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财经 >

市值蒸发16.8亿美元!腰带门背后,唯品会营收增速已现十年低点

来源:投资时报   2021-04-09 19:23:43

在2018年以前,阿里巴巴、京东和唯品会曾是中国电商的三家标杆公司,如今拼多多崛起,抖音快手虎视眈眈,唯品会还能持续“特卖”吗?

《投资时报》研究员 卓玛

一方咬定为真,一方鉴定为假。因一条奢侈品腰带,知名特卖电商平台唯品会(NYSE:VIPS)和潮流网购社区得物APP站上风口浪尖。

近日,有消费者在唯品会上以2549元价格购买了一条Gucci腰带,收到货后因尺码不合适,遂将腰带送往得物APP鉴定,以便进行转售。得物APP为这条腰带出具了“鉴定为假”的鉴定报告,但唯品会并不认可。

2020年4月7日晚间,唯品会和得物APP分别在其官方微博发布声明。双方各自用第三方鉴定报告继续坚持己方观点,唯品会表示“确保正品”,得物APP称“非正品”。

《投资时报》研究员注意到,为打消消费者疑虑,目前国内许多销售奢侈品的电商平台都表示会与专业鉴定机构合作,并在销售页面出示鉴定证书。但奢侈品销售的特殊性在于,产品真假的最终鉴定权始终把握在品牌手中。而为了保护声誉,几乎所有奢侈品精品店都不接受消费者的鉴定要求,这就在消费者和平台间形成了真空地带。

此次腰带事件尚未有最终结果,但唯品会股价已连续下跌。4月7日及4月8日,唯品会股价分别下跌6.32%、1.59%,两天市值蒸发16.8亿美元。

而该公司的麻烦或不止于此。在此次腰带事件之前,唯品会商品就频受质疑,并且该公司还因不正当竞争等情况被行政处罚。从财报上来看,其近年业绩表现也不甚理想,虽营收能维持增长但增速已逐年下滑,且市值已与头部电商平台已拉开较大差距。

唯品会上市以来股价走势(单位:美元)

数据来源:Wind

双方各执一词

事实上,被得物APP鉴定为假的唯品会所售的商品并不只有前述一条腰带。截至4月6日,共有133条腰带被得物APP鉴定为假,涉及金额约33万元。有消费者就此询问奢侈品品牌方,品牌方表示唯品会没有得到品牌授权。

目前,已有部分消费者向广州互联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唯品会假一赔三并道歉。

4月7日晚间,唯品会和得物APP分别在其官方微博就最近的腰带事件发布声明。

唯品会表示,“经内部调查核实,该批品牌腰带由唯品会在海外直采,采买链路清晰可靠且合法合规,确保正品。”唯品会同时也对该批次货品进行了抽样送检,所送样品由中国检验认证集团广东有限公司鉴定通过。唯品会称,每一件腰带上都设有唯品会的正品防伪扣,可避免有其它不可控的风险发生。

此外,为打消用户顾虑,唯品会称将再次委托中国检验认证集团广东公司对这些商品进行鉴定。唯品会还建议消费者在对商品有疑虑时,选择有鉴定资质的权威鉴定机构进行鉴定,未有鉴定资质的第三方机构或平台出具的鉴定报告不具有法律效力,也不能作为判定商品真伪的依据。

而得物APP在当日晚些时候发布的微博中表示,经对相关用户提供的品牌腰带进行复核,平台鉴别结果为“非正品”。从得物APP发布的微博来看,用户提供的品牌腰带在防尘袋刺绣、腰带金属扣形态和腰带压印形态等方面均与正品存在较大差距。

同时,得物方面表示,已将该款腰带送往中国检验认证集团上海有限公司(奢侈品鉴定)、PONHU、优奢易拍、品奢等4家第三方鉴定平台进行鉴定,均被鉴定为仿品或未通过鉴定。

与同业拉开差距

公开资料显示,得物App是由上海识装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潮流网购社区,前身是毒APP,创立之初致力于球鞋服装的鉴定和二手转卖,2020年1月1日正式更名,并不断扩充球鞋服装之外的潮流单品品类。

