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外汇 >

曾被称“最大县城”,如今落选特大城市,合肥:再等我一年

来源:时代周报   2021-09-27 09:23:49

近日,由国家统计局提供的《经济社会发展统计图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超大、特大城市人口基本情况》在《求是》杂志上公布。在这份国家统计局的发布的最新城市(行情300778,诊股)评级中,安徽省会城市合肥没有别列入特大城市名单。

根据今年5月公布的合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合肥城区人口突破500万,为511.82万人。若按照国家城市规模划分标准,这一人口规模本该推动合肥迈入特大城市行列。

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

9月23日,合肥市统计局相关负责人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当地公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是经国家统计局核定,按行政区划统计的普查结果,而国家统计局对城市规模划分是按城区常住人口,不含行政区划中的镇区和乡村常住人口。合肥市有4个行政区所辖8个乡镇的镇区和乡村的17.23万人不计算在城区人口范围之内。按照这一数据,意味着合肥仅以5.41万人的差距,与特大城市失之交臂。

不管有没有成为特大城市,可以肯定的是,作为近年来崛起的网红城市,合肥已经成功告别“中国最大县城”的形象,撕掉了“江淮小邑”的标签,成功实现逆袭,甚至被称为“霸都”。

这背后,合肥都经历了什么?

高铁让合肥成为大赢家

安徽分为皖北、皖中(又称江淮)、皖南三块区域,分属中原文化、江淮文化、徽文化(靠近南京的还有吴文化)。1952年,安徽建省之后,合肥因为地处皖中,摘得省会城市的宝座。

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合肥的经济总量、交通地位等各项表现并不出彩,属于“其貌不扬”的角色。

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WTO,国家的发展也开始进入新阶段。而这一年,合肥的GDP仅有363.4亿元,不如同为省会城市的太原(386.34亿元)、南昌(485.62亿元),甚至都连西安(734亿元)的一半都没有,更只有福州(1074.23亿元)的三分之一。

但在过去的20年,合肥的发展速度堪称惊艳——它不仅将太原、南昌等城市远远甩在身后,还在2020年与西安、福州共同迈入GDP“万亿俱乐部”。从经济总量上看,2020年合肥的GDP比西安、福州加起来还多,将后两者挤在全国城市GDP20强的门外。

与西安、福州并驾齐驱,甚至挑战南京(因为被安徽多个地级市环绕,被网友戏称为“徽京”),这放在20年前完全不可想象。要知道,因为原有的底子薄弱,实在不像一个省会城市,合肥甚至一度被调侃为“中国最大的县城”。

论经济总量,在安徽省内,合肥的GDP直到1984年才超过芜湖,到1989年才超过安庆。2001年,合肥GDP虽然排名全省第一,但占全省经济份额只有9%,辐射带动安徽经济发展的作用不明显,很难尽到一个“老大哥”的职责。

论交通地位,在普速铁路时代,合肥也毫不起眼,连省内的铁路枢纽都不是。1911年津浦铁路开通,位于合肥北部的小镇蚌埠一跃成为“火车拉来的城市”,此后京广线、淮南线相继在此交汇,使得蚌埠成为安徽的铁路枢纽城市。

可以说,在普速铁路时代,国家主干铁路中的京广线、京九线、京沪线等,合肥一条都沾不上。在2008年4月时速250公里的合宁铁路通车之前,合肥市民前往南京、上海,还要绕道蚌埠。

高铁时代的来临,让合肥成了大赢家,合肥一跃成为全国19个重要的综合铁路枢纽之一。目前合肥铁路营运里程达800公里,快速客运铁路524公里,这两项均位于长三角第一位。

从合肥出发,可以乘坐高铁直达4个直辖市,17个省会城市,实现1小时到南京,2小时到武汉、上海,3小时到杭州和郑州,4小时到北京和福州。有合肥人感叹:“过去是绕着走都不一定能绕到合肥,现在变成了想绕都绕不开,必须经过合肥。”

在经济总量上,2020年合肥占安徽全省的经济份额已经提高到了26%,对周边地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显著提升。

