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白银 >

南财快评:10月宏观数据表明 积极财政政策的效应逐步显现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020-11-20 14:16:20

从11月18日公布的2020年10月份财政收支数据看,伴随疫情态势减弱,经济逐步修复,财政收入基本面趋于好转,财政支出继续向民生领域倾斜。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连续五个月转正回升。10月份,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531亿元,同比增长3%。如果扣除去年同期特定国有金融机构和央企上缴利润等抬高基数的因素,10月份全国收入增长9%左右,实际增幅比上月继续提高。10月份,全国税收收入增长11.2%。1-10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8533亿元,降幅比1-9月收窄0.9个百分点。全国税收收入累计下降4.6%,连续6个月累计降幅收窄。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面临更多风险挑战的情形下,今年的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规模性助企纾困政策加快落实,积极财政政策的效应逐步显现。

经济逐步复苏、稳中有升

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主要指标在全球疫情蔓延背景下表现依然亮眼。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0.7%,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0.8%,货物进出口总额增长0.7%,全国居民人均实际可支配收入增长0.6%。三季度GDP增速回升至4.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当季增长0.9%。财政收入基本面的好转,表明经济逐步复苏,呈现稳中有升的态势。

分税种看,企业生产经营加快恢复,工业增加值、服务业生产指数、企业利润等主要经济指标持续改善。主体税种增幅回升。

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9%。受工业生产增长持续加快和服务业逐步复苏影响,国内增值税增速8月份开始由负转正,10月份国内增值税增长9.1%。

2020年1-9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下降2.4%(按可比口径计算),降幅比1-8月份收窄2.0个百分点;1-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0.1%。企业盈利能力在逐步恢复。受企业利润连续3个月两位数增长拉动,企业所得税月均增速显著提升,10月份企业所得税增长15.7%。

此外,受益于进出口形势好转,10月份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增长6.3%。房地产市场回暖,带动10月份契税、土地增值税分别增长38.5%、15.3%。受益于股票市场的活跃,证券交易类印花税7月以来连续4个月呈现正增长。2020年1-10月,印花税同比增长29.1%。其中,证券交易印花税同比增长50.9%。

财政紧平衡状况仍将延续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速降幅收窄。1-10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89439亿元,同比下降0.6%。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支出27080亿元,同比下降1.8%;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62359亿元,同比下降0.4%。

财政支出继续向民生领域倾斜。分项看,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7396亿元,同比增长9.3%。卫生健康支出15217亿元,同比增长6.2%。8。林水支出17566亿元,同比增长8.7%。

从财政收支形势看,尽管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支出的降幅在收窄,但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主要税种收入累计同比仍在下降。财政紧平衡状况仍将延续。

从1-10月份累计数据看,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下降5.5%。全国税收收入同比下降4.6%;非税收入同比下降10.3%。全国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教育费附加等专项收入分别下降4.1%、1.5%。中央、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同比下降8.7%和2.4%。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下降0.6%。其中,中央、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支出分别同比下降1.8%、0.4%。

1-10月份全国主要税收收入累积同比均在下降。国内增值税、国内消费税、企业所得税分别同比下降11.4%、5.6%、2.2%。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关税、出口退税分别同比下降8.0%、10.3%、10.5%。城市维护建设税同比下降6.2%。车辆购置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房产税、耕地占用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分别同比下降2.2%、7.5%、1.2%、5.2%、10.1%、6.0%。

总体判断,经济稳中有升的态势仍将延续。我们预计2020年全年经济增速2.1%-2.5%,主要经济指标仍将延续恢复性增长态势。财政收入累计降幅会逐步收窄。财政支出还需要进一步优化管理,保障重点,倾斜民生。财政政策要积极有为,也要更加注重政策的“质”与“效”。

优化地方政府债务管理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截至2020年10月末,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258074亿元,控制在全国人大批准的限额288074.3亿元之内。其中,一般债务128498亿元,专项债务129576亿元。债务付息偿还压力较大。1-10月份债务付息支出8244亿元,同比增长15.6%。

地方政府债券的扩大发行,对于缓解疫情短期内对经济的冲击,克服经济下行压力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也需要进一步优化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提前预判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风险。做好地方政府专项债与PPP等其他方式的融合或搭配使用,更好地发挥政府资金对社会资本的引导作用,形成政府、市场与社会的合力。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相关文章

TOP