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市场 >

年内净值涨幅在60%以上主动权益类基金多达953只

来源:中国网财经   2020-12-29 15:44:19

君不见长松卧壑困风霜,时来屹立扶明堂——2020年公募基金“独断万古”

或许在这个应该慷慨激昂的时刻,我们更应用一些更豪迈壮阔的言语表达此时内心壮怀激烈。但与去年此时相似,所有公募基金公司都在提醒投资者,2020年要降低收益预期,但今年权益类基金平均收益依然高于去年,新基金发行市场依然如火如荼,投资者对公募基金的认可度已然达到历史最顶点。

而2016年至2018年对于公募基金行业来讲是异常艰难的三年,时至今日,上证指数依然未回到2016年初3500点的水平。尤其是在基金行业迎来20岁“生日”的2018年,上证指数一度跌破2500点,公募基金生存环境之艰难接近“临界点”。但2019年后,“价值”开始回归,结构性行情中公募基金大放异彩,在沪指持续震荡的市场中权益类基金连续两年取得亮眼成绩。

此外,除“价值”外,公募基金亮眼的成绩背后还要归功于基金经理对自身定位的不断修正和基金公司服务意识的提升。

君不见长松卧壑困风霜 时来屹立扶明堂

2015年股市巨震后,权益类基金规模、份额遭遇严峻考验,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份额一直处于持续缩水的窘境无法脱身。在2018年一季度,股票型基金份额降至6000亿份以下,混合型基金降至1.5万亿份以下。股票型基金份额占比一度降至5%以下,混合型基金份额占比从2017年初的19%降至2018年二季度时最低的12%。

而2018年全年普通股票型基金净值平均下跌24.43%,其他各类型权益类基金净值普遍大幅下跌,市场对公募基金的认可度、公募基金持股市值占比一度跌至历史最低水平,不少公募基金经理在2008年年底做路演时甚至中气不足。

但2019年后“价值”回归,当年4月份后股市开启结构性行情,农业、消费、医药、白酒、科技等核心板块接连发力,同时MSCI二次扩容带来投资机会、“核心资产”在当年下半年开始强劲上涨为权益类净值第二次普涨提供了土壤。2019年全年普通股票型基金平均涨幅超40%,混合型基金平均涨幅近30%,ETF基金和指数增强基金等几大类权益类基金在当年均大幅跑赢大盘。

同花顺(行情300033,诊股)iFinD数据显示,2020年初以来至12月25日,共有64只主动权益类基金年内净值翻番,普通股票型基金年内净值平均涨幅已达55.36%,如此盛景在大牛市之年也难以想象。

此外,截至12月25日,偏股混合型基金年内平均涨幅也已高达53.27%,混合型基金整体平均上涨40.30%,增强指数型基金年内平均上涨34.81%,股票型ETF年内平均涨幅也已超25%。

另据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沪指年内累计上涨不过11%,创业板指年内累计涨幅也仅55左右%。而目前市面上已有64只主动权益类基金年内净值涨幅超100%,农银汇理基金旗下农银汇理工业4.0灵活配置、农银新能源主题两只基金年内净值涨幅甚至已超160%,农银研究精选混合、工银中小盘混合、华夏科技创新混合C、广发高端制造股票A等19只主动权益类基金年内净值涨幅超120%,此外,年内净值涨幅超90%的主动权益类基金数量达144只,净值涨幅在60%以上的主动权益类基金多达953只。

正如辛弃疾诗中所写:君不见长松卧壑困风霜,时来屹立扶明堂。

另据数据统计显示,虽然沪指、深指和创业板指各有不同程度的涨幅,但随着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近两年只有各个行业前20%的龙头公司出现上涨。此外,近两年来板块热点转换频繁,也让市场变得更加复杂,绝大多数个人投资者在市场中很难获取正回报或蒙受了不同程度的损失,与主动权益类基金动辄80%以上的收益形成了鲜明对比,不少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国内的市场环境,已不再适合个人投资者摸爬滚打。

与此同时,近年来在资管新规和利率走低的大环境下,理财产品打破刚兑且预期收益下台阶,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走出理财舒适区,除权益类基金外,投资者在其他各领域投资或承受风险认亏或收益极低,唯权益类基金前景一片光明。此外,有基金经理认为,未来很多年内,即便公募基金公司日渐成熟,也不太可能再次出现当年基金净值翻番的现象了,连续两年基金净值大增或更加不可想象。

