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市场 >

我,“双非”本科毕业,为进大厂准备了三年|2022就业季

来源:中新经纬   2022-05-31 17:26:43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毕业季,2022届毕业生马上就要离开校园,他们有的要继续深造,有的即将步入职场,开启人生另一个重要阶段。

疫情之下,这届毕业生的求职路注定不平坦,不仅要面对“云面试”“云实习”等意外之考,还要面对招聘会和一些考试的推迟、供给端用人单位招聘计划的改变等等。这些毕业生如何顺利走完步入职场的“最后一公里”,找到一份心仪的工作?

中新经纬近期推出“2022就业季”系列报道,对话这届毕业生,听听他们的求职经历,也希望对正在找工作的毕业生们有所启发。

林子逸是陕西西安一所普通一本院校2022年的应届本科毕业生,也就是俗称的“双非”(非211非985院校)毕业生,他靠着提前做了三年的准备,以非科班专业的学历背景拿到了头部互联网企业的offer。

以下是林子逸的自述:

2021年3月,我最开始投简历找实习的时候,大厂、小公司加起来投了50多家,但是收到回复的只有10家,其余的都石沉大海。可能是因为自己比较“菜”,加上我们学校是“双非”,最后拿到offer的只有3家。

最早对计算机有兴趣是因为《黑客帝国》,觉得那也太酷了。上了大学,我选了信息管理专业,结果开学的时候发现这个专业属于经济管理学院,而不是计算机学院。信息管理的专业课也会教一些计算机的知识,但是都学得很浅。我也尝试去旁听计算机系的专业课,但是因为课时冲突,我的学习跟不上他们,没有什么成效。

我还是想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大约是2019年初,我决定将来要在计算机行业工作,之后我便开始做各种准备。那时候刚好有计算机培训班来招生,我想给自己好好补一下基础,和家里商量拿了一万的学费。高考后填志愿,父母有劝过我不要学计算机,他们觉得这个行业不太健康,容易掉头发。他们想让我学一门技术,比如土木、机械这些,但是我努力说服了他们,“我自己的路要自己走”。

我看了很多相关的书,有的知识记不住,我就写到博客里保存,这个习惯一直坚持到现在,写了200多篇,差不多有100万字,这算是我大学生涯最宝贵的财富之一。我还写了很多项目,最开始是模仿别人的,后来可以自己写。

在这个过程中,我在二手交易平台上接到了一些单子。其实就是比较简单的课程设计,但是很多人不会写。我记得我第一个单子是180元,我一天就写完了。陆陆续续写了20多个单子,算是尝到了甜头,觉得在这条路上走下去能有一个比较好的结果。

关于就业,我一开始给自己设立的目标是谷歌,但是因为我的英语不太好,就把目光移向了国内的公司。我比较喜欢给自己设立一个比较远的目标,这样自己压力会更大,付出更多的努力。这样即使达不到目标,结果也不会差得特别多。

但是最开始找实习的时候,我被深深地挫败了。在给了我机会的10家公司的面试里,我基本都处于一问三不知的状态,其实事后复盘觉得那些问题都在我的知识范围内,但是我当时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而且自己的知识体系特别凌乱,大脑一片空白。

一边面试、一边总结,那段时间就是不停地刷题,背一些面试中最常见的问题,加固自己的知识。后来,一家小公司最先给我发了录用通知书,也是通过它我才慢慢建立自信,后来陆续又收到了两家大厂的录用通知书。

我选择了去一家BAT大厂进行暑期实习,这一段实习其实可以说打破了我对互联网公司的崇拜。去之前我觉得大厂的技术特别厉害,后来发现其实还好,没有超出自己的认知,努努力还是跟得上的,那段时间也进步了很多。

有了这些积累加持,我找工作的时候顺利很多,我不再需要用“海投”战术。一般秋招是每年的9月、10月,但是我2021年8月初就拿到了offer。我当时只投了5家头部互联网企业,通过了3家。我现在就职的这家公司,面试的时候面试官看了我做的项目,觉得还不错,很快让我通过了。另外2家面试的时候,问题我都能答上来,是在人力资源那一关挂的,可能是没有职位了。

有了这些录用通知书,我早早就“躺平”了。作为一个非科班专业出身的”双非“学生,能够收获这样的结果我已经很满足了。如果说有什么遗憾,就是大学期间我只顾着学习计算机知识,没有去体验更多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

我是没什么天赋的普通人,能够获得大厂青睐,还是因为坚持提升了自己的专业能力。如果一切重来的话,我还是会选择在这条路上走下去,毕竟做自己喜欢的事是十分幸运的。

(应采访对象要求,林子逸为化名)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