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要闻 >

私募行业“大洗牌”!多家退出百亿行列

来源:中国基金报   2022-06-05 19:22:05

数据显示,截至5月31日,国内共有109家证券私募机构的管理规模超百亿,但与年初相比,赫富投资、同犇投资、望正资产、嘉恳资产、煜德投资5家私募掉出百亿梯队。另外也有机构逆市发展,白鹭资产、红土资产在5月份先后跻身百亿俱乐部。整体而言,百亿私募数量增长较之前变缓。

对此,多数私募认为,头部私募机构格局的变化主要与市场回调净值下跌、投资者恐慌性赎回、自身策略适应性、核心团队稳定性等因素相关。面对这一情况,私募认为这是压力更是动力,未来会通过投研组织体系、客户服务体系、募资渠道体系、风控合规体系这几个方面不断完善提升。

头部私募格局生变

受业绩变动影响较大

对于今年百亿私募格局变化的背后原因,某百亿私募市场总监表示,这与市场周期性变化、自身策略适应性、核心团队稳定性等因素相关,且这些因素将持续对私募行业头部机构竞争格局产生深刻影响。

上述市场总监进一步称,受今年市场震荡下行影响,部分私募投资者对百亿级私募的信任弱化,认购热情和持有信心有所下降,由于产品净值下跌导致客户大量赎回,使得多家私募掉出百亿梯队,个别机构由于核心投研团队的出走导致规模下降。尽管今年以来百亿级私募机构总数出现下滑,但近两年证券私募行业规模化趋势明显,百亿级私募梯队优胜劣汰,对行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格上旗下金樟投资研究员关晓敏指出,2021年下半年起,陆续有百亿机构退出的情况,这主要是市场回调带来的影响,净值的下跌带来了规模的缩水,第二,在市场持续不好,净值下跌的过程中,投资人恐慌性赎回。第三,后续的资金募集也受到一定的影响,市场资金也相对匮乏。

明晟东诚投资副总监任波认为,百亿私募梯队的新陈代谢实属正常现象。私募管理人管理规模变动的直接原因是受净值下跌的影响以及投资人赎回,但从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来看,那些赎回量比较大的私募机构,可能是客户服务没有做到位。客户服务是投资者与私募产品之间的重要纽带,但有些私募对客户服务并不重视,导致投资人对产品信心不足,理解程度不深,净值出现波动后立即赎回,进而导致管理人的规模出现大幅波动。

白鹭资管合伙人杜旭指出,去年9月以来,市场经历了大幅的向下调整,风格也出现了频繁的切换,给所有投资机构都带来了挑战,此时更需要管理人具备多元化收益的能力,以及良好的风控能力。今年,业绩表现靠前的不少是跨资产的复合策略产品,印证了多资产、多策略配置的重要性。此外,在股票Alpha方面,在市场缺乏热点、风格不延续的环境下,高质量且稳定的超额更难获取,去年9月以来仍能持续表现稳定的管理人,也进一步获得了市场的认可。据了解,白鹭资管刚于5月份加入百亿私募队伍。

星石投资首席研究官方磊直言,今年以来股市表现较差,前5个月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下跌幅度达到了18.26%,净值下跌对规模的影响可能也比较大。同时股市赚钱效应的减弱可能会导致投资者赎回份额,进一步加大私募公司的规模压力。

宽远资产指出,私募基金行业本质还是基于证券市场的行业,证券市场中波动最大且最能实现最大潜在收益的还是在股票市场,私募基金规模总体上受股票市场波动的影响非常大。股票市场容量扩大、股票数量大幅增加、市场风格一直在发生变化,不同投资风格的管理人在不同的阶段也有不同的业绩表现,从而使得管理规模相对应发生变化。

好买基金研究中心研究员刘泽龙表示,百亿股票型私募掉队的情况每年都在发生,原因也各有不同,但今年的原因却比较一致,即“股市不好”。尽管近期市场有所反弹,但年内市场整体剧烈调整,不少指数5个月抹去过去两年涨幅。除此之外,个体原因也值得重视,一部分私募业绩的“掉队”来自净值阶段性的回撤,但长期逻辑依然坚实,规模重新归位概率较高;但也有一部分私募管理人在投资方法上可能缺乏可持续性,过去阶段性业绩“优异”的背后承担的“泡沫”风险显现,投资者对于这类机构需要警惕。

