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外汇 >

“硬核”举措频出 金融助力外贸企业“乘风破浪”

来源:金融时报   2022-03-01 10:23:39

集装箱货车鸣笛驶出,“火力全开”地驶向码头,岸桥司机将一批批货物吊上货轮……隆冬时节,各大港口码头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一艘艘远洋货轮整装待发,准备将货物运往世界各地。

繁忙的港口码头是我国外贸进出口规模再创新高、质量稳步提升的一个缩影。2021年,我国外贸进出口展现了强劲的韧性,交出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年度进出口规模再上新台阶,首次突破6万亿美元关口。在此基础上,今年外贸企业如何继续“乘风破浪”?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做好跨周期调节进一步稳外贸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要进一步扩大开放,做好跨周期调节,助企纾困特别是扶持中小微外贸企业,努力保订单、稳预期,促进外贸平稳发展。值得关注的是,《意见》主要内容不仅涉及鼓励外贸新业态发展与缓解国际物流等外贸供应链压力等具体措施,还强调要加强跨境金融业务服务外贸出口的能力,合理运用金融工具支持降低外贸业务风险。

外贸稳定发展离不开金融“活水”的有力支撑。《金融时报》记者了解到,去年以来,人民银行不断提升小微金融服务能力,加强信贷政策指导,为包括外贸企业在内的中小微企业提供精准金融支持。同时,还稳妥有序推动人民币跨境使用,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据悉,下一步,人民银行还将继续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做好对外贸行业市场主体的支持,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加大外贸企业信贷支持力度

2021年,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我国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地位,外贸进出口实现较快增长。据海关统计,2021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达39.1万亿元,比2020年增长21.4%。

在我国外贸高速增长的同时不容忽视的是,外贸发展还存在很多隐忧,因此不能盲目乐观。许多外贸企业特别是中小微外贸企业经营压力增大,困难增多,“有单不敢接”“增收不增利”现象依旧存在。

针对中小微外贸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去年以来,人民银行发挥各类金融机构作用,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按照市场化原则进一步加大对外贸企业特别是中小微外贸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与此同时,还持续提升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深入开展小微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督促引导商业银行进一步完善内部资源配置和考核激励机制,加快形成敢贷、愿贷、能贷、会贷的长效机制。

此外,人民银行还创新政银企对接形式,精准帮扶企业。指导人民银行各分支行加强与地方政府部门沟通协作,梳理收集重点领域和行业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创新开展多种形式的政银企对接活动,推动扩大市场主体金融服务覆盖面,促进稳岗就业。

为进一步促进金融机构加大对外贸领域的信贷投放,《意见》提出,鼓励大型骨干外贸企业向金融机构共享信息,加强合作,推动大型骨干外贸企业为上下游企业增信,在真实交易的背景下,引导金融机构向大型骨干外贸企业的上下游企业提供供应链金融产品。“这将有利于稳定产业链内资金循环,提升供应链运作效率,进一步促进普惠信贷服务对中小微外贸企业的融资支持。”中国银行(行情601988,诊股)研究院博士后吴丹表示。

引导市场主体树立风险中性理念

2021年,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2021年年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6.3757元,较上年末升值2.3%。2005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累计升值29.8%。2021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年化波动率为3.0%。

面对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2021年,外汇套期保值比率稳步增长,企业的汇率避险意识增强,风险中性经营理念提升。2021年,企业利用远期、期权等外汇衍生产品管理汇率风险的规模同比增长59%,高于同期银行结售汇增速36个百分点,推动企业套保比率同比上升4.6个百分点至21.7%。2021年10月21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发布通知将减半收取中小微企业衍生品交易相关的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手续费,以降低中小微企业汇率避险成本,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中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展望2022年人民币汇率走势,人民银行表示,2022年,人民币汇率走势受市场供求、国际金融市场走势等诸多因素影响,弹性增强,双向波动。

面对弹性不断增强的人民币汇率,如何做好汇率风险管理,对企业尤其是国际业务占比较高的企业的财务绩效十分重要,是企业稳健经营的必修课。“没有只涨不跌或者只跌不涨的货币。”中银证券(行情601696,诊股)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表示,市场主体要深入理解和认识汇率风险中性内涵,坚持以“保值”而非“增值”为核心控制和管理汇率风险,这样才能在内外部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中增加胜算。

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近日在国新办举行的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下一步,人民银行将坚持稳字当头、以我为主,根据国内形势把握好稳健货币政策的力度和节奏,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发挥汇率调节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功能,引导市场主体树立风险中性理念,加强跨境资金流动宏观审慎管理,强化预期管理,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积极稳妥应对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调整。

人民币跨境使用水平再上新台阶

业内专家普遍认为,在对外经贸往来中更多使用人民币,将有助于降低企业成本、帮助企业规避汇率风险,本币结算比任何汇率避险工具都更加便利,成本也更低。

2021年以来,人民银行持续优化完善跨境人民币业务政策,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会同相关部委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跨境人民币政策 支持稳外贸稳外资的通知》,简化了跨境人民币结算流程,推动更高水平贸易投资人民币结算便利化;发布《关于支持新型离岸国际贸易发展有关问题的通知》,支持基于实体经济创新发展需要的新型离岸国际贸易业务,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发布《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外贷款业务有关事宜的通知》,增强跨境业务对“走出去”企业境外经营及与我国有关的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支持力度。

《金融时报》记者了解到,目前,上述政策取得了显著效果,2021年,人民币跨境使用水平再上新台阶。数据显示,2021年,银行代客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合计36.6万亿元,同比增长近三成,处于历史最好水平。特别是与实体经济密切相关的经常项目与直接投资项下跨境人民币收支金额显著增加,达到13.7万亿元,同比增长29%,这表明跨境人民币业务服务实体经济水平进一步提升。2021年12月,根据环球银行同业金融电讯协会(SWIFT)数据,人民币国际支付份额达到2.7%,6年来首次超过日元,位列全球第四位支付货币。2022年1月,人民币国际支付份额升至3.2%,创历史新高。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大宗商品、对外承包工程等领域人民币计价结算取得突破。央企、国企在人民币跨境使用上形成示范效应,宝武集团铁矿石进口实现常态化使用人民币结算。人民银行与柬埔寨央行签署双边本币合作协议,与印尼央行正式启动中印尼本币结算合作框架,缅甸央行允许中缅边境地区贸易结算直接使用人民币,人民币在周边国家和地区使用水平持续提升。

此外,在持续推进人民币跨境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支持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提高清算结算效率,做好基础服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年底,CIPS共有75家直接参与者,1184家间接参与者。与此同时,人民银行还持续扩展境外人民币清算行安排,优化清算行管理,支持清算行在当地发挥提供人民币流动性、完善人民币交易基础设施的积极作用。

人民银行表示,下一步,将按照《意见》要求,不断优化人民币跨境使用政策支持体系,完善人民币国际化基础设施安排,进一步发挥跨境人民币业务在服务实体经济、推动贸易投资便利化方面的作用。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