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铂金 >

强推5G套餐?高运营成本不该转嫁给用户

来源:中国经营网264人参与讨论   2020-11-14 14:17:32

据报道,连日来,各大运营商APP将5G套餐摆放在焦点位置,4G套餐的办理入口已失去踪影。业内透露,运营商为了推广5G套餐,悄然将低价的4G套餐下架,用户如需要办理4G套餐只能通过线下营业厅和电话客服。有部分地区电信运营商甚至直接将4G套餐下架。

5G套餐比4G的贵得多,虽说贵得有理,5G网络带给用户的体验大不一样,当然应该实行“一分钱一分货”的原则,但目前很多用户并没有体验5G的需求,而且大多数用户的手机还是4G的;运营商通过收紧甚至下架4G套餐等方式,强推更高价格的5G服务给4G用户,不免有“强买强卖”之嫌。

数据显示,今年1~9月,国内市场5G手机累计出货量1.08亿部,去年国内5G手机的出货量是1376.9万部,合计出货量为1.22亿部。显然,5G手机用户的占比很低。然而据媒体报道,截至今年9月底,仅电信和移动两家的5G套餐用户就已超过1.7亿人。由此不难看出,不少的4G用户实际上是“被5G”的。

如果说在商言商,运营商卖什么、不卖什么、怎么卖,似乎无可厚非,但不要忘了,中国移动通信市场上目前只有三家运营商;换句话说,如果市场竞争是充分的,商家的“怎么卖”只要不违法,或许没有大问题,可中国手机用户现在面对的问题是,市场上仅有的三家运营商一旦“同方向齐步走”,用户也只能有“三种选择”:你是跟着走?还是跟着走?还是跟着走?

或许运营商会说,4G套餐不是不办,只是路径变了。但这至少是对4G用户的一种歧视:5G用户可以直接在手机上操作,但4G用户只能去营业厅,或是打电话办理,无端设置了门槛、增加了用户成本,这是否有变相侵害4G用户的消费者公平交易权利之嫌?

有关人士表示,运营商下架4G套餐的做法主要是商业行为,从法律的角度看并没有侵犯用户的权益,但可能会影响到用户的使用体验。而笔者认为,这个说法也存在一些商榷的空间:首先,中国电信资费价格与服务并非实行完全的市场化经营,国务院、工信部不断出台提速降费政策,就是明证。

而按照2018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进一步规范电信资费营销行为的通知》的要求,电信业务经营者应当遵循合法、公平、诚信原则,合理制定电信业务资费方案。方案应当列明资费结构、收费项目、资费标准、计费原则、对应服务、办理条件、有效期限等内容,并做到简单清晰、用语规范、无歧义。进一步完善资费公示制度,做好资费“清单式”公示,在营业场所通过手册或电子显示屏等方式,以及在网站首页醒目位置设置资费专区,以“清单”方式公示所有面向公众市场销售的在售资费方案……回头再看,三大运营商悄悄收紧甚至关停办理入口、下架4G套餐的行为,是否符合上述通知要求,并不难得出答案。

有业内人士分析称,三大运营商都急火火地强推5G套餐而下架4G套餐,一个重要原因是,5G基站的建设耗费太过巨大。并且,5G基站的维护成本、电费较之4G也高昂得多。运营商想通过加速推广5G尽可能多一些收益。

按理说,运营商增加收益的诉求无可厚非,但却不该给用户留下“取之无道”的印象,企业更不能回避经营道德和社会责任等问题。不管怎么说,增加效益只能通过改善经营,提高管理水平的路径,而不宜“算计用户”。就算是5G基站建设成本过高,投资回收周期较长,这些问题也应由企业自身担当,不该向用户转嫁成本,更要防止给公众造成“利用一定的垄断优势”的错觉。

5G网络刚刚投入运行,此时就让广大手机用户接受高端产品并不现实,运营商宜多以能够吸引用户的资费价格和产品优势,逐步推广5G服务。一个最简单的商业逻辑是,薄利才能多销,而只有使用5G手机的用户多起来,5G基站的成本压力才能逐步得到缓解。一味靠“强推”,从来都不是个好办法。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