某头部量化机构也表示,一般来说,扩容与洗牌的短期影响因素则与市场行情有一定关系,这需要管理人以平常心看待。一方面,规模本身是动态的,如果市场遭遇极端下跌行情,管理规模跟随净值回撤会带来一定下降;另一方面,财富端客户情绪将会遇冷,会从净申购转为净赎回,会带来一定规模的被动下降。

面对私募行业大洗牌

是压力更是动力

面对私募行业大洗牌,世纪前沿表示,这既是压力也是动力。去年9月份以来,由于去年很多管理人的规模急剧增加,同时两市成交量回落,导致市场的交易非常拥挤,也带来了Alpha的周期性波动。这其实是中国量化市场走向成熟必经的一个过程。由于量化规模的增长,未来的发展应该主要集中在中低频策略的发展和提升上。这里有几点比较重要,第一,由于中低频统计套利的特征,细节将决定策略的表现。第二,规模的增长会不可避免地带来信号的周期性波动,这样就对组合管理和风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三,随着高频交易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以及整体交易规模的增加,对交易带来的市场冲击的优化和管理也会更加重要;第四,从软实力方面,人员的管理以及激励规则的构建也将是成败的关键。

“私募行业格局变化给我们所带来的动力大于压力,我们更看重的是通过净值增长给持有人带来的良好体验,而非是规模增长给管理人带来的收益。所以,我们的管理规模会控制在保证投资策略有效性不变、收益率不受到影响的前提来进行动态管控。面对宏观环境的不确定性,我们会要求基金经理恪守自己的投资风格,保持勤勉、尽责的工作态度,独立思考,做到前瞻、沟通、投研一体化,根据自身规模密切关注策略运作的实际效果,在客户体验和资产管理规模之间做好平衡。”某百亿私募市场总监向记者说道。

此外,在宽远资产看来,私募行业大洗牌的情况历史上一直都有,股票市场最不缺的就是短期暴利的高光时刻,难是难在长期内是否能稳健持续增长。“我们一直以尽量减少短期波动风险,专注于长期稳健增长,获取复利收益为主要目标,所以总体上行业的波动对我们并没有太大的相对影响。但是股票市场整体行情低迷,作为系统性风险确实还是有一定的影响。”

不少私募机构认为,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下,更重要的是提升自我。明汯投资解释称,首先,私募基金属于大资管行业,所以其竞争格局更多的是基于自己对市场的深刻理解及团队投资能力,为客户创造长期价值。所谓的“行业大洗牌”的压力并非来自于外部,更多是与如何突破自我。其次,规模确实是一个很直接的评价指标,但更多是“果”,我们要去考察这背后的“因”,即投研能力、品牌建设、渠道合作。最后,除了投资能力维度外,私募管理人也会在产品要素做优化以实现规模可持续增长。例如,搭建低中高不同风险等级的多产品线,根据客户资金周转需求,设定不同锁定期等。

任波表示,“在当前私募行业开放、公平且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压力肯定有,但我们对此也有十足的准备。面对私募行业的不断变化,我们会修炼内功、持续改进自己。”他指出,一方面,加强投研能力,提高投资策略对市场的适应能力;另一方面,重视和投资人的沟通,做好客户服务,避免出现因信息错配、预期管理不充分、对产品理解不到位等原因而导致的错误的投资决策。

杜旭称,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今年行业出现一些再平衡以及新的机遇,面对行业的变化,最重要的是坚持自己的优势。对白鹭来说,仍然是坚持多策略方法论、高投入及最高人才密度,持续迭代,在新的收益来源、风控方式上不断探索精进。

方磊表示,对于私募基金业绩而言,投研能力是最为根本的核心竞争力,星石将专注于投研能力的打磨以获得中长期的超额收益。在市场低迷时,我们并未感到恐惧,而是积极进行投研活动备战未来。希望经过不断的修正和改善,星石的投研能力将走在管理规模前面。这样当股市企稳、管理规模上升时,星石已经做好了充足准备。

