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性存款结束8连降 1月份大增5756亿元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2021-03-08 11:22:18
时隔8个月,结构性存款重回上升通道。
近日,央行发布最新数据显示,截至1月末,中资银行结构性存款余额环比增加5756.6亿元,重回7万亿元以上,达到70183.16亿元,在连续8个月下降后规模首次回升。
结构性存款规模因何反弹?能持续吗?
季节效应导致规模反弹
去年6月,监管层以窗口指导形式严格管控结构性存款,要求年底将规模压降至年初的2/3。核心原因是当时结构性存款余额持续高增长(去年4月末达到峰值逾12万亿元)。其中部分企业获取低成本贷款后,投资结构性存款实现套利,扭曲了货币政策的传导。受到监管因素影响,自去年5月起,结构性存款规模开始持续回落,至去年12月末,实现连续8个月下降。
去年12月末,央行数据显示,中资全国性银行结构性存款余额降至64426.56亿元,同比下降32.88%,已基本实现了监管指导目标,同时占银行合计存款比例也明显降至3.3%。
2021年开年之后,结构性存款规模一改颓势。根据央行公布数据,截至1月末,中资全国性银行结构性存款余额较去年12月末增加5756.6亿元,增幅由负转正,结束了持续下降的走势。
“1月结构性存款再度反弹,我们认为是正常的季节效应。”东吴证券(行情601555,诊股)(601555,股吧)银行行业首席马祥云认为,规模反弹,主要由于银行在年初“开门红”阶段大力揽储,而保本且兼具收益弹性的结构性存款则是银行的揽储利器。
中泰证券(行情600918,诊股)研究所所长戴志峰也指出,1月是结构性存款规模高增的大月,一方面银行有揽储需求,另一方面过去结构性存款利率维持高位下市场有一定的套利空间。“总体上,我们判断监管目前不会进一步要求压降结构性存款,预计总规模将保持平稳。”戴志峰表示。
大型银行是新增主体
从央行数据来看,1月份,大型银行结构性存款余额增加4030.12亿元,而中小型银行结构性存款余额仅增加1726.48亿元;单位结构性存款余额增加5204.25亿元,而个人结构性存款余额仅增加552.35亿元。
可以发现,1月结构性存款新增主体主要是大型银行,这也是有统计以来大型银行的结构性存款增量首次在1月超过中小银行。马祥云观察,大型银行增幅较大的原因可能在于,2019年结构性存款新规出台后,明确要求只有具备普通衍生品交易资质才能发行结构性存款,而很多中小银行并不具备这一条件。与此同时,今年监管部门叫停了地方法人银行在第三方互联网平台异地揽储,中小银行只能回归地方本源,吸储能力大幅降低。
从存款来源角度看,1月单位结构性存款增速也远超于个人结构性存款增速。对此,马祥云判断,1月权益市场火爆,大量居民将资金从储蓄迁移至权益产品。在企业端,1月人民币贷款新增3.58万亿元创历史新高,企业资金充裕,可能将部分闲置资金用于购买结构性存款获取收益。
预计后续反弹空间有限
戴志峰分析,在高息揽储产品严监管和银行互联网存款严监管的背景下,未来结构性存款向大型银行集中的趋势可能会进一步加强。对于后市,他指出,“考虑今年监管限制高息揽储下结构性存款利率下行,叠加年初流动性小幅收紧下票据转贴现利率上行,市场套利空间减少,预计后续结构性存款规模的反弹空间有限,在总存款中仍会维持在低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