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白银 >

21家公募砸重金干这件大事,蔡向阳、袁航、丘栋荣都来了,释放什么信号?

来源:中国证券报   2021-02-04 21:23:20

开年以来,基金公司的基金自购规模节节攀升,短短一个多月的自购规模超过了3亿元,其中还不乏蔡向阳、袁航、丘栋荣等绩优基金经理的身影。

分析指出,基金自购大多是为了彰显投资信心,大规模的自购多发生在市场行情高涨或单边暴跌时。但不可把自购行为当成绝对的投资决策参考。相比之下,头部基金公司的投研策略,其参考借鉴意义更为明显。在当前背景下,要特别注重公募对“抱团”和“流动性”这两大关键因素的预判。

权益基金占比超8成

Wind数据显示,截至2月4日,2021年以来共有21家公募机构(包括基金公司、券商、券商资管)累计进行了33次(只)基金自购,总规模达3.33亿元。这一规模与2020年同期时疫情暴发背景下公募踊跃自购的额度(3.71亿元)基本持平,明显高出2019年同期的自购规模2.5亿元。

在自购基金的种类上,2021年以来自购主力军是权益型基金。Wind数据显示,3.33亿元的自购规模中有1.1亿元为股票型基金,1.73亿元为混合型基金,两类基金自购规模合及2.83亿元,占比高达84.98%;往年充当自购主力军的债券型基金,今年以来的自购规模只有5000万元。

从具体公司行为来看,2021年以来自购次数最多的公司是天弘基金,一共实施了8次自购,而申购金额最大的是工银瑞信基金,出资7000万元申购了旗下基金工银聚利18个月定开混合A。

需要指出的是,除了公司层面的基金自购外,今年以来还出现了不少知名基金经理的个人自购。

比如,今年1月份,上投摩根远见两年持有期混合基金的基金经理杜猛投资500万元认购该基金,上投摩根安享回报一年持有期债券基金的基金经理陈圆明出资100万元认购该基金。此外,华夏基金蔡向阳出资200万元认购其所管理的华夏睿阳一年持有混合基金,鹏华品质优选混合的基金经理袁航拟于近期出资100万元认购该基金,此外还有中庚基金丘栋荣出资615万元认购中庚价值品质。

彰显未来投资信心

德圣基金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肖锋表示,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购买自己的产品是对基金自己产品性能的认可,也是与投资者利益捆绑和分担风险的体现。同时,基金经理的认购行为可以被视为一种营销手段,投资者可以增加信心。

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王博生表示,基金自购的场景一般有两类:一是市场风险快速释放的时候,多出于增强投资者信心目的,防止大规模赎回带来的踩踏以及规模快速缩减;二是“熊末牛初”风险偏好萎靡的时候,自购更多是为之后的行情储备弹药,是以好价格获取好股票的优良机会。

还有市场分析人士对记者指出,基金自购与市场行情之间,有着一定联系,这并不是明显的强联系。从近几年自购情况来看,大规模的基金自购多是发生在市场行情高涨或单边暴跌时。从某种意义上讲,自购信号更多是彰显基金公司对旗下基金投资的未来信心,但这并不意味着自购基金就比其他基金有着明显的回报优势。

wind数据显示,在自购区间内,上述33只自购基金中只有6只实现正收益,录得负收益的基金则有20只。

该市场分析人士表示,并不排除部分基金自购是出于维护规模以避免清盘,或使基金达到成立条件等目的。投资者应遵循“基本面”原则选择基金,不仅要避开规模长期徘徊在清盘边缘的迷你基金,还要重点考察基金经理的风格稳定性和历史收益稳定性。

不可当成绝对投资依据

上述市场分析人士指出,基金自购彰显基金的投资信心,但历年以来自购基金当中基本都存在着一定的收益不佳基金。因此,不建议投资者把自购信号当成绝对的投资依据。相比之下,头部基金公司的投研策略,其参考借鉴意义更为明显。就当前背景而言,要特别注重公募对“抱团”和“流动性”这两大关键因素的预判。

招商基金指出,境外流动性仍处于总量宽松阶段,全球经济将延续国内供给端与海外需求端共振模式。从中长期的角度来看, 在“弱美元、稳人民币”的趋势下,港股中资股的盈利确定性高、低估值的优势明显。叠加目前港股相较于A股的投资性价比处于历史高位,南向资金有望持续净流入,长期看好港股具有资产稀缺性的新经济板块,以及中概股回归受益的板块。

景顺长城基金表示,从板块轮动上看,市场的结构性行情特点仍然十分明显,相关上涨板块背后基本面的逻辑都比较强,例如白酒的盈利稳定、新能源的长期市场前景较好等。“长期来看,机构持股集中的现象是成熟市场所共有的、对优质标的的溢价现象,不必太过担忧。短期维度看,年初的资金面仍然相对宽裕,新发基金的建仓可能仍带来增量资金入市,北向资金也保持强势流入。”

其中,针对新能源车板块,平安新能车ETF基金经理钱晶指出,上市公司的盈利情况将是决定股价表现的关键因素,未来新能源车仍是一个比较不错的投资赛道,对新能源车板块有比较强的信心。“从产销数据上来看,新能源车产业链的景气度依旧向好,且2021年是全球新能源车产业同频共振的一年,欧洲、美国和中国预期都会有比较高的增速,行业盈利增速实现高增长的确定性很高。从行业比较角度来看,目前A股也很难找到盈利增速能够超过新能源板块的行业,因此今年整体还是对新能源车板块有比较强的信心。”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