某大型私募表示,目前而言,私募行业的供给侧改革刚刚开始,资产管理行业有个特征,活得最长才能够活得最好。若想要活得长无非要做到以下四点:加强投研组织体系、客户服务体系、募资渠道体系、风控合规体系的建设。当然,前提是树立正确的团队价值观与愿景,用使命与信念来培养与凝聚人才。

对于国内私募行业的发展阶段,关晓敏指出,当前国内的私募行业还属于初步发展的阶段,投资人也在逐步认识、了解、熟悉私募市场,且国外的很多大型机构也非常看好国内的市场,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私募行业未来会进入到稳步发展阶段。私募机构的立身之本是策略的优势,在投资策略方面进行持续的更新迭代深耕,且公司的管理合理,投研核心团队稳定是私募长久发展的前提。

朝阳永续基金研究院研究总监尹田园称,私募行业规模仍处于较高增长期,有清晰成熟投资理念和策略,且业绩稳健的私募能走得更长久。

展望私募行业未来的发展,刘泽龙表示,长期而言,私募行业伴随着行业发展将会持续扩容,特别是考虑到居民资产中仍以房产为主,金融资产配置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较大的差距,行业发展空间依然巨大。在投资方法论上自恰并具有可持续迭代能力的私募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在此过程中,组织建设能力也会成为未来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从强个人到强体系过度会是行业下个阶段的非常重要的胜负手。

雪球副总裁夏凡认为,未来整个私募行业,仍有望保持较快的发展,而随着竞争的日益加剧,头部化特征也将愈发明显。但这并不意味着规模越大的私募,投资业绩就更优。事实上,回顾近几年的市场表现就不难发现,大规模的私募管理人超额收益获取的难度持续增加,面对震荡复杂的市场环境,灵活度也受到制约。因此,雪球作为基金代销平台,在私募基金代销业务上,对私募管理人的评价维度会更加多元,会主要从长期净值、人格认知和业绩归因三方面为投资者精选私募管理人。

百亿私募今年平均跌幅超12%、规模大变动

投资者须理性认识短期和长期业绩

中国基金报记者吴君

今年市场震荡,百亿私募平均亏损达12%、13%,正收益者屈指可数。受到短期业绩影响,不少私募在上半年管理规模出现较大变化,有的晋升为百亿私募,有的则退出了百亿阵营。私募认为,短期表现固然会对规模产生影响,但长期业绩才是维持规模的根本。

以往投资者对短期业绩变化敏感度较高,很难进行长期投资,但这几年投资者成熟度在逐步提高。关于如何引导投资者形成长期投资理念,业内人士表示,需要正确认识主动和量化产品,建立合理预期,并采取资产配置的方式去投资。

百亿私募今年平均跌幅超12%

短期业绩对规模有影响、但长期更重要

好买数据显示,截至5月27日,有统计的77家百亿级私募年内平均收益率为-13.93%,首尾相差了36.20%;其中,仅有4家实现了正收益,跌幅超20%的管理人有16家。好买基金研究中心研究员刘泽龙表示,仓位较高且集中投资于核心资产或某些热门赛道的管理人今年以来业绩压力较大。短期业绩形成“销量”,长期业绩造就“存量”,长期业绩才能形成“有效”规模,“我们认为长期‘慢’的变量才是核心变量,因此长期业绩更加重要。”

朝阳永续基金研究院研究总监、向日葵(行情300111,诊股)投资FOF研究总监尹田园称,今年百亿私募机构平均收益为-12.01%,首尾相差40个百分点,且产品平均收益为正数的机构仅有4家。不同策略表现差异巨大,以CTA策略和套利/市场中性策略为主的管理人整体表现相对较好,而以股票策略为主的管理人则表现较差。短期业绩影响规模增减斜率,中长期业绩影响规模稳定性。

格上旗下金樟投资研究员关晓敏也说,今年股票策略产品业绩普遍都不好,平均业绩来看,主观股票回撤30%左右,量化股票回撤20%左右。短暂市场不好,净值下跌,规模缩减,募集量也会减少;长期来看,如果投资人的策略没有失效,行情回归,业绩能有不错表现,市场资金活跃度增加,机构的管理规模自然会有明显提升。

