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银行 >

“拒绝向穷人道歉”,这是林园的口无遮拦?还是林园投资的“揣着明白装糊涂”?

来源:财联社   2021-08-06 21:22:48

财联社(北京,记者 陈俊岭)讯,“我这么有钱的人,怎么可能给穷人道歉呢?”一段网传饮酒后在路演直播中“怒怼”投资人的话,让“民间股神”林园再次出圈。

在浩浩汤汤的A股市场,生于1963年的林园,一直是传奇式的存在。有人对其仰慕有加,视之为中国巴菲特的“民间股神”;也有人对其不屑,不过是运气好,“赌对了”贵州茅台,并成就了其狂妄自大。

不过,无论外界对其评价如何两极分化,但市场不能无视大量“聪明资金”的汹涌而至——短短四年时间,这一命名简单粗暴的“林园投资XXX号私募投资基金”已排至313号。

林园、穷人、道歉、亏损、贵州茅台……这些元素,足以引爆一个新话题。然而,就在资本市场的吃瓜群众,收盘后又有了新谈资时,林园的林园投资又在悄无声息中、低成本地赚了一波“网红流量”。

林园再出狂语,“拒绝向穷人道歉”

“志同道合你就买我的产品,不买我的也从来不强迫。亏了就活该,我这么有钱的人,怎么可能给穷人道歉呢,道歉那是永远不可能的事儿,全世界没看见几个比我能的……”

这是一段在网上流传甚广的“语录”。据说,这段语录的主人正是私募大佬林园,他是在本周一场直播路演时,面对投资人的净值亏损“质问”,刚刚喝了二两茅台酒后,怒怼投资人的一段话。

暂且不论这段话的出处与真伪,以林园本人狂狷的性格,业内对此并不惊讶。“民间派”出身的林园深知,如何在机构林立、大佬环伺的资本市场立足,必须剑走偏锋,一语惊人。

在国内私募基金圈,历来有“民间派”和“机构派”两大风格迥异的派别。前者出身“草根”,大多非科班出身,毕业院校也不值一提,但他们却有一套“江湖”套路,在股海中杀出名气后,利用一波流量红利搞私募。

生于上世纪60年初的林园就是其中之一,他最早在陕西汉中卫生学校学了几年临床医学,毕业后到了深圳一家医院当了4年医生,随后下海去了当时最火的房地产行业,直到2006年创办了林园投资。

提起林园,江湖上有很多“段子”,比如第一桶金如何从8000元炒到12万,然后又如何在历史高点逃顶、抄底,直至亿万身价的成名故事,尽管这些未经考证,也未必能得到“机构派”私募的认同。

与“机构派”私募一贯出言谨慎完全不同,出道多年的林园深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江湖法则,早年的段子自不必过多赘述,在今年6月的贵州茅台股东会上更是语出惊人。

“我持有茅台2%的股票,现在占我总资产的40%,这么多年我一股没卖,今年的分红还没有到账,我就透支买入茅台,分红到账后再还。”当天,林园说了这样一句令现场一度凝固的话。

这句百分百“不符合风控合规”的话,对于机构投资者而言,即便借他十个胆儿,恐怕也不敢这么说。几天后,他回应媒体,当时只是随口一说:“我就是个精神病,就是靠乱说话的形象吃饭的”。

口无遮拦,还是“揣着明白装糊涂”?

相比机构派的私募们的“谨小慎微”,在资本市场浸泡三十年的林园有一套自己的生存之道。持股上剑走偏锋,从不忌讳对重仓股的偏爱;语言上口无遮拦,语不惊人死不休。

不过,这一早年的狂狷不羁的风格,如果没有业绩的支撑和资金的力捧,在漫长的资本市场上不过是昙花一现,早年的叶荣添、“当红”的徐晓峰,无不是这种“套路”——先成“网红”,再收割粉丝。

只是,这种急功近利的套路,终究抵不过一两轮熊市的洗礼。林园的传奇之处就在于,他出道多年依然保持这种“语出惊人”的风格,尽管颇受非议,但似乎一直不缺追随者。

中基协私募备案信息显示,林园投资共备案了268只产品,以“林园投资XXX号私募基金”为例,从2017年1月1号产品备案后,至今已排至313号,其备案时间为2021年8月4日。

“林园投资”,对于一家百亿私募而言,少有像林园这样,将自己的名字和公司名称、产品名称高度合一的打法,其背后要么是其过于膨胀的自信,要么是将“网红”价值最大化的高明之举。

与外界的印象略有不同,林园投资的背后,并不是林园一个人在战斗。尽管林园本人的“草根”色彩依旧,但团队其他高管的履历却很亮眼,总经理马志宏和风控总监张文均有30年证券从业经验,副总经理马骁雷和副总裁左杨玲均为名校硕士毕业,并曾在大公司有过历练。

“网红”其表,硬核其内?面对资本市场的是是非非,驰骋股市30年、早实现财富自由、即将步入花甲的林园恐怕早已看淡了这一切,他不必改变,也无需改变,他已成为林园投资的一个精神“符号”。

“A股从来不缺擅长的讲故事(吹牛皮)人,只有他,将这些故事(牛皮)一一变成了现实,这个人就是贾跃亭。”2015年4月,一位当时重仓乐视网的机构投资人的这番话,至今仍言犹在耳。

资本市场从不缺一时耀眼的流星,见惯了无数明星公司和热门股神话破灭的林园应该早已深知这一点,林园投资的“去林园化”估计也在计划之内,只是暂时不忍舍弃这一无往不胜的“网红价值”。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