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要闻 >

日本大企业减资变“中小企业”:减轻税负“活下去”

来源:中新经纬   2021-03-09 12:22:04

中新经纬客户端3月9日电 据日经中文网9日消息,日本接连出现了大企业减少注册资金、形式上改为中小企业的例子。日本大企业这样做的根本原因在于,税负会随着注册资金的减少而相应减轻。

在日本,如果企业的注册资金在1亿日元(约合人民币600万元)以下,税制上就会被当做中小企业对待,缴纳法人税的税率较低,并且不属于即使亏损也要缴纳法人事业税(地方税)的“外形标准课税”对象。这原本是为了照顾规模小、经营上不够从容的企业。

报道指出,近年来,日本大企业通过减少注册资金来缩小规模的动向引人注目。日本国税厅统计显示,2011年注册资金达到1亿日元以上的企业约有3万3千家,2018年度减少至3万家。日本经济新闻旗下QUICK的数据统计结果显示,在遭到疫情直接冲击的2020年,仅上市企业中就有16家将注册资金减至1亿日元以下。

据报道,运营居酒屋“庄屋”等的日本大庄公司2020年8月将注册资金由86亿日元压缩到了1亿日元。受疫情影响,大庄公司业绩持续低迷,2020年9-11月的合并最终损益出现了17亿日元的亏损。除了抽出部分注册资金来弥补损失之外,该公司的另外一个目的是减轻税负。

进入2021年以后,居酒屋连锁Chimney、旅游企业JTB、ANA Sales等相继宣布将注册资金减至1亿日元以下,餐饮和旅游等受疫情冲击较大的行业尤为突出。减资动向也扩大到了其他行业,比如由松下和索尼的OLED业务合并而成的JOLED注册资金从877亿日元减少到1亿日元。

报道指出,减资作为合法资本政策的一环,也是防止资金外流的合理手段。另一方面,也有声音出于税收公平性的角度,将减资视作一大问题。

2019年,日本上市企业中减资至1亿日元以下的也多达18家。由于配合消费税提高的无现金支付返积分制度的适用对象仅限于中小企业,上市企业纷纷抢搭政策末班车。时任日本经济产业相菅原一秀表示“投机不可取”,对此并不赞同。

如今在疫情下,减资也可谓是应对危机的无奈之举,但也有实证研究表明,从中长期来看,减资会降低企业的增长性。据报道,日本经济产业研究所针对2000年代上半期引进外形标准课税前后减资的企业,调查了其资产、营业收入及员工人数的变化,结果发现这些企业的增长力比未减资企业要差。

不过,报道强调,日本政府也并未袖手旁观。2017年度的税制改革将过去几年平均收入超过15亿日元的企业排除出了中小企业政策减税适用对象。不过,国税及地方税的根本部分的区分并未改变。

报道称,不考虑盈利能力等而按注册资金的区分来划分税负成为一种漏洞,以节税为目的的减资成为可能。如果“巨大的中小企业”继续增加,可能会放大经济和社会的扭曲。日本执政党税制调查会的官员表示,“需要考虑是否需要进一步处理”。(中新经纬APP)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