宽远资产表示,今年公司所有产品算术平均收益率大概亏损六七个点,总体上坚持稳健的投资策略,把风险防范放在首位,在今年市场持续下跌期间保持了较低的回撤。“我们认为短期或中长期业绩对于规模都有明显的影响,两者并不一定存在绝对的非此即彼的关系,短期业绩好的管理人也有不少长期业绩一样优秀。但从历史来说,买私募买的都是预期,需要投资者对管理人有较高的信任度。所以历史业绩时间越长,历史上受益的投资者越多,其对管理人的信任度就会越高。”

明晟东诚投资副总监任波称,长期业绩当然比短期业绩更重要,大部分百亿私募长期业绩都不错,这也是他们能够维持较高规模的主要原因。有些私募管理人可能短期业绩做得很好,投资者趋之若鹜,规模上升很快,但如果难以维持长期稳定的收益水平,等到潮水退去,其规模的波动也会很大。

对于量化私募来说,一般在高成交、高波动、个股高分化的行情下,量价策略容易跑出阿尔法。世纪前沿表示,今年4月市场波动下滑,风格快速切换,公司做好风控,超额是不亏不赚的状态;但5月以来超额明显恢复。“长期看,当总交易额到容量上限时,有些机构会因为表现不好而调整策略(往更低换手)或减少规模,从而让出容量空间。投资是一件长期的事情,不是说短短几个月就能改变很多东西。对于相同的策略来说,规模跟业绩一般是成反比的。但是对于不同机构来说,规模的增长并不意味着业绩的倒退,如果能够把收入持续投入到策略的迭代、基础设施升级以及团队建设上来,那么很可能规模和业绩能够产生互相促进作用。”

白鹭资管合伙人杜旭告诉记者,今年公司多策略产品逆势获得正收益。白鹭坚持多策略、多资产均衡发展的理念,在9年多时间里,多策略多次表现稳健,和投资者一起穿越牛熊。“短期业绩受市场突发事件、风格等影响可能会带来一时的规模波动,但中长期的业绩才是管理人的最终价值体现,经过时间验证的业绩可以带来更稳定持久的规模。”

明汯投资认为,业绩与规模是相互影响的,规模增长来自长期业绩优秀产生复利回报带来的内生扩张,也来自投资者不断追加资金。但如果私募在市场的贝塔和超额收益的阿尔法方面均表现差强人意,除了净值回撤,也有客户端净赎回。引发规模进一步下降。“当市场越不成熟时,短期业绩影响越大;当市场越成熟长期业绩影响更大。目前中国财富行业处在逐渐成熟的过程中,两者影响都有,很难说哪个影响更大。”

投资者对短期业绩敏感度在钝化

树立资产配置理念有助于长期投资

以往投资者在意短期业绩,尹田园称,投资者对短期业绩变化非常敏感,普遍承受力不佳,特别是对于一些较新的策略和管理人,投资人没有建立起足够的信赖。关晓敏表示,在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与产品的风险等级相匹配的前提下,业绩受到短期市场影响的情况,投资人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接受,但如果投资人对市场本身不太了解叠加风险承受能力较弱,会产生一定的恐慌心态。

宽远资产认为,投资者风格区别非常大,但总体来说时间越长、投资经验越丰富的投资者其对于短期业绩变化的敏感度更低、承受能力更强。投资者教育没有捷径可走,引导投资者形成长期投资理念,任何投资理念的形成都是非常长期的过程。

汉和资本表示,短期市场波动不可避免会对投资者心理造成一些影响,但对于用于投资的资金属性较长的投资者来说,对短期波动的敏感度相对更弱。“长期权益类投资的收益来源,是我们作为优质上市企业部分所有权的持有者,所获得的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带来的红利。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不可避免会有波动,此外各类短期事件、市场参与者的情绪也都会对短期股价产生影响。在市场波动中有机会以更低的价格买入优质标的,是长期价值投资者的机会所在。”