相比于其他二手转卖电商,得物APP在传统电商模式的基础上增加鉴别真假与查验瑕疵的服务,推出了“先鉴别,再发货”的购物流程。卖家若想出售商品,需先交纳保证金,并将商品寄给得物APP,平台鉴定通过后,会将正品连同证书发给买家,保证金也将退还。如果是非正品,该商品将无法在平台出售,保证金也将被扣除。

值得关注是,近期得物APP频上热搜,前段时间突起的国货炒鞋风就有得物平台参与其中。目前,得物已对几款标价过高的球鞋产品做下架处理。

而唯品会成立于2008年8月,总部位于广东省广州市,旗下网站于同年12月8日上线,2012年该公司登陆纽交所。

《投资时报》研究员注意到,2018年以前,阿里巴巴(NYSE:BABA)、京东(NASDAQ:JD)和唯品会曾是中国电商的三家标杆公司。与前两者不同,唯品会主打“打折特卖”,以名牌折扣网站作为自身定位。

在阿里巴巴和京东初登美股的2014年,二者与唯品会的市值分别为2584亿美元、315亿美元和112亿美元,阿里巴巴市值大约是唯品会的23倍,京东约为唯品会的2.8倍。

而截至2021年4月7日美股收盘,阿里巴巴、京东和唯品会的市值分别为6111亿美元、1271亿美元和200亿美元,前两者市值分别是唯品会的30倍和6倍。在过去的6年多时间里,唯品会的发展显然已与后两者拉开较大差距。

电商素来是一个快速发展的市场,近几年崛起的拼多多(NASDAQ:PDD)截至4月7日美股收盘也拥有近1691亿美元总市值,是唯品会的8倍有余。此外还有主打直播电商的快手和抖音等平台也加入战局,市场留给唯品会的空间已日渐趋窄。

营收增速逐年走低

《投资时报》研究员注意到,在此次腰带事件之前,唯品会就已饱受质疑。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截至4月8日中午,与唯品会相关的投诉量有13554条,投诉主要集中在售假、无故取消用户VIP资格及信息泄露等方面。

2020年10月,工信部曾通报唯品会旗下从事代购批发业务的平台“唯代购”存在违规收集个人信息、强制用户使用定向推送功能等问题,因此要求公司尽快整改。

同年12月30日,在市场监管总局依法对唯品会等开展自营业务不正当价格行为调查后,唯品会被处以50万元罚款的行政处罚。该公司随后表示,将按照监管部门要求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相关问题进行全面整改,进一步规范经营活动,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2021年2月8日,唯品会再次因涉嫌不正当竞争行为被市场监管总局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处罚金300万元。

从财报上来看,唯品会近年业绩表现也不甚理想。《投资时报》研究员注意到,近年来,唯品会虽保持营收的持续增长,但增速已逐年下滑。既往财报显示,2015年—2019年,唯品会分别实现营收402亿元、565.9亿元、729亿元、845.2亿元和929.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73.82%、40.80%、28.80%、15.90%和10.02%。

反映在市场上则是市占率的降低。易观分析数据显示,唯品会在中国网络零售B2C市场的份额,已从2017年三季度的3.8%缩减至2020年三季度的2.5%,而天猫、京东、苏宁三者合计拥有超95%的市场份额。

今年2月25日,唯品会发布了2020年第四季度及全年业绩。2020年第四季度,唯品会实现总净营收357.75亿元(约合55亿美元),相比上年同期的293.19亿元增长22.0%;全年实现营收1018.6亿元(约合156亿美元),同比增长9.58%,2019年则为930亿元。

尽管年营收首次破千亿,但唯品会的营收增速却为近十年来最低,也是该公司首次仅实现个位数的营收增速。

在收入增长的同时,唯品会的成本和费用也大幅提升。2020年第四季度,唯品会成本为279.27亿元,较上年同期的223.18亿元增长25%。截至2020年12月末,唯品会账上有现金、现金等价物和限制性现金128亿元(约合20亿美元),短期投资73亿元(约合11亿美元)。

唯品会近十年营业收入及增长率(亿元)

数据来源:Wind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万隆金银理财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万隆金银理财网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