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市场 >

“三孩”政策刷屏,专家:警惕概念炒作

来源:金融投资报   2021-06-02 09:25:13

与以往横空出世的玄学概念不同,5月31日盘后来自顶层对放开“三孩”限制及出台配套支持措施的决定,成为超越投资者圈层的全民现象级刷屏事件。资本市场上,既有被网友和机构挖掘出的一系列母婴、医疗等概念股,“三孩喜宴利好白酒”等调侃也从未迟到。

记者注意到,广受讨论的舆论环境,叠加31日尾盘及6月1日A股、H股相关标的的优异表现,各投资交流平台上,已有不少“尚未上车”投资者开始担忧会否踏空这轮“三孩潮”带来的“大级别行情”,而鉴证真假利好、做到逻辑自洽成为值得投资者重视的问题。

生育与养老:人口问题的硬币两面

5月31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对“三孩”问题的决定聚焦在两点:放开三孩限制、出台配套支持。结合2015年来从“单独二孩”到“全面二孩”的放宽,不难看出国家在应对人口问题的生育方面上,正逐步加大鼓励和促进力度。

“十四五”规划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老龄化已成为一段时期内我国的基本国情。一方面,民政部部长李纪恒日前撰文称,我国适龄人口生育意愿偏低,总和生育率已跌破警戒线;另一方面,最新七普数据显示老年人口比重加速提升,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升幅明显扩大。海量七普数据的出炉,为政策的具体设计提供了蓝本。

数据显示,近年来,由于政策调整原因全国累计多出生二孩1000多万人。出生人口中二孩占比由2013年的30%左右上升到近年来的50%左右。出生人口性别比从2013年的118降至目前的111左右。

国家卫健委有关负责人在回答媒体关于三孩配套措施的提问时表示,要将婚嫁、生育、养育、教育一体考虑;完善生育休假与生育保险制度,加强税收、住房等支持政策;建立健全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全方位帮扶保障制度;深化国家人口中长期发展战略和区域人口发展规划研究,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意愿与压力:实际影响效应边际递减

上述国家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后,相当比例的家庭想生不敢生,排名前三的原因是经济负担重、婴幼儿无人照料和女性难以平衡家庭与工作的关系。调查显示,因为“经济负担重”的占75.1%,“没人带孩子”的占51.3%,女职工生育后工资待遇下降的有34.3%,其中降幅超过一半的达42.9%。

“许多年轻人不愿意结婚、不愿意生孩子,尤其不愿意生第二个孩子。”人口学家、原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专家委员梁中堂对媒体表示,生育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提高生育意愿。

贝壳研究院首席市场分析师许小乐认为,如果支持生育政策能够真正提升生育意愿,会导致家庭裂变的速度加快,住房需求会显著提升,从而让我国房地产市场迎来第二曲线。

资本市场上,6月1日A股大东方(行情600327,诊股)、美吉姆(行情002621,诊股)、爱婴室(行情603214,诊股)、金发拉比(行情002762,诊股)、贝因美(行情002570,诊股)、鼎龙文化(行情002502,诊股)、美邦服饰(行情002269,诊股)、高乐股份(行情002348,诊股)纷纷涨停,戴维医疗(行情300314,诊股)、康芝药业(行情300086,诊股)、中胤时尚(行情300901,诊股)、澳洋健康(行情002172,诊股)等多股大涨。

“中国放开二胎政策对于生育率的提升作用已经在逐步消减。”海通国际分析师王勇、李嘉豪等指出,放开三胎政策只能是适用于二胎家庭,于是三胎政策适用的中国家庭相较于之前二胎政策会更加有限。

“不可高估三孩政策的作用,短期内可能放缓出生人口下降幅度,但是长期的生育率下降往往难以逆转,只能延缓,前期的放松生育政策延缓效果有限。”粤开证券分析师罗志恒也认为,目前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是1.8个孩子,实际生育1.3个孩子,即使采取措施释放生育压力,也只是回升到1.8。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