私募认为,通过资产配置的方式,有利于投资者降低对短期的敏感度。任波分析,投资者对短期业绩更敏感,因为投资者更容易受到情绪的影响。但随着理解的深入,理性思考一定程度上能克服情绪,这也依赖于客户服务、投资者教育工作。在过往的投资者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就是大家会去追高收益,一旦牛市来了就会忽略组合与分散的重要性。部分投资人对基金收益率没有正确认知,投资决策跟着市场情绪走,分不清是运气成分和能力。当投资者明白投资中哪些是能做到的,哪些是难以做到的,就会发现选一只合适的基金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才会对市场更有敬畏心,更愿意去做投资组合,听取专业投顾的意见。

杜旭称,遭遇极端市场行情时,投资者心理难免发生波动。同时,现在越来越多投资人会更加关注长期业绩的稳定性、收益回撤比等指标。“相对于对中短期行情的追逐,资产配置是更为重要且容易实现的反脆弱方式,白鹭也一直坚持通过股票、期货、期权等多元化的投资工具,建立组合,为投资者提供长期稳定的收益。在经历市场周期之后,投资者也更加意识到能够良好跨周期的产品更加‘拿得住、赚得多’。”

刘泽龙坦言,短期产品净值巨大的回撤对投资者有较大的影响,目前普遍信心不足。首先,要建立合适的预期,特别要充分揭示风险,这样在某些极端情形下能够储备足够的内心力量,帮助走过一些困难时期,这也是获得收益的前提;其次,树立资产配置的理念有助于长期预期的形成,因为短期回撤对客户长期预期造成干扰,资产配置能够通过不同类别资产的构建形成非对称风险收益比组合,在控制风险的同时获取合宜的收益,提高投资过程的幸福感,也有助于形成长期投资的行为。在此基础上,让投资人对不同资产类别建立清晰的认知框架也十分重要。

同时,正确认识私募产品也很重要。世纪前沿表示,量化交易并非魔杖,没有必胜策略或战法。当市场交投低迷、个股同涨同跌或风格突然切换等情况出现时,量化指增策略可能受到影响,阶段性跑输指数。但过滤掉这些短期波动,长期看各策略的超额均是不断累积的,要看重长期超额。“投资者投资量化产品时,看历史超额高就追进去,短期跑不赢指数就忧心忡忡,怀疑策略失效,这种错误模式是我们需要规避的,需要明白量化的阿尔法具备一定周期性。投资者也在不断进步,慢慢习惯或熟悉长期和配置的概念。随着时间推移,相信投资者中愿意承担短期波动、能够长期坚持获得长远回报的比例会越来越大。”

明汯投资认为,随着中国财富管理行业发展成熟,目前国内投资者对短期业绩变化的敏感度在逐渐下降,策略容量是动态而绝非固化数字,其与市场交易活跃度、管理人自身策略丰富组合程度等有较大关系。对于管理人来说,策略容量始终超前于管理规模。一般来讲,管理规模量级不同则难度不同,在一定管理规模量级上仍取得较为不错的稳定超额,背后考验的是团队投研能力和策略完整性。“随着A股市场越来越有效,长期来看量化投资超额收益逐渐衰减是一个不可逆趋势。这给量化管理人提出更高要求,提高策略迭代效率,持续丰富底层策略和因子库,策略模型更加精细化,超额来源更加多元化。投资人也应当重新审视量化策略,打破对量化产品的非理性认知,对于量化私募的业绩评价要着眼于长期。对于量化多头产品,投资者更重要是观察管理人长期超额收益的稳定性和长期复合收益率情况,不盲目追求短期高回报,不为短期波动焦虑。”

不少私募表示,以往投资者对短期业绩敏感度较高,但现在成熟度在提高。某大型私募市场人士称,相比较前十年,目前投资者的羊群效应减少,从不少公募产品份额在今年一二季度还在增加,就能看出,对于短期净值的敏感度钝化,承受力也在加强,但也呈现结构化特点,不同渠道的客户,会出现一定不同,投资者的成熟程度也和市场的机构化比例呈现正相关。引导投资者的长期投资理念不难,难的是知行合一,需要更多行为金融学的不断教育,也需要投资者的资产负债表特征与私募管理人本身的特征相匹配。