2019年和2020年的公募基金,就像是一个“独断万古”的“绝代剑客”,一道剑光斩开了一个时代,将市场中的各类风险隔绝在一个时代之外,在身后却塑造了一个“完美世界(行情002624,诊股)”。并且,投资者也应该清醒认识到,2021年大概率权益类基金整体收益不会太高,投资者应相应降低未来数年的投资回报预期。

二次蜕变:基金经理“标签化”,“宁错过 不做错”与激进持仓决裂

过去数年的“潦倒”其实也为公募基金行业提供了一个重新审视自身的机会,并且绝大多数基金公司都在对投资理念和投研体系进行重新矫正和确认,公募基金行业的投研团队都在持续学习,建设自己的能力圈。

2019年,经过了多轮“牛熊”的考验,国内公募基金行业内部也对“价值投资”进行了重新定义。在2015年之前,很多人往往将“价值投资”粗浅地与坚持投资“成长”划上等号,但2019年后,“估值+好标的”成为重新定义价值投资的标准。近几年追求“低估值+好标的”策略的部分基金经理备受投资者尤其是机构投资者的喜爱,更小的波动、更小的回撤幅度为不少理性投资者所喜爱,但在结构性行情和普涨行情中此类基金经理管理产品的收益不是很高。另一部分追求“合理估值+好标的”的基金经理同样为市场所喜爱,相比第一类人,第二类基金经理能更好的把握市场机会,在回撤合理的情况下能够最大限度做高超额收益。

2019年7月份后,随着科技板块迅速崛起,直接将当年不少基金净值涨幅推到100%以上,不少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开始大规模集中重仓科技类板块,不少科技主题基金上市,更有不少其他基金开始集中持股科技类板块。

但2020年2月份后,科技板块开始大幅调整,不少前期激进持仓科技类个股的主题基金和其他基金净值“暴跌”,在高点进场的部分投资者不仅未能享受到前期科技板块上涨红利,还承受了相关主题基金净值迅速下跌之苦,不少个人投资者将此类基金戏称为“渣男基金”,少数几只净值急跌的基金甚至被个人投资者骂上“热搜”。

也因此类事件,继“价值投资”之辩后,公募基金行业又开始了新一轮自我反思,基金经理们开始为自己贴上各种“标签”,简化投资者对自己投资风格进行认知,在此基础上,大部分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在基金运作过程中开始秉持“宁错过,不做错”的投资理念,而另有部分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依然选择激进持仓。

一位基金业内人士和中国网记者聊天时表示,现在的基金经理与10多年前的基金经理已经截然不同,过去绝大多数基金经理认为,他们只要做好投资就可以了,他们不愿意在媒体面前表达自己。但现在不同了,尤其是今年疫情蔓延聚集性活动骤减,但新基金发行却依然如火如荼,为推进基金营销,不少基金经理在投资之余还要上线“直播”,而且,某私募“大佬”直播带货也成为基金经理们茶余饭后的“趣谈”。

因此,在2020年不少基金经理开始在新基金发行之前开始线上直播对自己的产品进行推介,并对自己的投资风格 “标签化”,为自己贴上“价值”、“龙头”、“低波动”、“偏向于胜率的投资型选手”、“躺赢型选手”等各种各样的标签,此类基金经理基本上均可以归类于“宁可错过 不要做错”的基金经理,他们致力于追求低波动、平缓向上的净值曲线。

此外,针对今年频见“热搜”的“渣男基金经理”,另一位基金业内人士表示,其实某个年初被称为“渣男”的基金经理,他在去年接受采访时曾公开表示:他的投资风格还有他所管理的基金不适合稳健型投资者,他的基金可以作为“矛”而不适合作为“盾”,投资者在配置他的基金的同时应适当配置一些其他的稳健型基金作为“安全垫”,但他的基金长期也能为投资者赢得丰厚的回报。这其实就是这位基金经理为自己贴上了“激进持仓”的“标签”。

但问题在于,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信息是不对称的,不是所有投资者都会看到基金经理的这番言论,部分投资者盲目追高,因此没能躲过那一波净值急跌。

