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市场 >

年报提了12次!招行田惠宇口中的“大财富管理”背后隐藏三大含义,“零售之王”未来五年立志攻下这座大山

来源:金融界网   2021-03-22 19:26:55

金融界网3月22日消息 “今天的招商银行(行情600036,诊股)可能是离大财富管理最近的幸运儿”。

田惠宇首提的“大财富管理”成了被业内津津乐道的一个“新”名词。金融界发现,在这份年报中,“大财富管理”被提了12次。

红杉沈南鹏说过,百年企业没有“me too”只有“first in class”。那么研究这样first-class bank提出的新战略背后的意义就显得颇为重要。

战略清晰

事实上,早在2019年3月,光大银行(行情601818,诊股)就曾经提出“大财富管理”概念,让财富管理有“大”、“真”、“新”的特点。而时隔2年,招行田惠宇对此战略的定义,也再次赋予这一概念全新的“阐释”。

田惠宇在开篇就称,招行要做大财富管理的客群,让财富管理不再是富人的座右铭,也要渗透向更多的长尾客户。用田行长的话来说,就是让财富管理也可以“飞入寻常百姓家”。

但“大”客群或许只是这个大财富管理中的一层意思。

终极层面,招商银行财富管理要做的其实是打造大财富管理的“三大”,“大”客群、“大”平台、“大”生态,最终实现招商银行的周期弱化与资本减重。

田惠宇表示,这一战略也是当前“招行穿过未来的迷雾所能看到的、离3.0模式最贴近的方向,是“轻型银行”纵深推进的高级型态,也是在低利率时代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的战略支点。”

而要打造这样的新战略,招行做到了什么,又想要做成什么?

打造大财富管理价值循环链

年报中清晰的写到,招行想做的就是:

以客户资金流为脉络,有效连接客户投资端和融资端需求,进一步打通 “财富管理-资产管理-投资银行”价值循环链,用更加开放的思维,促进“一体两翼”在更高层次上深度融合,将招行的优势与全社会的资源更好地整合,让客户资金和资产在招行的平台上对接、流动、留存,形成资金供给、资金管理、资金融通相互作用的生态圈,强化“飞轮效应”,更好地为客户创造价值。

事实上,招行的飞轮在业界已经是公认快速的了。

有业内人士统计,2015-2020招行AUM VS资管行业规模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差值已经达到了6%。而这6个点的差异,直观上数值差距不大,但本质上却存在着多层次的思维认知差异。

招行的“行”与“知”

拿此次的年报来看,我们认为招行在这些领域都践行了自己的“行”与“知”。

在客群上,2020年,招行零售客户总数是1.58亿户,其中金葵花及以上客户(金融资产50万以上)为310.18户,占客户总数的1.96%。

从增速上来看,招行普通客户(不含金葵花及以上)数量增长9.58%,金葵花客户(不含私人银行)数量增长16.98%,私人银行客户数量增长22.41%,这也显示了富人阶级对于招行品牌的进一步认可。但招行看到的却是普通客户的增长潜力,因而未来决定要做大客群。

在打造的平台方面,作为银行渠道的顶流品牌,招行在过去一年拿下了合计285亿元的财富管理手续费与佣金收入,增幅高达35%,其中接近百亿的基金收入成了“储蓄搬家”时代的一条例证。

1

业内人士称,招行开放式的大平台提供了丰富、有竞争力的产品谱系,大幅提高了客户体验的同时有望推动佣金费率进入提升通道。此外,可以观察到的是,目前招行启动了零售金融总部调整组织架构以提高经营效率,形成了财富平台部、私人银行部、零售信贷部、信用卡中心四部门来更好挖掘客户价值。

1

在生态方面,招行的对公、投行、资管、财富等业务条线协作赋能。招行在年报中提到,通过财富管理、资产管理和投资银行的联动,招行实现了AUM增量创历史新高,增幅创近五年新高,托管规模突破16万亿元,增加2.82万亿元。

大财富管理的“痛点”

不过,大财富管理前方探索路上又会有哪些“无人区”?

招行是否存在担忧呢?从本次年报中我们也能看到零售之王眼中的痛点与难点。年报中,招行首次提出了要建立适应大财富管理的风险管理体系,要将风险控制的策略贯穿到资产组织、产品创设、资产配置、投资者适当性、投后管理的全过程。系统提升行业研究和客户认知能力,构建具有招行特色的行业分类体系。

招商银行行长田惠宇也在今晨的业绩发布会上表示,他认为在“大财富管理”框架下,招行的风险管理能力要涵盖资产组织、产品创设、产品配置、合作伙伴选择、投资者教育、投资者陪伴、投后管理等环节,超出传统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的范畴。

“这是我们的难点和痛点,需要未来五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努力”,田惠宇说道。

招行董事长缪建民也表示,风险管理决定了招行未来能走多远。

毋庸置疑,这座大山招行只能自己探索,毕竟,颠覆者就是在创新的路上一路摸索,最终打磨出一个行业未来的样子。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