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市场 >

【财联社时评】要客观看待银行当前的净利预喜

来源:财联社   2022-01-12 11:23:59

在业绩预喜的加持下,银行板块近期渐获资金青睐。开年前6个交易日,5家银行发布业绩快报,4家净利润增幅超20%,其中成都银行、兴业银行、江苏银行开年以来股价累计涨幅超10%。

之所以看好银行业,是因为市场观点认为,近期中央政策强力稳增长,未来经济形势稳定后有利于银行业信贷投放;银行业最大风险之一地产行业的融资环境放松,且鼓励并购释放个案风险;同时市场流动性充足,有利银行信贷腾挪空间。但实际上,银行业绩预喜、股价拉升几乎是A股市场每年的“惯例”,只是今年在市场热点不多、方向发散的情况下显得格外突出。

笔者认为,投资者应该更理性看待当前的银行业绩预增,理由有以下几个。

我们首先应当看到,2021年银行业绩普遍大涨与2020年业绩基数低直接相关,尤其是净利润指标。众所周知,受到疫情爆发的影响,监管在2020年曾经要求银行做实拨备,加大核销,适当调降净利润。在这一要求的影响下,商业银行板块2020年的净利润增速普遍比较低。基础比较好的银行借此大幅增提拨备,作为应对下一个周期的利润缓冲;基础一般的银行则只是单纯的消化历史欠账,在拨备方面的预提是相对有限的。

而无论从政策面还是行业面看,2021年银行面临的经营环境没有太大的变化。政策面上,对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的要求依旧严格,资管新规的大限并没有展期,这对商业银行整体的腾挪空间还是比较局限的;基本面上,疫情的影响仍在延续,而去年传统上的大客户政府支出力度偏弱,银行实际能够拓展的空间并没有质的好转。

其次需要看到的是,2022年银行面临的是降息周期,从“量与价”的角度去看,其经营空间的改善是有限的。诚然,在稳增长政策基调下,经济形势稳定有利于银行展业,市场流动性充裕对企业有利,但这对于银行最主要影响还是释放资产风险,而非收入和利润。随着资金价格逐步下调,我们会看到更明显的资金和信贷利率同步下降的走势,这对银行的利差收入其实是不利的。

另外,随着越来越多的定向工具出台,这对银行商业化经营自主权的影响不容忽视。当年大行集体下沉经营小微对行业带来的冲击仍然历历在目,所以总体看尽管今年银行信贷总量增加是大概率事件,但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与中小银行的业绩分化可能会更加明显,中小银行极有可能重现增收不增利情况。大型银行的规模体量大、市场广,业务腾挪的空间也比较大,加之对企业议价能力高于中小银行,其承受和消化能力整体看是更强的。

最后,正是因为银行净利润指标易受各种监管要求的影响,传统上行业内倾向于用更大的口径,也即营业收入去看银行的经营状况。而目前的预增情况来看,营业收入同比两位数变动的只有2家银行,其余基本延续了往年个位数预增的常态,这也从侧面印证了去年银行的经营状况不能存在市场期待的预期差情况。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