FOF基金业绩提升 定期开放式基金渐成发行市场主流

提升投资者的投资体验——近两年来公募基金行业所有的自省和变革都以其为主题,为解决投资者信息不对称和追涨杀跌的问题,公募基金在2020年下半年开始对新发基金进行了创新,中长期定期开放式基金开始集中发行,而FOF基金业绩大幅提升也为该类基金提了一口气。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12月25日,105只成立满一年的混合型FOF基金年内平均涨幅21.77%且无一负收益,其中富国智诚精选3个月持有期混合(FOF)、华夏养老2045三年持有混合(FOF)A、海富通聚优精选混合FOF等6只混合型FOF年内涨幅甚至超40%。此外,自2017年11月首批FOF基金成立以来,FOF基金平均年化回报更是高达16.42%,混合型FOF基金整体业绩已不逊于其他偏债混合型基金和股债平衡型基金,混合型FOF的“颜值”也让人耳目一新。

尤其是在2020年下半年后,将“固收+”概念、混合型FOF和定期开放式基金作为破解“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这一困扰行业多年难题的利器。

一位基金经理表示,很多朋友买开放式基金都会经常受到市场波动的干扰,经常会做一些追涨杀跌的错误动作,使得基金收益大大削减。设定持有期,某种程度上帮投资者管住追涨杀跌的手,做到跟优秀的基金经理共同见证基金投资玫瑰绽放,以时间换空间。因为基金投资股票和这些公司是分享它的长期业绩增长,如果持有期太短的话,这家公司的业绩增长还没有表现出来,你就把它赎回,很难最终实现优异的回报。

以过去的11月份为例,5只首募份额超100亿份的新基金中的前四位均为定期开放式基金,其中一只为3年持有期、两只1年持有期还有1只六个月持有期。此外,下半年以来,已成立及正在发行的主动权益类基金中,带有持有期限的新基金数量占去新基金总数的三分之一。

每每在基金业发展遭遇瓶颈之际,凭借产品创新的有力推动,公募基金行业得以不断突破瓶颈,持续向前发展。FOF这一“基金中的基金”核心优势就在于多元配置分散风险,混合型FOF也逐渐被投资者所认可。而今年下半年后,多数公募基金对未来两年市场走势的看法开始出现变化,股降债升格局逐渐成为行业共识,公募基金也在FOF基金之上推出“固收+”理念,而“固收+”产品以固收类资产打底,同时通过权益类资产进行进攻,在严控风险的同时,力争增厚收益空间,追求资产长期增值。这种“稳中求进”的特质,正好与养老理财的需求相契合,为低利率时代的养老投资提供了新选择。

“固收+”产品是将大部分仓位放在稳健的固定收益类资产上,用小部分仓位去配置权益类资产等,以期获得相对更高收益。“固收+”在增强收益的同时也加大了波动,权益类资产的波动水平天然高于债券类资产,一个成功的“固收+”产品关键是做好波动和收益之间配比,在波动不大的情况之下做出更好的收益。

“固收+”产品的波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回撤水平,也就是实际从最高点到最低点的波动水平,希望能够控制回撤,幅度不要太高;另一方面是看在不同市场环境下的收益分配的均衡性的表现,如在股市不好的时候,投资者会希望能借助于大部分的固收投资熨平净值的波动,因此固收+产品在不同类型市场当中收益,至少保持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均衡的,均匀的分布。

目前,市面上又出现加码的类“固收+”策略基金,此类基金投资于权益类资产占基金资产的比例为10%-25%。不过有别于传统固收+产品,此类基金除了股票和债券资产之外,还可以配置商品期货基金、黄金ETF等,基础资产类别更多元;同时还能投资QDII、香港互认基金等,区域覆盖更全面。此外,此类基金还具有抗风险能力相对强的优势,不存在跌停板导致赎回受限的情况。在购买费率和投资门槛上也具有吸引力。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以此类基金为代表的稳健型养老FOF所采用的投资策略更类似“固收+”升级版,是不一样的“固收+”。一方面,FOF优中选优,通过大类资产配置分散单一资产集中的风险,达到“固收+”效果;另一方面,FOF模式可以突破传统“固收+”以股市和债市为集中投资标的,底层资产来源扩充至全市场大类资产,收益来源更丰富,真正实现多元化资产配置。

如果说改革是国家发展最大红利的话,那么创新可以说是公募基金行业发展的最大红利。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