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要闻 >

乡村振兴离不开保险护航 保险业促进农业高质高效让农民生活宜居幸福

来源:金融时报   2021-03-10 16:22:03

在《金融时报》等多家媒体近日发布的全国两会热词调查结果中,“乡村振兴”成为诸多网民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绘就了“十四五”时期发展蓝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主要目标之一。

农业发展是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一环,推进农业振兴和农业现代化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应有之义。农业作为一个风险比较高而且集中的产业,事关国计民生和粮食战略安全,迫切需要农业保险保驾护航。2020年,我国农业保险保费收入增速超过20%,远高于财险行业增速,成为仅次于健康险的增速第二大险种。

但我们也应看到,我国农业保险虽然覆盖面较广,但目前各地仍存在特色产品保险财政补贴少,政策性农险风险保障力度不足、品种单一、受益面窄等问题。下一步需要按照“提标、扩面、增品”要求,继续推进稻谷、小麦、玉米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扩大农业大灾保险试点和“保险+期货”的模式创新,推进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行情000061,诊股)保险以奖代补试点。

乡村振兴的基础是产业振兴。发展地方特色产业是拓宽增收的主要渠道,保险应当好资金融通的桥梁,降低融资成本,实现扶贫资金的“免息免担保”。在产品输出端,由于农村产业经营相对粗放,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品牌认知度弱,农产品销售主要面临“卖不出量、卖不上价”两大难题。而通过“互联网+农业科技”赋能,可以优化生产,拓宽销售渠道。伴随消费升级与农业科技创新,保险也需要不断推陈出新,适应农产品追溯、食品安全等新兴市场需求。

保险助力乡村振兴要着力扩大普惠保险覆盖面、提高服务质量。保险机构在产品设计上要更多突出利民、惠民,克服展业成本高等困难,坚持微利经营,针对农村人口收入较低、保障能力弱、保险意识薄弱等问题,大力推进农村小额保险业务,具体可围绕农村小额保险和农民养老健康保险等业务展开。长期以来,农民或农村经营主体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制约了农民增收、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在发挥保险增信功能方面,通过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农业保险保单质押等手段,保险业用低成本盘活农户资产,促进信贷资源向农村地区投放,推动农村产业发展。保险公司已积极探索出“农业保险+保证保险+保险资金支农融资”的全方位普惠金融服务模式以及“银保富”“政银保”“惠农保”“小额农村信贷保险”创新模式,有效促进了农村保险发展和农村金融繁荣。

众所周知,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过程中,农村和农民无疑是最薄弱的环节。国家虽加大了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推出“新农合”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但尚不能完全满足广大农民的需求。对于农民遭遇意外伤害、“大病返贫致贫”等困难时,补充大病和医疗保障甚至救助服务都要跟上脚步;对于留守老人和儿童,补充养老保险、长期护理保险等保障不能缺席。同时,保险公司要加大下沉力量,多开展“保险下乡”活动,增强农民的保险保障意识。

归根结底,乡村振兴是要让生态宜居,达到农民共同富裕目的。因此,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和完善乡村现代化治理体系至关重要。保险在促进乡村绿色发展、服务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提升乡村社会保障水平等方面大有可为。如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是国际上通用的实施环境风险管理的市场化手段,可以在事前有效遏制乡村污染物排放,事后补偿乡村因环境污染而遭受的损失。此外医疗责任险、雇主责任险、食品安全责任险等责任险作为处理乡村社会经济矛盾的市场化手段也具有广阔发展空间。

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保险业要聚更强大之力量,助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农民生活宜居幸福。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