雪球副总裁夏凡认为,短期市场的快涨快跌会对大部分投资者的心理产生一定影响,但雪球上的私募持仓用户认知相对成熟,平均持仓时长近20个月,往往倾向于逆势加仓,还有资产配置理念和意识,通过配置不同策略或资产抵御市场风险。在今年市场震荡情况下,截至5月末,雪球上私募的AUM维持了跟1月初相近的水平。这与雪球这些年不断倡导的“看长期、不投机”的投资者教育理念密不可分,一直致力于挖掘优质内容以帮助投资者更好的理解管理人的投资策略;同时,雪球在内容侧进行陪伴与引导,以抚平用户负面情绪。

星石投资首席研究官方磊称,从公开数据来看,购买基金的投资者中持有长期投资理念的比例已经出现了较大的提升。而且投资者的行为也越来越成熟,追涨杀跌的情况在减少,逢低加仓合理布局的正在增加。“随着中国资本市场日益平稳和财富管理行业的快速发展,投资者对权益类资产的中长期信心在不断增加。投资者教育方面,我们将通过实际数据阐述长期投资理念的优点,希望能引导投资者形成长期投资的理念。”

悲观情绪逐渐修正

私募:股市反转概率很高

中国基金报记者江右

在今年一路下行之后,5月份之后A股市场迎来较为强劲的反弹,有私募认为,局部疫情等利空因素逐渐散去,复工复产经济出现复苏预期,经济和企业盈利将走出底部区域,前期过度悲观情绪将修正为乐观,对后世保持积极态度。也有私募表示,短期还是震荡为主,关注有竞争力的优质企业。

局部疫情逐渐平息

5月A股强劲反弹

对于5月份的市场反弹,星石投资首席研究官方磊表示,股市反弹的核心因素在于国内局部疫情的逐渐平息。随着局部疫情出现明确的积极信号,市场开始交易复产复工和经济复苏预期,前期受疫情压制的投资者情绪和风险偏好也出现了较大提升。向后看,经济和企业盈利的企稳将是市场走出底部区间的核心因素,利好的持续释放会把前期过度悲观的情绪修正为乐观。经济方面,政策依旧对经济企稳具有较强的托举力,预计现有政策加速落地、新增政策力度加码的效果将很快显现,二季度大概率已经是经济底部。同时,我们认为微观层面的企业盈利也会在二季度探明底部。

相聚资本研究总监、基金经理余晓畅表示,5月份利率倒挂、疫情反复、估值较高等影响市场的因素出现了边际好转,所以也能看到社融、经济数据断崖式下跌并未对市场造成影响,而汇率贬值压力边际下降、上海复工复产预期、大宗商品价格回落等催化了市场反弹。

余晓畅认为,从估值角度看,很多优质公司的股价风险收益比呈现足够的吸引力,配置价值明显;随着经济措施的刺激力度的不断加码,一揽子稳经济政策的出台,在接下来一段时间经济的复苏能看到正面效果。市场走势来看,在一些更为明确的信号,比如房地产销售数据企稳、企业复工复产进度超预期、消费好转等出现之前,指数或呈现出窄幅波动的特征,板块将继续轮动。

盈峰资本表示,在4月政治局会议政策积极信号信号引导下,5月市场迎来反弹。本次政治局经济形势分析会,除了延续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基调强调稳增长之外,还在消费、房地产、平台经济、稳外资外贸等方面直接针对市场关心的焦点问题进行了回应和明确。

盈峰资本认为,短期看,政治局会议政策定调或将带来市场情绪修复,建议关注会议明确的稳增长政策相关的平台经济、消费、地产基建相关板块机会。中期建议继续观察政治局会议定调后稳增长举措落地及疫情防控进展。

清和泉资本表示,5月受疫情消退、稳增长政策加码、美债冲高回落等影响市场向上修复,本轮行情短期修复空间主要看稳增长政策力度且疫情未出现较大扰动,而中期市场焦点仍需放在通胀走势和美联储货币政策,当前市场经过系统性调整后,悲观情绪得到较大程度释放,相应的市场投资机会也越来越多。

汉和资本也表示,4月底的政治局会议极大提振了市场信心,随后国家也在各行各业陆续出台了扶持性政策稳定经济发展,并积极推动落实,中国经济发展的韧性并不担心;另一方面,对于优质的投资标的而言,在极端市场环境中出现较大回撤时,潜在收益空间其实是上升的,长期来看,股价还是会向内在价值回归的。

