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白银 >

银行理财业务的进化与投资者权益保护

来源:中国理财网   2021-03-23 16:22:20

随着数字金融特别是移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银行理财产品投资日益呈现小额化、线上化趋势,进一步丰富了居民特别是农村和低收入人群的投资渠道,增加了财产性收入来源,极大满足了投资者资产保值增值需求。与此同时,理财产品去刚兑政策出台实施,又加大了投资人的理财风险。针对2018年资管新规颁布后银行理财业务发展的新趋势、新挑战,监管部门不断加强法律制度和规则体系建设,先后出台了理财新规、《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净资本管理办法(试行)》《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等配套细则,统一了资产管理产品监管标准,推动了银行理财业务持续规范健康发展,进一步扩大了理财金融产品的服务面,提升了国民的金融理财业务的获得性。据《中国银行(行情601988,诊股)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20)》统计,截至2020年底,银行理财全年兑付客户收益9932.5亿元,同比增长7.13%。

一、逻辑改变,银行理财业务面临新旧商业转型挑战

资管新规要求银行理财业务实行净值化管理,产品发行从预期收益型逐步转向净值化产品。在净值化时代,银行理财的内在逻辑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其商业模式也将逐渐从“锁定成本,赚取全部超额收益,实质承担全额风险”的旧模式,转变为“受托管理,锁定风险,赚取固定管理费和部分超额收益”的新模式。

1、决策机制发生转变。随着单只理财产品的表现成为影响投资人去留的重要因素,投资经理将成为第一责任人,需要对理财产品的收益率、风险损失、收益波动等产品表现承担更多的责任。

2、投资策略发生转变。理财产品面临的流动性风险加大,将降低理财资金在中长期或低流动资产类别的投资比例,进而影响理财产品的整体收益率。此外,理财业务负债端的价格往往存在一定刚性,理财产品业绩基准的调整也滞后于资产端的收益变化,从而导致机构的超额收益将被进一步压缩。

3、产品体系发生转变。丰富的产品线以及科学的产品结构成为获客、稳客的重要抓手,使得银行理财公司必须基于不同家庭结构、年龄层次、收入水平和风险偏好,搭建覆盖各投资品种、风险等级和投资期限的产品体系,让投资者在基本储蓄与专业投资之间找到更符合自身风险偏好的理财产品。

4、投资者结构发生转变。随着理财产品的原有投资者群体出现分化,部分风险偏好特别低的投资者因难以接受产品净值波动而退出理财投资,追求更高收益的投资者转移到目前投资逻辑和框架更为清晰的基金领域,将使得理财投资者教育再次被提上日程。

5、与母行关系发生转变。随着理财业务逐步从以信贷理念为主导转向以投资理念为核心,与母行的协同关系最终将被打破,原属于母行的客群渠道、资产供给、流动性支持等比较优势将逐步淡化甚至消失,理财公司将不得不重塑渠道、客户、产品、投研、系统等全流程。

6、投资顾问的价值发生转变。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者风险偏好普遍偏低,机构需更加注重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将理财产品销售服务贯穿于理财产品全生命周期。在该背景下,投资顾问提供的售前规划、售中讲解和持续建议等服务价值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溯本回源,银行理财业务转型路径探索成效初显

作为中国资产管理市场的领先者,银行理财业务在过去十几年中实现了规模快速扩张。《资管新规》颁布后,在监管部门的督促和支持下,银行理财公司成立伊始就按照资管新规政策导向,积极主动回归“受人之托,代客理财”之资管本源,坚持公开透明产品定位,注重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在服务实体经济、助力居民财富增长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目前开业的20家理财公司中,已逐步呈现出发展定位差异化、理财产品净值化、公司利润头部化三大特征。

一是溯本回源,净值化比例进一步提升。打破刚性兑付是《资管新规》首要任务,而打破刚兑最好的方式是净值化管理。随着打破刚兑、去通道、禁资金池、除嵌套等的加速展开,银行保本理财、同业理财规模逐步压缩,各家机构都根据自身情况,从营销到产品创设再到投研投资梳理出了适宜的发展路径,净值型理财产品发行量持续提升。据《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20)》统计,截止2020年底,净值型理财产品存续规模17.4万亿元,同比增长59.07%;净值型理财产品占理财产品存续余额的67.28%,同比上升22.06个百分点。

二是差异发展,初步形成多元竞争、合作共赢格局。《资管新规》及其配套细则推动资管机构同台竞技,各类机构分工与专业化趋势进一步深化。银行理财机构一方面主动从“利差模式”转向管理费模式,不断夯实拓展负债端的绝对优势与资产端的比较优势,通过多元化渠道建设和营销方式的转变,发挥客户资源优势拓宽资金来源,同时以固收类资产为基础向外拓展投资谱系,搭建多元资产投研体系和风控体系。另一方面通过与基金、信托、保险等机构积极开展合作,降低业务转换成本,通过内外兼修的方式逐步实现向“真资管”的过渡。

三是理财蝶变,银行资管潜力逐步释放。随着银行理财的业务体系、产品体系、组织架构重塑初步完成,其竞争力开始显现,增长潜力、盈利空间逐渐打开,市场规模进一步回升。据《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20)》统计,截至 2020 年末,银行理财存续余额25.86万亿,同比增长 6.90%。放眼全球,前 20 大资管机构中,有商业银行背景的资管机构占据半壁江山,未来银行理财仍将在国内大资管中占有核心位置。

三、协调联动,推进理财市场高质量规范发展

随着统一资管行业审慎监管要求的纲领性制度文件的出台及逐步落地实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新体系、不断扩大理财业务的服务面、切实保护好理财投资人切身体益的“三位一体”的理财业务新构架基本形成。为推动净值化时代银行理财持续健康规范发展,中银协将在监管部门指导下,在前期与理财中心合作基础上,继续加强协调联动,积极传导监管政策,反映行业诉求,搭建交流合作平台,推动人才培养,不断提升服务监管和会员单位的能力水平。

一是择机发布《理财产品估值操作指南》《理财产品会计核算实用手册》,为行业提供一个统一的估值标准指南,补齐行业估值核算操作短板。

二是研究制定《理财产品信息披露指南》,进一步强化投资者利益保护,推进净值化转型,促进理财业务规范健康发展。

三是组织开展投资者教育工作,向投资者普及银行理财金融知识,转变银行理财投资者刚性兑付观念,协助培育正确的投资理念。

四是持续开展全国杰出财富管理师大赛和“财富管理师”认证培训工作,推动行业人才培养,引导从业者从法律法规、资产配置、风险管理等方面不断提升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准。

(张亮 中国银行业协会副秘书长)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