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外汇 >

曾经的“服装小镇” 如何重现辉煌?

来源:投资者网354人参与讨论   2021-02-22 11:16:31

年初三下午四点半,汕尾市海丰县公平镇日兴街中央的益禾堂奶茶店,订单上还有55杯奶茶待制作。

常年居住这里的老人家总是叨念,现在已经没有多少年轻人愿意留在老家了。

生活在镇上的他们

2017年,小镇的服装产值就达到68.8亿元。

如今,虽然这里的服装及其配套企业仅剩70多家,但形成较大规模的企业就有24家,其中近20多家企业获得ISO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获国家驰名商标1个(百斯盾) 。

但是,即便如此,这里仍留不住年轻人。二十年来,从这个小镇出走了许多年轻人。当地大多数年轻人成年之后并未选择留在当地,而是到广州和深圳打拼。

不过,这里仍然有几个支撑起“服装之镇”这个称呼的服装公司,比如百斯盾、威文、文时特、金鸟来、凯利来、古士旗等,都是广东较为知名的品牌的生产商。

餐饮行业的现状,是本地年轻人流失的另外一个体现。

如果说,假期期间,本地益禾堂奶茶店下午四点多的订单量跟深圳同业有得一拼,一点也不夸张。这是因为,春节假期前后,许多外出的年轻人纷纷回到这里,带动当地小吃生意较平时好。

春节假期前后,卖“小米”小吃的流动小贩刘先生一家每日进账两三千,因为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吃到了久违的乡味,不但如此,由于距离广州和深圳仅有两三小时的车程,大多数年轻人还会在返回工作地出发之时顺带打包上家里的各种小吃,例如:菜板(粘米饺子)、牛肉干、印果(粘米糕点)、萝卜丸、茨仔果(油炸炸萝卜丝盒子)、牛肉干、发果(红糖馒头)、狮子头、鱼丸等等。

当然,大多数本地的家庭都会做这些小吃。“外面卖的太贵了,过年我们自己做。”选择在当地发展的陶姐说,“我们提前买材料,临近年底自己做,两个孩子开销大,这样能省下不少钱。早些年我们也在广州呆过,这儿小吃的价格算起来跟广州深圳差不多,现在这里一个盒饭就卖15-25块钱,我们自己买菜一家四口才20多块钱”。

陶姐体态臃肿,皮肤暗黑发黄,闲谈时她散布着几点晒斑的脸上闪过一丝喜悦,“这两个月,我一共赚了一万六,跟着我老公去工地捡一些废铁卖,我们的工作也不是很稳定,他的工资时多时少,一个月八千到一万多,他现在给工地开挖掘机。”

陶姐一家子的经济条件可以算是当地的中上水平了。在当地工厂做了十几年裁缝的陈济森每个月的工资大概五千到六七千块钱左右,由于按件计算,旺季时待遇相对高一点能达到七千块钱。

裁缝是服装工厂制作衣服的第一道工序,待遇在当地算中等,其中,包装和剪线工序工人的待遇就相对较少,月薪大概在1500至3000元之间。这个小镇的家庭妇女操持家务之余兼职剪线,许多家庭主妇通过熟人介绍在工厂拿到几大包裤子带回家剪线头,完成之后再送回去并且领工资。

在这个小镇附近农村出来的王阿姨兼职剪线头一干就干了十几年,她介绍一天的工作说,“中午做完午饭就开始工作,到了下午四点半左右去菜市场买菜做晚饭,晚上忙完家务又开始剪线工作,这个工作也并不是一直都有的做,也是要看工厂的订单,最近几年闲暇的时间比较多。”

而在工厂做缝纫师傅的马阿姨的工资在旺季时算是当地比较可观的,因为工作是按件计算,马阿姨的工资的浮动是3000到16000千块钱不等。马阿姨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妇女,手指倒不粗糙,但手指头因工作性质常年触摸西装裤半成品呈淡蓝黑色,她从事缝纫工二十多年,攒下了一点小积蓄在小镇大浪塘街道的联丰花园附近的小区买了一套100平米左右还在建的房子,总价在35万元左右,卖掉老房子凑够五成首付,十七八万元。

说到小镇的新房价格,其实并不算贵,均价在每平米2500-5500元左右。相对当地的物价,房价也并未出过现较大的涨幅,但近几年,小镇确实有受到广州深圳房价大幅上涨的影响,许多服装工厂老板改行建楼盘,马阿姨买房的小区就是一个经营服装工厂的老板建的。八九年前,这个小镇并没有小区,都是自家建的独栋的楼房,较富裕的家庭三四层的小楼房,普通家庭住平房。

总体上,生活在这个小镇的人们,大多在自己家做饭,每个月家庭收入一万块钱以上的家庭能存下些许积蓄,相比深圳龙华服装基地大浪时尚小镇服装工厂普工的工资三千至八九千元,这里的工资/房价比算合适,生活相对安逸。

不过,在这里,大学生较难找到相对满意的工作,许多大学毕业的当地年轻人没有留在家乡,因为这里的工作类型大多数是服装技工。不过,二三十年前,这工作曾是人们口中的香饽饽,小镇也曾是外地人打工的天堂。

小镇昔日的辉煌

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小镇就兴起个体服装加工的发展潮。当时的许多家庭都是小型工厂,图中这家三层半的楼房就是90年至20年初生产西装裤的较早时的个体家庭工厂旧址,不过,这楼房也是赚钱之后扩建的,更早的平房现在已经拆掉了。

统计数据显示,1992 年,小镇服装镇从业人员就已经近3万人,技术人员约5000多人,日生产服装18万件套,主要是男女西装、西裤、休闲系列为主,运至广州的营销中心,销往国内各大城市,还通过边贸销往俄罗斯、东南亚、中东、南非等国家和地区。

那时候,许多街道的老房子大多是外地人住的,湖南、湖北、四川人居多,一个40平米左右的房子住七八个人,每四五户就有一个是外地人居住。个体家庭工厂旺季时24小时灯火通明,邻里都听惯了缝纫机的隐隐约约的轰隆声。

过去,夏天经常断电,噪音比较严重。这些工厂都备有小型柴油发电机,发电机掩盖缝纫机成为主要的噪音来源,街道上强烈的轰隆声中还夹杂着刺鼻的柴油味。每到中午十二点至十二点半与傍晚六点至六点半两个时间段,车站附近的唯一的一条大马路塞满自行车和摩托车行驶“大部队”,行人要过马路至少要等几分钟。车站附近还有许多快餐店,五六块钱一个盒饭就十分丰盛,相比他们两三千块一个月的工资也不算贵,当然,也有两三块钱一碗的汤河粉。

2004年,应该是服装加工企业的鼎盛时期。小镇服装生产企业曾一度高达168 家,与其相配套的辅料、拉链、制线、洗水、绣花、塑料、包装等企业22家,拥有各种先进生产设备15000 台(套)。

不过,许多赚钱了的服装工厂老板选择在广州深圳定居、工作,并将孩子带过去接受教育,工厂则留在了这里。渐渐地,邻居们越来越少碰见发家了的邻居一家的身影,他们应该是第一批离开小镇的人。

(文章来源:投资者网)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