工业立市

早在十几年前,合肥就意识到自身发展的问题。

俗话说,穷则思变。2005年,合肥确立了“工业立市”的头号战略,并将其写入“十一五”规划纲要。两年之后,合肥建成汽车、家电、装备制造三大支柱产业,先后引进了海尔、美的、美菱、荣事达等品牌。

到2011年,合肥的家电产业产值一举突破千亿元,成为该市首个千亿产业。当时,合肥的冰箱产量占全国三分之一、洗衣机占全国四分之一,超过青岛、顺德,成为全国最大的家电生产基地。

也就是这一年,合肥向外界展示了它的雄心壮志:区域性特大城市。2011年发布的《合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首次提出,“到2025-2030年,把合肥建成1000万人口规模的区域性特大城市”。

当时合肥主要负责人接受媒体采访时解读称:“中国的工业化是不可阻挡的,城市化也是不可逆转的,合肥作为省会城市,必须要做好作为特大城市的定位。”

2017年,合肥建设特大城市的目标出现在安徽省的文件中,目标达成的时间进一步提前。

根据《安徽省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2016~2025年)》,合肥瞄准打造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和“一带一路”节点城市,成为长江经济带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区域性特大城市。到2020年,把合肥率先培育成市区常住人口超过500万的特大城市。

作为四大科教名城之一,合肥拥有中科大、合工大等一系列高校,高层次人才十分丰富。但如果没有工业基础,不仅科技资源会外流,合肥也无法抓住沿海城市产业转移的机会,建设特大城市更是无从谈起。

从2005年起,四届合肥市委书记、四任合肥市市长都坚定地实施着“工业立市”的战略。

合肥取得的成绩令人瞩目。2012年,合肥装备制造业产值首次突破千亿,成为继家电产业后的第二个千亿产业,2015年,平板显示及电子信息产业产值突破千亿,成为又一个千亿新军。

如今,合肥已成为中国工业版图上一支重要的生力军,拥有37个工业行业、200多个工业门类、2000多种大宗工业产品。

其中,合肥与京东方、长鑫、蔚来的故事早已为人津津乐道,在这些企业陷入困境之时,合肥投资“入手”,引来巨头总部,抓住布局面板、芯片、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的机会,获得了“最强风投城市”的名声。

合肥的创新能力同样不容小觑。有媒体统计,在目前工信部公布的3批共476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中,合肥的专精特新企业数量多达61家,已经超过了杭州、南京。

恐要再等一年

得益于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产业链条的强大支撑等因素,越来越多的人才、资源要素向合肥聚集。2021年5月,合肥公布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市常住人口为936.99万人,市区人口为511.82万人。

根据国务院2014年印发的《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城区常住人口在500万人以上1000万人以下的,为特大城市。当时各大媒体解读称,合肥已正式迈入特大城市行列,标志着在人口规模上跟杭州、南京站到了同一起跑线上。

然而,国家统计局在《经济社会发展统计图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超大、特大城市人口基本情况》的文末说明中提到:城区人口是指城区常住人口。城区是指在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区、市政府驻地的实际建设连接到的居民委员会所辖区域和其他区域,不包括镇区和乡村。

时代周报记者从合肥市统计局了解到,当地在统计城区人口时,将4个城区所辖8个乡镇的镇区和乡村17.23万人统计在内,而国家统计局城区人口统计范围不包括镇区和乡村。

从数据上看,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标准,合肥的城区常住人口约为494.59万人(511.82万人减去17.23万人),距离500万的门槛仅差5.41万人。

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相比,十年间,合肥新增人口达到191万人,平均每年新增19.1万人。这意味着,新增5万左右的城区常住人口,迈入特大城市,合肥可能还要再等一年左右的时间。

“合肥现在的发展势头比较好,在强省会战略下,安徽也正集中力量支持省会城市发展,合肥成为特大城市是迟早的事情。”华南城市研究会会长、暨南大学教授胡刚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回首20年前,合肥已经从当初一个不起眼的角色,摇身一变成为“黑马”,并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到2025年,GDP总量力争达到1.6万亿元,在全省首位度稳步提升,综合实力迈入全国城市二十强并力争前移。

合肥,未来可期。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