预计为2.73万亿(其中OMO+MLF到期规模高达2.62万亿),10月有5000亿MLF到期、5000亿的政府债净融资、叠加缴税大月、十一国庆节影响,资金缺口近1.2万亿,11月和12月资金压力相对较小。

从地方债统计数据来看, 2021年1月-9月27日已发行新增地方债28161亿(未包括1484亿中小银行资本金专项债),占全年新增债额度44700亿的63.0%。由于今年地方债发行进度后置,目前还剩下占比37%,即16539亿新增地方债未发(15136亿元新增专项债+1403亿元新增一般债)。根据730政治局会议要求,预计今年地方债仍会全部发完,这就会带来政府债净融资超季节性,进而增大流动性缺口。

还有一个现象值得我们大家关注,跨季资金并不算很贵的情况下,跨年资金价格在快速提价,这反映流动性预期的收紧。“面对四季度大规模的MLF续作压力,以及缴准需求,偏长资金的预期并不乐观,已经反噬了7月降准的“成果”,后续资金面宽松状态的维持,有赖于中长期流动性的再次投放,对于“降准”的必要性在提升。”华创团队分析称。

从8月经济数据来看,经济下行压力大、根据发改委发布的《2021年上半年各地区能耗双控目标完成情况晴雨表》,部分地区上半年能耗强度上升,限电、限产成为各地完成指标要求的重要工具,短期能耗双控或继续扰动生产;疫情反复也使得消费复苏存在不确定性;房地产调控对于对地产投资的约束短期很难缓解。

降准?继续OMO操作? 央行该何去何从?

年初以来央行“微量”投放逆回购操作来维持资金价格低波动的模式,在10月份会因流动性供需本身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稳信用需求的增强,更加需要宽货币配合,这使得市场上对“降准”或降准置换MLF的预期升温。

“尽管近期监管层“稳货币”的政策意图较为强烈,但在MLF大量到期的背景下,资金面波动存在一定不确定性。”中泰证券(行情600918,诊股)周岳团队强调“需要特别关注央行对于MLF的续作情况,不排除年内再次降准的可能性。此外,考虑到今年10月份流动性缺口明显高于往年同期,降准“窗口期”如果选在10月份可能较合适。”

东方金诚王青则提出:“为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四季度央行有可能再次实施降准;累积效应下, 1年期LPR报价下调幅度可能在0.05-0.1个百分点之间。这将有效带动企业贷款利率更快下行,激发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对缓解小微企业融资贵问题也能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

但也有机构持有不同的观点,中小企业需要的结构性政策,而象降准这样的总量的政策工具是无法解决结构性问题的。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再贷款的效果要优于MLF,MLF的效果要优于降准。因为只是降准,资金的流向是不受控制的。而且还可能进一步推送通胀压力。

所以,降准的概率越来越小。要解决短期资金的波动,央行可以依赖OMO操作。

9月23日,央行召开电视会议,推动常备借贷便利(SLF)操作方式改革,会议指出,SLF利率是货币市场利率走廊上限,推动常备借贷便利操作方式改革,稳定市场预期,增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的稳定性,维护货币市场利率平稳运行。会议还强调落实3000亿元支小再贷款政策,表明结构性宽信用加速推进,社融增速预计将企稳。推动常备借贷便利操作方式改革或成为降低降准的概率的一个信号。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