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银行 >

后疫情时代高净值群体投资观:心态愈发谨慎,多元配置特征凸显

来源:投资时报   2021-02-04 16:25:00

经历疫情之后,高净值人群更加敬畏市场,风险意识逐渐增强,投资心态更为谨慎。与之相匹配,在资产配置上,多元配置、平衡风险特征凸显,资产的流动性与安全性更受重视;在选择财富管理机构时,安全性上升为首要标准

标点财经研究员 黄凤清

2020年以来,“变局”成为新主题。

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肆虐全球,让全球供应链经历严峻考验。各国经济抗风险能力有别,世界经济格局暗流涌动。部分产业部门遭受重创,新经济力量悄然生长,产业结构趋于复杂。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明显增强,金融市场亦随之波动。

全球财富面临新一轮洗牌。胡润研究院于2020年6月份发布的《疫情四个月后全球企业家财富变化特别报告》显示,在截至2020年5月31日的四个月里,胡润全球百强企业家中有60%的企业家财富增长或保持不变,40%的企业家财富减少。从国家分布上来看,全球百强企业家中,中国增加了3位,美国、俄罗斯和意大利各增加1位,中国与美国的差距已从13人降至11人。

变局之下,高净值人群的风险偏好和资产配置方向有何变化?

近日,标点财经研究院携手《投资时报》系统梳理了来自胡润研究院、中国银行(行情601988,诊股)、建信信托、中信银行(行情601998,诊股)、中信保诚人寿、瑞银集团、普华永道、中国银行业协会、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贝恩公司、天猫奢品中心、波士顿咨询公司、陆金所等数家第三方咨询机构及财富管理平台的调研报告及相关资讯,最终研究整理出《2021中国新贵阶层投资报告》。

综合各项调研结果来看,经历疫情之后,面对全球经济增速放缓,高净值人群更加敬畏市场,风险意识逐渐增强,投资心态更为谨慎。与之相匹配,在资产配置上,多元配置、平衡风险特征凸显,资产的流动性与安全性更受重视。在选择财富管理机构时,安全性上升为首要标准。

瑞银资产管理宏观资产配置策略主管Evan Brown表示:“2021年经济复苏可望持续且自行维持增长,这有赖医疗保健的创新发展,以使各个私人行业的活动逐渐恢复常态。然而,由于成熟经济体的实际利率为负值,并有可能持续到2021年或以后,投资者在创造收益的前提下必须未雨绸缪、多下苦功。”

风险意识明显增强

不同于过去经济飞速增长以及由此带来的投资机会,近年来,全球经济增速有所放缓,金融市场波动加剧。与此同时,资管新规打破刚性兑付,保本保收益产品逐渐退出舞台。在此环境下,捕捉优质投资机会的难度明显上升,高净值人群对市场的不确定性认识加深,风险意识逐渐增强。

中信银行私人银行携手胡润百富推出的《探索路主动路更新——2020中国高净值人群需求管理白皮书》,在对中国大陆地区500余位来自不同行业的高净值人群进行访谈调研后得出,后疫情时代,外部宏观环境的变化,叠加疫情影响的不确定性,改变了高净值人群对于风险的偏好和管理。高净值人群更看重财富的安全和归属,风险偏好降低,风险管理重视程度提升。“安全第一,增长第二,传承第三”成为疫情后高净值家庭的财富目标。

中国银行业协会与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联合发布的《中国私人银行发展报告(2020)暨中国财富管理行业风险管理白皮书》亦持类似观点。该报告指出,迅速变化的经济形势使诸多行业短期内经历“洗牌”,而世界主要经济体采取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对冲疫情影响。在市场恐慌和刺激政策的双重作用下,全球利率不断走低,股票、外汇、高收益债等风险资产大幅波动。高净值人群风险意识明显加强,愈发注重财富安全,投资心态更加成熟,资产配置策略亦更为稳健。

将高净值人群细分来看,金融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在所有群体中最强,该群体具有丰富的金融知识和投资经验,更有可能在波动性强的市场中获利。与2019年相比,金融投资者、实业企业家的风险承受水平并未发生明显变化,而高薪酬收入群体则更多地从增长型投资策略转向稳健型策略。

建信信托与胡润百富则进一步聚焦于中国超高净值人群。二者联合对资产在5亿元人民币以上的超高净值人群开展了专项研究,发布了《2020中国家族财富可持续发展报告》。调研结果显示,当前投资环境下,中国超高净值人群不再盲目追求资产价值的快速增长,“资产保护”意识正在增强,同时也逐渐接受了与可承受风险相匹配的合理性收益,由追求快速增长的投资收益逐渐转向聚焦财产保全和稳健收益的统筹规划。

根据建信信托与胡润百富的统计,2018年超六成的超高净值个人秉持“积极投资”的理念,到了2019年坚持这一理念的超高净值个人仅有30%;而当下超高净值人群资产管理的首选宗旨则是“规避风险”——有36%的人选择“规避风险”作为当下资产管理的首要理念。