宽远资产表示,市场反弹第一个因素是前期负面情绪和市场风险的比较充分释放,形成了较低的位置。第二个是国内财政和货币政策近期大量出台,并且落实比较迅速,对经济和民生有较为强力的扶持。第三个是前期导致市场持续下跌的负面因素中,俄乌危机逐步淡化、国内疫情明显好转,经济活动开始恢复。所以5月份的反弹是有着经济逐步恢复的预期和各类支持政策的出台作为支撑的。

白鹭资管合伙人杜旭也表示,4月份随着疫情爆发引发的产业链中断风险,人民币快速贬值等不利因素集中爆发,内忧外患让市场极度悲观,走出一波恐慌性杀跌行情。而5月份的反弹本质上是市场对前期悲观预期过度反应的系统性修复行情。

明晟东诚合伙人、投资副总监任波表示,5月市场反弹,是情绪稳定后风险偏好的修复过程,市场反弹有三个因素,一是疫情修复,二是稳增长政策不断的落地,三是估值有吸引力。

短期还可能存一定风险

如疫情反复、美联储加息等

不过,市场还是可能存在风险点,汉和资本表示,风险主要来自短期的不可预测性,虽然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趋势非常好,但在发展过程中难免会有企业掉队,这也符合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所以需要我们对持有的这些标的保持紧密的跟踪、不断思考以及对于标的边际变化的高敏感度。

杜旭表示,虽然国内稳增长的刺激政策不断出台,但是疫情的反复,经济长期下行压力,以及多变的国际形势,目前仍是市场的潜在风险。

宽远资产表示,风险点可能还是需要持续关注国内疫情后续是否出现反复,以及我国防疫政策是否会进一步采取除封控之外的多元化防疫手段来控制疫情。另外还有个更长期一点的风险,就是需要观察经济在后面几个季度中的实际复苏情况,如果存在实际复苏不及预期的情况,可能市场还会有所波动。

方磊也表示,后续股市还可能存在局部疫情反复和美联储紧缩进一步加速的风险点,不过目前观察到的情况来看,出现的概率较低。因为一方面,常态化核酸下疫情大范围爆发的概率进一步降低;另一方面,美国经济可能难以抵抗更为快速的紧缩,近期美联储官员公开表态并未出现更加鹰派的信号。

任波表示,应当关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市场反弹速度比较快,预期的验证过程可能会反复,特别是政策支撑的板块;另一方面,国内疫情的动态仍值得关注。

市场估值仍然偏低

保持积极乐观态度

在经历一个来月的反弹后,星石投资首席研究官方磊表示,对后市还是保持积极态度。目前市场整体处于合理偏低估值水平,随着基本面逐步企稳,投资者信心将持续恢复,中期来看股市出现反转行情的概率很高。

方磊认为,消费板块依旧是具有极高中长期投资性价比的。从中期的视角,消费行业的盈利中枢是在不断提升的,同时疫情压制下目前需求远低于长期趋势线,叠加部分消费行业的供给出清,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的前提下,消费行业可能会面临一段时间的供需错配,后续板块盈利也是具有一定弹性的。

余晓畅表示,中长期来看,相聚资本配置成长的方向不会改变,将继续基于企业内在价值,寻求长期可持续的稳健增长,赚企业成长的钱。

看好半导体、新能源(光伏、风电)、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医药消费等领域。汽车的上半场是电动化,下半场是智能化。未来,汽车板块有望享受到电动化带来的应用场景多样化和燃油车智能化升级的双重红利。

清和泉资本表示,配置主要方向包括两类,一是长期成长空间明确,且景气度较高的光伏和新能源汽车等行业,二是基本面短期受损,估值跌至历史底部,但下半年随着需求恢复,具备较大业绩弹性的行业,如体育用品、互联网以及风电设备等行业。

盈峰资本表示,随着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推动稳经济各项政策落地见效,将逐步提振市场信心。虽然经济仍面临下行压力,但目前市场下跌动能已经逐步耗尽,而权益市场往往领先于经济触底回升。目前优质龙头公司估值回到过去 3 年低位,历史上看进入了配置非常舒服的区域。

