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白银 >

原地过年!钱依旧没少花?有些事还是得想的长远!

来源:天下齐观   2021-02-12 12:22:14

今年,为了响应国家号召,避免路途感染疫情的风险啊, 很多人都选择了原地过年,所以我们没看到火爆的春运场面,也没看到跨省的堵车人流。反而城市里热闹了不少。

之前我们说过,年轻人很多都不太想回家过年,因为来回来去太麻烦,再加上一些地区的习俗,送礼拜年,这一趟春节返乡,很可能会透支掉几个月的收入,这就让本不富裕的年轻人,更加捉襟见肘。所以,老齐身边有不少年轻人,听到原地过年的倡议,都毅然决然留在城市里,正好有了正当的理由不用回家了。

但是,似乎有点事与愿违,

首先,一开始以为自己躲清静,但是当春晚的音乐响起之后,清静也就变成了一种凄凉,失去了一大家子的年夜饭,吃起来有点索然无味,跟平常好像没啥区别,似乎觉得少了点什么。有的时候,老妈的唠叨,老爸的训斥,七大姑八大姨的攀比,似乎也是一种年味。

其次,本以为不回家过年,就能省点钱,但是没想到科技如此发达,视频给你拜年,你也不好全无表示。左手一个红包,右手一个转账。都加在一起,钱依旧没省下来。甚至不少人在痛骂,万恶的微信红包。而且原来回家,还能蹭吃蹭喝,现在要想吃点好的。也得自己张罗。麻烦不说,钱也没少花。

第三,原来过年,行程安排的满满当当,每天都有计划,父母要陪,亲戚要见,同学要聚,再加上往返的路程,相当的充实,现在不回家了,自己的时间一下子富裕了好多。甚至闲的发慌,不知道该干点什么?

其实全家人一起过年,已经成为了我们的习惯,而这个全家,就是指的一个大家庭,有父母,有亲友,但现代社会的趋势,其实正在打散大家庭,化整为零,变成一个个小家庭。甚至让很多家庭都被万水千山阻隔,情感上唯一的纽带,可能就是春节这一顿年夜饭,很多出来打工的小伙伴,一年到头可能也就是春节回去一次。有些话,一年也只有机会说一次。现在突然因为疫情,要原地过年了,大家肯定会觉得少了点什么。情感上不太适应。这也是人之常情。越是上岁数的人,可能越是想家,之前有调查显示,独自在城市打工,父母,妻子儿女全在老家的人,最想回家,任何倡议也阻挡不了他们回家的心,其次是单身的年轻人,他们由于过于孤独,所以也想回家,但是回家负担较重,也会被逼婚,所以也会比较纠结。第三就是已经在大城市安家,妻子儿女都在城市里的人,反而回家的意愿是最弱的。他们早已经不习惯乡村的生活,甚至每年还都为回老家,回谁的老家起纠纷,现在原地过年正好。

所以到底要不要春节回家这个事,每个人心里的观念和想法都不同,这跟每个人所处的场景位置是一致的,不能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评价,就应该回家,就应该给父母拜年,这似乎也并不完全正确。毕竟现在的社会趋势就是这样的,家庭越来越小,最后全都关起门来单过。所以很多的观念,可能不得不进行更新。比如养儿防老这个事,可能以后就是个很大的问题。不是孝不孝顺的问题,而是没有能力。远在千里之外的子女,怎么照顾家乡年迈的父母,这个似乎很让人头疼。

目前国家能想到的解决方法就是,开放落户限制,让人口逐渐固定下来,年轻人固定下来了, 家里的老人就有可能跟随迁出,从乡村来到城市生活,当然这只是一种可能,是否能成型,还要看老年人的意愿,就目前来看,老年人通常故土难离,只要自己身体还行,通常是不愿意给子女添麻烦的,除非自己是真的没办法了,才会投靠子女。所以我们总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现在老龄化还没到这个程度,但是再过10年,可能很多人都会面临着这个难题。所以年轻人要早做打算。你在哪里落户,未来如何照顾老人,这事得提前谋划,等临时出问题了,可能一下就把你拖垮了。

老齐也在思考,经过两年疫情的洗礼,原地过年会不会就把春运这个事给冲淡了呢?现在看依旧还是不会,因为大家还不能完全自己照顾自己,还需要相互扶持,未来消灭春运的,应该是人口大流动之后的安居乐业,让中国的家庭,可以在流动中进行重组,从而落地生根。既兼顾亲情,又避免舟车劳顿,千里之隔。比如四川,原来就是一个人口输出大省,四川人很多都来到北上广打工,而现在随着成渝板块的崛起,不少四川人回到成都和重庆,也是国际化大都市打工,这就离家近多了。幸福感也就提高了很多。未来把父母接到成都和重庆周边的卫星城养老,既拉近了距离,又没离开故土,既能相互扶持,又彼此独立,应该算是一个两全其美的选择。对于国家来说,这就是我们的新型城镇化,在转移完了年轻劳动力之后,下一步就要让这些流动人口固定下来,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转移留守儿童和老人。未来这个事,将关系到很多人的幸福。所以特别是那些还没落户的年轻人,或者即将要出来打工的年轻人,应该自己好好考虑考虑。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