资产配置更趋多元化

风险偏好降低,直接影响着资产配置策略的调整和优化。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以及突发的疫情,提高了高净值人群的多元化资产配置意识。

中国银行业协会与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的调研显示,金融市场大幅变动之下,高净值人群更加看重资产的流动性与安全性,普遍增加了储蓄和现金,同时对流动性高、收益稳定的银行理财产品展现出强烈的配置偏好。从高净值人群投资的银行理财产品期限结构看,6个月及12个月之内的短期理财产品最受青睐。与2019年相比,受访人群对6个月及以下期限的产品偏好有所减弱,总体投资期限延长。

与此同时,在全球“低利率+资产荒”背景下,我国资产的估值优势凸显,高净值人群大幅增持了资本市场产品,同时保持了对私募股权的配置热情。而随着资管新规监管力度加大,“去通道、去嵌套、去杠杆”转型改革渐成为信托行业主线,结构性资产荒问题持续存在,以往高净值人群较为青睐的信托产品配置优势不再明显。

中信银行和胡润百富对高净值人群的金融资产配置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过半高净值家庭资产配置偏爱金融资产,而且资产等级越高,家庭金融资产比重越高。有56%的高净值人群金融资产配置比例超过五成,5000万是高净值家庭资产配置拐点——当资产达到5000万以上,金融资产比例开始明显提升。数据显示,总资产在1亿以上的高净值人群中,65%的家庭金融资产配置占比在60%以上(相当于配置了6000万元以上的金融资产)。

高净值人群在进行金融资产配置时,呈现“四三二一”的特征:四成高净值人群计划增加收益型投资,即机会型与流动性资产,包括二级市场的股票、股票型基金,以及市场的股权、房地产实物及基金、收藏品等;三成高净值人群计划增加稳定型投资,即长期稳定安全的投资,包括养老金、孩子教育基金,主要为信托、债券、债券型基金等;两成高净值人群计划增加保障型支出,即消费性保险,抵御家庭与企业风险;一成高净值人群计划增加短期固定型支出,即支付短期消费、负债,维持家庭与企业日常开销的部分。

具体到产品配置层面,流动性、收益性、保障性产品均受到青睐,多元配置、平衡风险特征凸显。存款(86%)、股票(84%)、基金(78%)、保险(57%)及理财产品(54%)等配置比例均提升。其中,配置存款的比例超过2019年两倍,股票、基金的配置比例五年来持续提升。此外,风险保障意识增强,体现在保险资产配置显著增加。

作为稳定的资产保值类型,房产仍然受到高净值人群的青睐。同样来自中信银行和胡润百富的调研显示,未来一年,超五成高净值人群有置业计划,其中38%的高净值人群准备购买国内一二线城市房产,13%的高净值人群准备购买国内三四线城市房产。

中信保诚人寿和胡润百富的共同研究也显示,尽管近年高净值人群对于地产的投资热情有所回落,但地产仍然是高净值人群最主要的未来投资方向,23%的受访者选择住宅作为投资首选,还有7%的受访者表示未来三年将增加对于商铺的投资。

超高净值人群在资产配置上又有何种特征呢?根据建信信托和胡润百富共同发布的报告,高达81%的超高净值人群受访者选择将银行储蓄作为金融投资产品中的基础标配;股权投资、股票和基金越发受到青睐,表明受访超高净值个人在境内投资的风险承受能力逐步增强。而海外投资则较为谨慎,更倾向于在海外成熟金融市场持有现金。

机构选择更注重安全性

财富管理、资产配置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高净值人群普遍需要专业机构的顾问服务及投资建议。中国银行业协会与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的调研显示,六成的高净值人士选择以全权委托和专业咨询的方式打理财富。

而随着风险意识增强、投资心态趋于谨慎,高净值人士对相关机构的选择标准亦出现了变化。

从中信银行与胡润百富的调研报告可以看到,高净值人群在金融投资渠道的选择上有收紧趋势,各渠道的选择率均有不同程度下滑,表明他们选择的投资机构数量减少。证券/基金/期货公司成为国内与国际金融投资渠道的主要选择,银行排在第二。专业财富管理机构比例下滑最大,尤其在国际金融投资方面,选择比例不到2019年一半。

高净值人群对金融机构的选择标准从重视“行业地位和专业性”转变为“安全性和满足个性需求”。

其中,安全性(55%)上升为选择金融机构的首要投资标准,而对于机构专业程度(46%)以及机构行业地位(45%)的重视程度则自2016年以来首次出现明显下降。

除了产品投资需求外,高净值人群还希望通过财富机构获得更多投资相关的咨询服务,包括对国际投资环境的分析、对市场未来的研究和判断,以期获得更全面的理财建议。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万隆金银理财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万隆金银理财网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联系QQ:46590 9904举报邮箱:46590 9904@qq.com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