伴随疫情不断好转,政策逐步发力,盈峰资本目前看好稳增长和疫情修复相关板块的投资机会,建议成长和价值均衡配置。

杜旭表示,目前,随着稳增长政策的逐步落地,以及复工复产有序推进,明面上的利好已一一兑现,同时技术上市场也进入了强阻力区,如要有效突破,需要超预期的驱动支持。进入6月份以后,复工和刺激政策加持下的经济能否顺利复苏,集中披露的二季报是否平稳,美联储加息是否在预期内,这些都是对市场信心的考验,所以短期市场可能会进入一个休整期,但是市场目前整体估值偏低,一旦不利因素被市场逐渐消化,经过休整后的市场或许会迎来更为有力的上涨。未来有实际业绩支撑的板块如煤炭,消费板块,以及有政策红利的国企改革板块会更受到市场青睐。

任波表示,过去两个月一直是不悲观的,现在反弹了一个月,依然保持中性偏乐观的预期。当前稳增长政策下,对新能源车而言是明显利好的,总体来讲超预期的,而且新能源车本身也是一个长期成长的赛道,长期贝塔是向上的。细分赛道中除了整车以外,智能汽车相关的电子板块也有较大空间。

近期房地产政策密集出台,但由于销售数据欠佳,该板块近期表现相对低迷。但房地产未来还会有机会,当前点位相对安全,未来向上的机会更大。此外,消费、军工等板块也值得关注。

宽远资产表示,短期内应该是震荡为主,我们还是比较关注竞争力较强的优秀企业。近期汽车板块的表现突出主要和上述市场反弹的逻辑类似,前期跌得多,近期基本面和政策有比较大的支持,尤其是促消费相关政策对汽车板块刺激较大。后续是否能持续,在政策的影响逐步消退之后,更需要关注实际基本面和业绩的增长及持续性。

世纪前沿私募表示,今年宏观形势确实复杂,大家最看重的是一些确定性的投资机会。目前整个阿尔法市场还是一个确定性较强、能够长期盈利的机会。持仓分散,严控风格敞口,股票产品市值中性且控制各类风格和行业暴露,行业因子参照申万一级行业分类偏离度不超过7%。

汽车板块受益复工复产和政策利好

后续关注景气细分板块

对于近期汽车板块的强劲表示,方磊表示,主要是受两方面因素影响:第一,上海恢复正常生产生活,汽车产业链生产端的恢复带动行业景气度提升。第二,汽车行业政策利好不断释放,例如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减免部分乘用车购置税等。向后看,由于汽车板块整体涨幅已经不小,板块普涨可能难以在中期维持,在汽车产业链复产复工、促汽车消费政策刺激居民购车需求的环境下,投资机会可能集中于景气度更优的细分板块中。

明世伙伴基金表示,在居民消费明显下滑阶段,往往有汽车消费政策推出,比如2009-2010年、2015-2017年、2020年均推出了汽车消费刺激政策。2021年以来,由于疫情、缺芯、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汽车销量始终萎靡不振,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显现背景下,汽车消费再次成为稳增长的重要抓手,率先出台了刺激政策。

复盘过去十五年主要的几轮刺激政策,基本确定2022年的政策激励,叠加疫情控制后的复工复产、下半年缺芯的缓解以及大宗原材料价格的下跌,应该会给汽车产业带来一些积极的变化。同时也应持续关注,从长期投资看,传统汽油车高速发展的巅峰期已过,增速大幅放缓,未来新能源汽车将加速替代,代表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盈峰资本表示,汽车板块近期表现突出与5月23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有关。会议提及汽车行业政策包括:阶段性减征部分乘用车购置税600亿元;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贷款、货车车贷、遇困个人房贷消费贷,支持银行年内延期还本付息;汽车央企发放的900亿元货车贷款,要银企联动延期半年还本付息;稳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复工达产政策;保障货运通畅,取消来自疫情低风险地区通行限制,一律取消不合理限高等规定和收费。

购置税减征对乘用车需求刺激力度较大。结合本次减征乘用车购置税600亿的规模以及历史经验来看,预计政策或向1.6L以下小排量燃油车领域倾斜,保守情况下测算政策或有望拉动百万辆级别的销量,对行业需求的拉动幅度约5%。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